1张疯传的国内985大学照片,揭露现实:抱歉,我也想过高配生活
2022/11/20 20:49:13 思想聚焦

     我开通视频号啦!

     作者 | 小椰子

     来源 | 小椰子专栏(ID:xiaoyezizhuanlan)

     1

     最近,天气开始逐渐变冷之后,国内一些高校开始整活了。

     比如中国政法大学的食堂,在每一块塑料椅子上都放了一块带花花的加绒坐垫。

     从一个小小的细节中就能看出学校的用心程度,同学们再也不用担心坐冷板凳了。

    

     比如中国科技大学,同学们根本不用顶着寒风去上自习,因为宿舍楼的每一层都有自习室。

    

     从寝室到自习室,是真正意义上的只需走两步路就到了。

    

     更不用说每个自习室里都有24小时无限量供应的暖气;

    

     而且为了保护学生视力,用的还是高级柔光护眼灯。

    

     国内排名比较好的一些高校,现在就是越来越卷了,换着花样对学生们好。

     比如南京大学,一个不算大的教室里,居然安上了六个大屏幕,生怕后排的学生看不清。

    

     评论区里几百条评论,都在感慨别人家的学校:“985就是不一样,狠狠羡慕了。”

    

    

     比如中国科技大学,新生来学校,都能直接拎包入住。

    

     宿舍的桌上,直接给你放好了各种床上用品,棉被、三件套、棉垫、毛巾、蚊帐、塑料盆、凉席......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每人还能收到2个新生大礼包,加上1个华为手环,都是免费的。

     除了在环境、物质上下功夫,名校还特别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知乎作者“几深老李”就讲过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

     硕士考上北大之后,他奖励了自己一个新手机。

     但没用几天,就在骑自行车的时候,被骑摩托车的盗窃团伙给偷了,找回的希望渺茫。

     这件事被学校知道之后,辅导员、学生会主席、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接连着去找他谈话,给他做心理辅导。

     甚至连学校的一位副校长,人在澳门开着会,知道这件事后也特意打过来安抚他的情绪。

     他当时脑袋里只有一个想法:北大真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出点事,老师和学院学校都很上心。

     《精进》一书中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价值观尚未成熟的时候,进入一所好的学校有多重要。

     那些进入了不怎么优秀的学校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标准也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

     而那些进了名校的学生,享受着顶级的资源,与优秀的人为伍,得以看到更广阔的人生在眼前展开。

     2

     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这样一件事。

     他有次坐了9个小时的车,去了内蒙古一所“非双一流”学校开讲座。

     当天的活动办得非常盛大,足以容纳2000多人的会场座无虚席,还有很多人进不来。

     对比之下,正好那周,他回北京参加北大百年讲堂。

     路过告示栏时,他看到北大的讲座安排日程表上,每天都有国内外一流学者、商业大亨来演讲。

     他突然意识到:北大一周的活动,够内蒙古那所学校10年用。

     公平吗?不公平,但它是现实。

     名校与非名校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在名校浓厚的学术氛围、高配的资源、向上的环境里,一个人会不由自主地萌生出想要变得更好的欲望。

     就像今年,清华大学的一位保洁阿姨冲上了热搜。

    

     不识五线谱、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的她,在新年联欢会上,流利地弹奏出了一首《我的中国心》。

     她在清华工作了8年,第一天走进清华学堂,听到优美的钢琴声,就被深深地震撼了。

     之后,她常常在下班的时候,偷偷弹奏几下放在音乐厅外面的一架闲置钢琴。

     久而久之,凭借着耳濡目染以及自己的兴趣,她慢慢自己摸索出指法、和弦、重音。

     55岁的她,在清华大学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惊艳了台下一众同学。

     还有北大保安许文龙,从没上过大学的他,在北大3年,掌握了15000的词汇量。

    

     今年的他,还完成了北京林业大学两万字的毕业论文,获得了本科学历,而且还想继续攻读研究生。

     他在演讲中激动地说:“在北大当保安,真的可以成为未名湖中的翻尾石鱼。”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在名校,你真的可以书写出逆天改命的故事。

     3

     为什么要在人生前期努力,逼自己一把挤进名校?

     因为好的学校对一个人的锻造,不只局限于在校期间的那几年。

     它给你的高配资源、圈子,乃至塑造你的思维方式、见识、格局,都会让你受用终生。

     《复杂世界的明白人》中提到了一个“破圈效应”:

     每个人一生中有好几次重新选择点位的机会,差不多背景的人,处在不同的位置,就是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懂得“破圈”,不断向上发展,才能真正让自己的路走得越来越宽。

    

    那些想考进名校的,亦或是现在还留在非名校的同学,应该怎么样才能破圈?

     简单来说就是:用名校的标准要求自己,用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走到牛人中去。

     即使没能成为特别棒的那一个,但那些努力并不会白费,一定会让你好过现在的自己。

     分享2个椰子亲测有效的学习方法,希望能给你们带去一点点启发。

     1大佬学习法

     大家都听过“公主学习法”吧?

     就是学习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一位正统的公主,为了代入感强一点,甚至可以换上好看的裙子,化上精致的妆容。

    

     老师为自己讲解难题,可以想成是朝堂大臣在给自己上奏折;

     自己看书做题,就当成是在处理朝堂正事,并给自己心理暗示:

     我是优雅的公主,怎么会被这么小的问题打败。

     大佬学习法也是利用这种心理暗示,每天刻意练习这种心态:

     如果我是一位真正的大佬,那么我会怎么看待问题,能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并想出更绝妙的想法?

     利用模仿+突破自己原有认知的底层逻辑,促使自己改变,升级为更优秀的人。

     2费曼学习法

     被无数牛人推荐过的“费曼学习法”,可以说是世界公认特别有效的一种方法了。

    

     简单梳理一下,就是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要学习的概念,拿一张白纸,在最上方写下概念的名称;

     第二步,设想你是老师,要教会一个新生这个知识点,要讲得清除、透彻;

     第三步,当你觉得不明白时,再返回去,重新阅读参考材料、听讲座或找老师解答,直到真正弄懂为止;

     第四步,简单化和比喻,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新表述,想象能对一个80岁的老太太讲明白。

     这种“以教为学”的方法,可以逼自己查缺补漏,真正弄懂所学的概念。

     愿我们,都能不负韶华,以梦为马,过上理想中的“高配”生活。

     共勉。

     *文中图片来源:@bin、@yxcbaby、@中国科大本科招生、网络。*来源:小椰子专栏(ID:xiaoyezizhuanlan),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文章多次登顶微博热门,全网阅读量过亿,畅销书《你的自律,给你自由》作者,公众号:小椰子专栏(ID:xiaoyezizhuanlan),关注并回复“爆文”,获取《小椰子独家成长锦囊》电子文集。

    

    

    你点的每个在看,都是对生活的一份加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聚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