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她见义勇为被刺9刀致残,嫁给爱情后,如今竟活成了这样……
2022/12/7 20:06:21 思想聚焦

     我开通视频号啦!

     作者 | 有书艾晴

     来源 | 有书(ID:youshucc)

     这是两个“中国好人”的故事。

     也是一个退伍军人,爱上受伤女英雄的故事。

     34年前,她见义勇为,勇夺凶器,全身上下留下9处刀伤。

     34年前,他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发誓倾其所有去守护这个勇敢善良的女孩。

     一句承诺,跨越半生。

     平凡的两个人,在命运面前非凡的勇猛。

    

     几十年如一日,在长夜漫漫里彼此扶持,在苦难的岁月里紧紧相拥。

     2017年,他们登上《感动中国》的颁奖台。

     台上,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深情对望,那是“生活很苦,有你足够”的释然。

     台下,故事以外的观众,早已感动的眼眶通红……

    

     1

     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如果你看到有人行凶,是会上前阻止还是惜命溜走?

     如果对方人高马大、手持凶器,而你只是没有任何招架之力的女孩,你还敢孤身上前吗?

     如果见义勇为的代价,是身体残疾,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你又会怎么做?

     这不是假设,这是命运给谢芳的考题。

     当一切摆在谢芳面前时,她几乎没有犹豫,脱口而出了那句——

     “来人啊,抓小偷!”

     1988年2月7日凌晨,长沙井湾子某饭店的服务员谢芳,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吵醒。

     困极了的谢芳努力睁开眼皮,窗外天还是黑的,饭店还没营业。

     深更半夜,翻箱倒柜。只有一个解释:来贼了。

     怕吗?怎么会不怕。

     一瞬间,谢芳冷汗直流。

     20出头的年轻女孩,凭力气,太小;拼狠劲,身边甚至没有称手的工具。

     如果对方是谋财倒也罢了,可一想到饭店还有随时可能被惊起的老板和老板娘;

     谢芳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一边大喊“抓贼”,一边死死拖住窃贼。

     小偷被突然的变故吓了一跳,当他看清对方不过是一个年轻小姑娘时,不屑地亮出尖头。

     躲闪不及,谢芳只能用手掌挡住匕首。

     她清楚地听见自己手指被利器贯穿的声音。

    

     紧接着,颈部、胸口、胳膊、膝盖被一通乱砍,刀刀都下了死手。

    

     可即便这样,谢芳依旧拽着小偷不放。

     直到,闻讯赶来的邻里齐心协力制服了小偷,谢芳这才放心地松开手。

     只是,身中9刀,谢芳整个人像泡在了血水里。

     这一年,她才22岁。

     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好消息是谢芳脱离了生命危险,成为人人称赞的“女英雄”;

     坏消息是因为失血过多、身体孱弱,很可能要面对无法估料的后遗症。

     那个在生死面前眉头都不皱一下的女孩,第一次沉默了。

     死亡固然可怕,但残忍的现实和残酷的后半生,更令人绝望。

     直到,谢海华的出现,让谢芳的生命燃起了一道光。

     2

     谢芳受伤的那一年,邻村一个叫谢海华的年轻小伙复员回家。

     听到村里到处都在说谢芳的事迹,当兵三年的谢海华深受触动。

     他决定去见见这个女英雄。

    

     那天,不过是一个人一辈子里最普通的一天。

     那天,也是谢海华头一回知道,什么是怦然心动。

     从他说出“听说,你就是那个见义勇为的女英雄?”的那一刻,命运的红线就把两个人牵扯到了一起。

     一开始,是敬佩。

     慕名而来,满眼欣赏。

     可当谢海华看到卧床养伤的谢芳,那小小的身躯上布满伤痕时,敬佩化作了心疼。

     外人都在传颂英雄事迹,看望的人一茬又一茬,只有谢海华打从心眼里心疼这个坚强勇敢的女孩。

     从那天起,谢海华三天两头往谢芳家里跑。

     陪她聊天、给她做饭,想方设法哄谢芳开心。

     那时候,谢芳身体特别虚弱,谢海华就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给她买阿胶补气血。

     阿胶很贵,谢海华省吃俭用了两个月的工资,也只够谢芳喝10来天。

     可即便如此,谢海华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也绝不委屈谢芳一丁点儿。

     一段时间的相处后,谢芳明白了谢海华的心意。

     一个前途大好的青年,一个瘫痪在床的残疾人。

     两个人在一起,要面对多少流言蜚语不说,可能还会拖累对方。

     谢芳纵然心里有他,也狠狠心拒绝了谢海华。

     谢海华没有气馁,他对谢芳说“我来解决”。

     家人不同意,他就去做思想工作。

     一次不行,那就两次。

     谢海华坚定的态度,让家人看到“非卿不娶”的决心,也彻底敲开了谢芳的心扉。

     1988年10月,谢海华与谢芳情定终身。

    

     后来说起两人的初见,谢海华是这样形容的:

     “那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怀着感动和崇敬之心去见她,她的坚强和勇敢打动了我,我决心用余生照顾好这个勇敢善良的女人。”

     3

     婚后不久,两人有了爱的结晶。

     刚刚沉浸在对美好生活向往中的两个人,很快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医生说,考虑到谢芳的身体状况,生下这个孩子意味着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谢芳看着爱人的脸,说不出那个“不”字。

     那是他们的孩子啊!她已经对不起谢海华那么多,无论如何都要生下这个孩子。

    

     不出所料。

     孩子出生后,谢芳的身体一天比一天糟糕。

     刚开始,后遗症导致谢芳四肢关节的韧带和肌肉萎缩加剧,不久后谢芳就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

