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陌生老人洗澡,扮演病人家属:我找到了2023年最赚钱的新职业
2023/4/19 21:49:12 思想聚焦

     作者 | 十点嘉莉妹妹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文章开头先问两个问题:

     你有想过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做职业吗?

     有什么职业是你特别想做,但周遭人都觉得是不务正业的么?

     最近,四川一对90后夫妻上门为别人做菜的视频,在网上走红。

     他们买好菜,拿着做饭用的厨具,按时来到客户家中。

     12个菜,6荤5素1汤。

     工时费和菜品,共计700元。

     满满一大桌,色香味俱全,还包收拾。

     客户很满意。

    

     图片来源:微博@梨视频

     据了解,妻子曾做过家政,钟点工等工作,丈夫则在工地上班。

     为了创业,他们特意找了大厨拜师学艺。

     视频下,网友纷纷留言:

     真的好励志,你们夫妻都好努力,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别说钱不好挣,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不一样了,加油;

     观念一变,天地宽。......

     你看,在大家都在聊“35岁裁员潮”“人工智能加速失业”的时候,已经有人转变了思路:

     去洞察少数人的真实需求,把爱好当成职业,并且迅速践行。

     在一个并不常见,甚至称不上行业的“职业”中,赚到钱,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1

     “助浴师唐博:

     这份工作把有意思

     变成了有意义”

     据相关数据显示:

     截止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数量约2.67亿。

     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约有4500万。

     对这些失去自理能力或常年卧床的老人来说:

     洗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这也催生了助浴师的产生。

     简单来说,就是为老人提供专业的洗浴服务。

     80后小伙唐博,就是这样一名助浴师。

     在此之前,他在一家机场做地勤,工作稳定又体面。

     但自己很不喜欢,不想再继续呆下去。

     辞职后的他,开过小超市,安装过卫浴、花洒、马桶等,但哪份都没有做长久。

     直到遇到了助浴师。

     从小在胡同里长大的唐博,喜欢跟那些上年纪的大爷大妈们聊天说话。

     他明白,家里面如果有一个失能老人的话,氛围会很压抑。

     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是洗澡这种私密的事情。

     而助浴师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像一束光一样,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温暖和关怀。

     有一个老爷爷患了阿尔茨海默症,91岁了,年轻时是一名志愿军战士。

     前几年摔了一跤后,身体就不行了,饮食起居都需要人来照顾。

     洗澡无疑是最困难的事儿之一。

     儿女们年纪也大了,搬不动他不说,老爷爷自尊心强,也不情愿。

     而唐博和他的团队,拥有专业技能和同理心。

     为老爷爷洗澡的同时,也会陪他聊聊天。

     洗过几次之后,老爷爷记住了他的名字——小唐。

     连女儿名字都不记得的他,却记住了助浴师的名字,这让唐博倍感意外和温暖。

    

     图片来源:《给陌生老人洗澡的第二年》

     当被记者问起,地勤和助浴哪个更累时。

     他的回答是这样的:

     “累的话,肯定是现在助浴这个工作会累一些。

     但是去客户家服务的时候,你在跟他聊天,会很有意思。

     特别是,客户会特别需要我。

     直到去客户家服务了几次以后,我发现这个工作:

     把有意思变了,变成有意义了。”

    

     图片来源:《给陌生老人洗澡的第二年》

     2

     “整理师李昕蔓:

     她们跟社会脱轨较久

     想要重新找工作很难”

     去年,有个热搜#90后券商分析师转行整理师月入10万#。

     90后女孩李昕蔓,毕业后,在重庆做了5年的券商分析师。

    

     图片来源:微博@深圳同城生活

     每天工作压力都很大,加上遇到了瓶颈期,她决定去深圳散散心。

     来到深圳后,她发现,地铁上的人,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工作。

     这让她萌生了辞职创业的想法。

     在重庆时,她是被父母宠大的小公主,从小衣服都没叠过一件。

     背井离乡来到深圳后,身边没有人照顾的她,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团糟。

     房间堆满杂物,衣服随便乱扔,用的时候怎么都找不到。

     为了摆脱这种混乱的状态,她报名学习了收纳课程。

     认识到了收纳的价值和意义。

     继而决定把它做成一份职业。

     在她看来,整理收纳师是医生,来到客户家诊断把脉,看他们的空间格局生了什么病,然后再上门整理。

     客户肯让你进他们的家,进他们的卧室,是发自内心地信任你、肯定你。

     而你要做的就是:

