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段疯传的“广东高铁上发疯55秒”视频,撕开了社会最可悲的潜规则
2024/4/1 思想聚焦

     作者 | 小椰子

     来源 | 小椰子专栏(ID:xiaoyezizhuanlan)

     1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段55秒的视频在全网疯传,看得人神清气爽。

    

     安静的高铁车厢里,一位女士旁若无人地在大声讲电话。

     已经持续了15分钟了,还没有任何要停下来的迹象。

    

     一位男大学生从睡梦中被吵醒后,怒气值持续积攒中。

    

     忍了20分钟后,实在快憋不住了,那位女士还在夸夸其谈:

     “你知道吗,这个是角度不同,一个人的角度不同,她的利益面就不同,那为什么我能看得到,因为我能看得到所有的人......”

    

     男大学生开始尖叫,打断了她的电话煲:“好吵啊啊啊啊,发疯了我要!”

     车厢里顿时鸦雀无声,坐在旁边的大哥被吓傻了,因为一直没说半句话的安静小男生,毫无征兆地就放了大招。

    

     男生继续稳定输出,摇头晃脑地发疯:“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打电话wow,打电话打电话。”

    

     那位女士已经不敢吱声了,后续旁边的人说她走去了别的车厢......

     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用几秒钟的发疯,换来了一车厢人的宁静。

     评论区里,很多人都对这位“高铁判官”心悦诚服:

    

     “好佩服你,干了我一直想干的。”

    

     “收藏了,下次遇到,把这个视频外放。”

     还有好多人都说,自己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

    

     “为什么高铁上总有一直打电话谈生意的,声音还超大,动不动就是几百万的项目。”

    

     “原来大家在高铁上累得不行想休息的时候,都能碰到这种超长时间大声打电话的行业精英啊。”

     你会发现,这几年,被各种高铁不文明现象折磨得身心俱疲的年轻人,不再选择忍气吞声,而是勇敢“发疯”:

    

     面对大声外放电视剧的人,直接出声制止:“喂,谁在看电视剧啊,声音小一点,吵死了,我要发疯了。”

    

     闻到一股来自周围的异味后,耿直又不失礼貌地大声询问:“谁脱鞋了?能不能把鞋穿上啊,有点臭,谢谢。”

    

     看到熊孩子精力充沛地在车厢大吵大闹,列车员说了好几次都不好使,家长又不管教,便歇斯底里地尖叫:“我真的生气了!都安静点!能不能小点声!”

     那一刻,车里是安静的,乘务员是感激的,小孩是害怕的,她是生气的,我是爽的。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都开始热衷于“发疯”了?还不是因为,用素质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出于礼貌和修养的忍让,往往还会成为一些人得寸进尺的台阶。

     总觉得忍一忍就会好起来,真笨,人家不就觉得你会忍一忍,所以才对你这样吗。

     当温良恭俭让解决不了问题,当低眉顺眼只会换来自己的情绪内耗,不如该疯疯、该怼怼,绝不姑息迁就。

     2

     与“发疯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火出圈的“窝囊文学”。

     面对别人不断地侵犯自己底线的行为,很多人只敢又怂又窝囊地喊出一句:

     “知道惹我生气的后果吗?就是无事发生。”

     “你敢惹我?那你算是踢到棉花了,惹到了方圆百里最好惹的人。”

    

     “别惹我,惹我的后果就是,我的朋友又要听我抱怨,而你毫发无伤。”

    

     “生活将我反复晾晒,竟让我变得更加美味可口。敢惹我,那你算是捏到软柿子了。”

     看似放狠话,实际只暴露出自己的窝囊,用最硬气的方式,坦白自己怂的本质。

     这其实是一种“习得性无助”,渐渐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明白无能为力才是生活的常态。

     与其情绪内耗,不如自我调侃,毕竟还能怎么样呢?

     然而,你的一味退让,有时候只会让别人越发肆无忌惮;你的懦弱隐忍,只会让对方更加咄咄逼人。

     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

     所以大胆地去发泄吧,发疯虽然可能解决不了问题,但至少能让我们更快乐一点。

     你会看到,越来越多人选择不忍气吞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

    

     比如,当同事说我容易得罪人:“其实大家私底下都觉得你有点太狂了,言语太直接犀利。”

    

     别急着否定自己、自我反省,而是可以勇敢拒绝PUA:“你什么时候改名叫大家了?”

     “你不尊重我,对我评头论足的,为什么要让你下得来台?”

     当大晚上楼上一直传来砸瓷砖和砸墙的装修声,持续了半小时还不停。

    

     直接换上中年男人的头像,在小区群里准备吵架:

    

     “哪家一直在敲啊,现在不是装修时间,已经是扰民分贝了!”

     当烦人的亲戚在家族群里发癫,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地说教时,直接不惯着。

    

     一通有理有据的怒怼之后,将他移出了家族群:“拜拜了您嘞。”

     主打一个“放下个人素质,享受缺德人生。拒绝精神内耗,有事直接发疯。”

     3

     而很多时候,发疯往往能奏效、自己的合理诉求终于能够得到重视的底层逻辑,其实源于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模型:胆小鬼博弈(Chicken Game)。

     两名车手,同时朝着对方的方向飙车。有两种结局:

     1、两人都猜测对方会闪躲,因此自己拒绝躲开,这时两辆车就会相撞,最终两败俱伤;

     2、有一方先打了方向盘躲开,而另一方没有,躲开的那一方就会被耻笑为“胆小鬼”,另一方胜出。

     如果你是其中一名车手,既不想撞车,又不想输掉这场博弈,你会怎么办?

     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提出了一个绝妙的策略:假装发疯。

     让对方看到,你把方向盘直接拆了下来,从窗户里扔了出去,以此来告诉对方:

     “我是疯子,绝对不可能转向,你不想撞上来的话就识相点。”

     对方肯定被吓尿了,只能选择赶紧打方向盘躲开,你便最终赢得了这场博弈。

     所以呀,很多时候,年轻人的发疯,看似是放飞自我,实则是战略发挥;看似情绪失控,实则精准打击。

     4

     当然,发疯也是有方法和原则的,GQ实验室曾发表过一份《成人发疯指南》,里面有3条建议可以参考一下:

     1、成年人发疯,旨在起到威慑作用:

     承诺不首先发疯,但要让其他人知道,你是有发疯的能力的。

     2、成年人发疯,自说自话是基本原则:

     吵架是双向奔赴,发疯是精彩solo。你不用管对方说什么,更不要接对方的话茬。

     不自证不回怼不过脑,只管凭本能。

     3、成年人发疯,讲究一个利己利人:

     有时候不发疯,诉求和问题就永远不会被重视。

     你可以不发疯,但当别人发疯替大家争取权益时,我们起码能做到别说风凉话。

     愿我们,都能摆出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该拒绝时拒绝,该强硬时强硬,拥有一种被讨厌的勇气。

     共勉。

     *作者:小椰子,用独特视角解读热点事件,陪你每天一起认知升级。畅销书《你的自律,给你自由》正在热卖中。在公众号:小椰子专栏(ID:xiaoyezizhuanlan),回复“爆文”,送你一份我整理的提升自我方法电子文集。

    

    

    你点的每个在看,都是对生活的一份加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思想聚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