     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孩子,一边是忍受病痛折磨的爱人。

     谢海华白天给妻子打气,夜晚一个人悄悄在被子里掉眼泪。

    

     再难的日子里,谢海华都没有想过抛弃妻子。

     谢芳卧床不起,他一个人洗衣做饭、熬药喂奶、端屎把尿。

     从一开始要花20分钟才能给妻子穿上衣服,到后来训练到5分钟。

     为了让妻子体面,他每天都坚持为谢芳梳头、擦身,卧床以来谢芳从未生过褥疮。

    

     也从来不图方便让妻子在床上解决大小便,几十年来谢海华每天都抱着谢芳去卫生间。

    

     谢芳关节肿大,拿不了筷子,握不住勺子。

     谢海华于是一日三餐端到床头,妻子吃完,他才会仓促地吃一口。

    

     为了保证经济来源,谢海华还要顾着自己家里的两三亩地。

     照顾妻子孩子吃完早饭后,他要去犁地、插秧、收稻谷,像个陀螺连轴转,一切做完就到了午饭时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孩子大点以后,谢海华就托丈母娘照顾,自己带着谢芳四处治病。

     谢芳不能走路,谢海华就背着她走山路。

     几十斤的重量,一背就是一辈子。

     累了,谢海华就随地而坐短暂地歇歇脚,让妻子干干净净坐在随身携带的凳子上。

    

     为了治病,谢海华卖掉稻谷,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厚着脸皮找亲戚借钱,向信用社贷款。

    

     好几次,谢芳不忍拖累丈夫,劝他说“不治了”、“离婚吧”,甚至想到轻生。

     但每一次,谢海华都握住妻子的手,对她说:

     “再苦再难,我都陪着你。”

    

     在外人看来,谢芳是烧了高香才摊到这么一个好男人。

     可在谢海华看来,自己还差的太多太多。

     一想到不能让妻子免于苦难、免于病痛折磨,这个顶天立起的汉子竟泣不成声。

    

     4

     谢芳和谢海华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后来,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夫妻俩住进了敬老院。

     按理说,不用担心温饱,吃穿住行有人照料,好好享福不就行了?

     但在这朴实的老两口心里:白吃白住,不行!

     他们感念于社会各界的帮助,决定用自己所能做点什么。

     谢海华在敬老院担任了门卫工作,站岗巡查,登记值班,枯燥的工作他却干得异常起劲。

     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谢海华还利用在部队学到的手艺,免费为老人和附近居民理发。

     园艺、勤杂、水暖、电工……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

     谢芳虽然疾病缠身,却也不忘奉献社会。

     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力,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做不了力气活,看顾、聊天总没问题。

     她把敬老院的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每天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尽的家常。

     谢芳还早早地签署了眼角膜自愿捐赠书,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能够让生命延续,让大爱留存。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却是这对自身境遇极其艰难的夫妻,对见义勇为精神的传承,对孝老爱亲品德的弘扬,对勇敢和热忱的另一种延续……

    

     5

     时隔多年。

     有人问谢芳:“见义勇为后悔过吗?”

     谢芳说:

     “不后悔,见义勇为的道德感根植于我的内心,再来一次我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只是苦了海华。”

     同样的问题,也有人问过谢海华。

     “如果人生还有30年,我们还要这样相亲相爱。”

     一纸婚书,一世守护。

     在别人那里是誓言,在谢海华这里是行动。

    

     对于谢芳来说,1988年是不幸的开端,也是幸福的起点。

     对于谢海华而言,从他一见钟情的那个春天起,就决定把谢芳当成自己的生命。

    

     如今,谢芳虽不能正常行走,却可以借助轮椅移动。

     像以往很多次那样,一个手里头活忙个不停,一个满心满眼追随着移动。

     那天,微风不燥,阳光正好。

     两人深情陪伴、互话家常的画面,恰如感动中国的颁奖词:

     心里甜,命就不苦,爱若在,厮守就是幸福。

    

     *参考资料:

     央视网:《[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一生陪伴 谢海华》

     央视新闻:《“我只勇敢了一次,但他勇敢了一辈子!”》

     陆地上没有雪:《抱着残疾妻子上下班的男人,感动全城》

     指尖岳麓:《谢海华:一位退伍士兵与受伤致残女英雄34年的爱情故事》

     柳婉月:《33年前,那个勇斗歹徒、身中9刀的女英雄谢芳,后来怎么样了?》

     长沙政法频道:《妻子见义勇为勇斗歹徒身中9刀致残疾,丈夫不离不弃悉心照顾30年》

     *作者:有书艾晴,有书,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关注公众号:有书(ID:youshucc)。本文原创首发于有书,转载请联系有书君微信号:youshu925。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娣団剝浼呮禒鍛返閸欏倽鈧喛绱濇稉宥嗙€幋鎰崲娴f洑绠e楦款唴閵嗕焦甯归懡鎰灗閹稿洤绱╅妴鍌涙瀮缁旂姷澧楅弶鍐ㄧ潣娴滃骸甯拋妞剧稊閺夊啩姹夐敍宀冨閹劏顓绘稉鐑橆劃閺傚洣绗夌€规粏顫﹂弨璺虹秿娓氭稑銇囩€硅泛鍘ょ拹褰掓鐠囦紮绱濈拠鐑藉仏娴犺埖鍨ㄩ悽浣冪樈闁氨鐓¢幋鎴滄粦閿涘本鍨滄禒顒佹暪閸掍即鈧氨鐓¢崥搴礉娴兼氨鐝涢崡鍐茬殺閹劎娈戞担婊冩惂娴犲孩婀扮純鎴犵彲閸掔娀娅庨妴锟�

返回 思想聚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