     用你的收纳本领,还给他们一个全新的家。

    

     图片来源:@山海视频

     李昕蔓的团队,固定人数10人左右。

     其中,宝妈就占了一半。

     “她们跟社会脱轨较久,想要重新找一份工作其实很难。”

     “这个职业相对门槛较低,时间自由灵活,还不耽误照顾孩子。”

     在做整理师的这条路上,她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也影响了一批人。

     帮助她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赚钱的本领,在得到报酬的同时收获价值感。

     判断一个职业的标准有两个层面:

     经济层面:有收入,能赚钱;

     精神层面:成就感,有价值和意义。

     关于职业有很多种选择,如果一个方向受挫了,不妨像李昕蔓一样,换个方向发力。

     请相信,你的付出总会有收获,你的价值也不会被辜负。

     3

     “陪诊师小马哥: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份职业

     我觉得是温暖”

     你有遇到过这些情况么?

     异地看病,在陌生的医院,不知道如何挂号、缴费、取报告?

     一个人去抽血、拿药、体检、做手术,身边一个帮忙的人也没有?

     不熟悉智能系统,不懂怎么在机器上挂号、取号,不知道在几楼看病,找哪个大夫?

     ……

     这个时候,陪诊师的存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顾名思义,就是陪人到医院看病,扮演的是一个“临时家人”的角色。

     他们为病人提供看病时所需要的所有支持,包括精神支持。

     DT财经曾采访过一个从业9年的陪诊师——小马哥。

    

     图片来源:公众号@DT财经

     谈到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陪诊师时,他给出的词是:

     温暖。

     表面上来看,陪诊师是一门生意,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但在生意的背后,还有很多温情、人性的东西存在。

     前段时间,他接待过一个来自河北的49岁大姐。

     患有妇科癌症。

     没结过婚,无儿无女,父母也都去世了。

     陪诊之前,大姐的情绪很不好,动不动就崩溃。

     整个过程中,小马哥不停跟她说话,天南海北地聊,来缓解她的焦虑和崩溃。

     在医院接受化疗时,大姐跟他说:

     “没有你们,我来不了北京,接受不了化疗,没有你们,我只能在当地听天由命。”

     这就是陪诊师的意义所在吧。

     在疾病面前,人总是脆弱的,会难过、会害怕、会崩溃。

     这时,如果有另一个人的存在,即使只是默默陪伴,也会增添一份战胜疾病的力量和勇气。

     金钱,赋予职业的,是基本的生存需求。

     但在金钱之外,他们还看到了职业的价值和情感的满足。

     4

     “每个生命,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就像上面的这几个故事,他们“背弃”了那些传统的行业,找到了自己发光的所在。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

     你要懂得洞察需求。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行业会越来越细分,新兴职业也会越来越多。

     宠物入殓师、哄睡师、自律监督员等等。

     他们背后都是一个个切实的需求。

     养了好多年的狗狗去世了,想要好好陪她走完最后一程;

     白天压力太大,导致眼皮早就沉到不行,可大脑中的戏才刚刚开始;

     明明马上就要考试了,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没法好好复习。

     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些需求,看看什么是我们擅长做的,喜欢做的,有价值做的。

     然后付诸实施,不断精进自己。

     这个时代,职业早就无所谓好坏了。

     当你在传统行业遭遇困局,新兴职业,说不定就是你的另一条出路。

     既赚到了钱,也得到了价值满足。

     就像一位陪诊师在采访中说得那样:

     “相较于之前的打工,现在的工作更能让我感觉到,我在帮助一些人。”

     点个“在看”,愿你工作时眼里有光,兜里有钱。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相对论》视频《给陌生老人洗澡的第二年》;

     DT财经《95后陪诊师:我在大城市里,扮演病人家属》

     *作者:嘉莉妹妹,一生不舍爱与自由。本文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聚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