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窒息的亲子关系!女孩想花700块爬泰山,却遭到父亲一顿长篇说教。
2023/4/26 21:08:23 思想聚焦

     作者 | 父母堂

     来源 | 父母堂(ID:askjane)

     近期,有关于“青春无价,硬座直达”的旅游文案,在年轻人中十分流行。

     大家用较低的成本,去往想去的地方,为的就是看看大好河山,为的就是不让青春留遗憾。

     泰山也在年轻人中火出了圈。

     很多人慕名去爬,想体验一下被泰山支配的感受。

     万万没想到,一位女孩子原本以为可以说走就走的泰山行,却变成了父亲说教的重点事件。

    

     看完整个对话,都能感受到女孩子的无力感和父亲的咄咄逼人,简直令人窒息。

     1

     爬个泰山

     也要看同行者的地位?

     发帖的这位女孩子想和几个朋友一起爬泰山,于是在做了一系列攻略和准备之后,把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但是由于爬泰山的时间并不是学校规定的放假时间,离开学校需要辅导员经过父母的同意才会开具假条。

     于是女孩子就和父亲说了这件事,并告诉父亲她去爬泰山预算是700元,并且不和父亲要,自己因为这次旅行一直省吃俭用,有在存钱。

     但是接下来的一段对话,让女孩子感到了深深的绝望。

     父亲怒气冲冲地给她发来了一连串的消息:

     “你只算了经济成本,你算过别的成本吗?”

     “我下个月的生活,可不可以不给你?”

     “你太幼稚了。”

    

     女儿耐心和父亲解释:自己计划了很久,自己不是一个人去,是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并且这七百块真的已经足够了。

     女儿以为把自己规划好的一切讲清楚,说明白,就能够得到父亲的理解和支持了,谁知道她这边话音刚落,父亲那边更“深刻”的说教就开始了。

     “大学是最考验人的社会能力、统筹能力的,以后你走入社会,在这些人的心目中的社会地位都会在你的每一次行动中体现,他们是关注你价值。”

     “一个会说不的人和一个不会说不的人,以后在这社会当中产生的价值永远是不一样的。攀比永无止境,如果你只能在一个地方攀比,那你永远也赶不上。”

    

     这位父亲把女儿出去游玩的行为视为攀比,告诫女儿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女儿此时就迷惑了,她问父亲那自己应该怎么做,应该有怎样的价值观:

     “我努力你说努力没有用,我的一辈子就是这样子,我出去玩你说我是攀比,我去看病你说我心理有问题,医院也有问题。”

    

     可以看出,这段话既是女儿的宣泄,又是她真实的疑问,因为她已经被父亲的一通说教陷入了自我怀疑。

     她希望父亲能给她一个“正确答案”,一个自己照着做了,父亲就不会否定她的答案。

     但父亲再一次没有正面回答,而只是回答一句:“我是你爸。”

     说因为自己是父亲,才会对她说这些话,倘若换作别人,人家就算是看出来她的行为有什么不妥,也不会真的向她表达。

    

     总之,一番对话下来,高度被拔得一高再高,父亲的表达欲是得到了满足,但满心欢喜准备出游的女儿确实被这一通爹式说教给浇灭了所有的热情。

     网友也纷纷评论:

     只是爬一次泰山而已,有必要这么上纲上线吗?

     有什么不明白的?辛苦挣钱给你上学就不错了,还想出去玩?不可能,一分钱都别想多花!

     爬个泰山都要被牵扯到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和学业,满满的压抑感和窒息感,隔着屏幕都已经感受到了。

     ......

     这就是一种说教式、打压式、否定式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她的任何行为得不到父母的支持,这是最可怕的事情。

     2

     一句“我是你爸/妈”

     毁了多少孩子的人生

     前一段时间,一段视频上了热搜。

     女孩在同父母逛街时,看中了一双200多元的鞋子,结果遭到父母的拒绝。

     她尝试跟父母沟通,表达自己对这双鞋的喜欢,始终无果。

     终于,女儿情绪爆发。

     她尖声质问父母:

     “我的脚就这么廉价吗?”

     “我赚的钱不都交给你们存着吗,为什么不能给我买一双我想要的鞋子啊,你们真的好奇怪啊。”

    

     崩溃的样子,也没有换来父母的一丝动摇,还觉得她不正常,直接扭头就走。

     有个热评说出了本质:

     “悲伤的是这个已经28岁却连自己买一双鞋的自主权都没有的家庭”。

    

     父母抓得太紧,管得太牢,不是一件好事,以“我是为你好”为名的控制,都是暴力。

     人与人之间相处将就一个“界限感”,这个词同样适用于亲子关系上。

     当父母和子女之间有了界限感,彼此都有自主的权利,连着一处,别的自由生长,这才是好的家庭教育。

     3

     好的家庭教育

     就是给予孩子支持和尊重

     之前看到过一句话:

     “你把孩子丢在垃圾桶里,别指望ta长成一朵鲜花”。

     家庭教育,就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和土壤,只有健康的家庭教育,才能让孩子更好成长。

     而最好的做法就是给予孩子支持和尊重,把选择权交到孩子手中。

     之前听过一个分享,男孩子是位创业者,他说他成功的路上最感谢的就是父母。

     当他想创业时,父母和他说:

     “年轻人就应该去折腾,去成长,不要怕,我们永远都在你身后。”

     当他前几次创业失败时,父母又对他说:

     “太棒了儿子,你知道吗?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少年得志。”

     他说这不是个例,从他懂事以来,所有的决定,父母只给参考意见,最终决定者都是他,而他也在这样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中,成为了一个坚定、自信且自由的人。

     《小小少年》中有一集我印象很深刻:11岁的殷然,不喜欢看动画,不喜欢打篮球,偏偏喜欢养虫子,还一养就是200多种……

    

     同学为此都远离他,他常常独来独往。

     但妈妈的尊重,却是他晦暗生命的一道光。

    

     妈妈不仅尊重他的爱好,还常常主动学习昆虫知识,时不时陪着儿子去山里看虫、找虫,甚至联系了懂昆虫知识的老师让儿子学习、交流。

    

     殷然也正是在妈妈的尊重和支持下,逐渐走出了阴霾,得以和热爱为伴。

     对父母来说,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有自己想法、有自己情绪、有自己未来的、独立的人。

     少几分控制、说教和打压,多几分尊重和支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成长的空间。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充分被滋养。

     *本文来源父母堂(askjane)。融合中西,聚集海内外精英家长,开拓国际化教育视野。

    

    

    你点的每个在看,都是对生活的一份加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思想聚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