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2/6/15 22:04:14 考试真题那些事儿

    

    2022年九年级复习诊断考试

     语 文 试 题(2022.4)

     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按要求上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着落 (zhuó) 纤细 (qiān) 矗立 (chù) 目眩神迷(xuàn)

     B. 争讼 (sòng) 雕镂 (lòu) 胆怯(qiè) 强词夺理(qiǎng)

     C. 温驯 (xùn) 闭塞 ( sè) 星宿 (sù) 一气呵成(hē)

     D. 盘桓(huán) 萦绕 (yíng) 悄然(qiǎo) 风雪载途(zǎ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庇护 天然气 义愤填膺 锲而不舍

     B. 干燥 到计时 千钧之力 锋芒毕露

     C. 抉择 行程卡 相辅相承 因地制宜

     D. 深宵 家具城 喃喃自语 望眼欲川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北京冬奥会上,任子威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首当其冲,赢得冠军。

     B. 随着居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社会公共设施被破坏,公共配件不胫而走的现象大幅减少。C. 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只此青绿》这一节目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D. 国家反诈APP防骗新指南已上线,提升群众反诈意识刻不容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各地区有关部门协同推进、精心组织、周密计划下,顺利开始。

     B. “双减”后,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学校开展了创意绘画、书吧阅读、墨韵书香。C. 习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提到,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

     D. 受疫情影响,今年来我市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同期降低了一倍以上。

     5.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当科学家在探寻“为什么每一片雪花都不一样”时, 。落在行人的脚下,它便是乐音,“独来独往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 ;落在归人头上,它便是一种期待, ,朱门似乎配不上这雪,只有农家的清寒与诗韵契合;落在酒杯里,它便是友情,“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②这酒的温度便是雪的温度,友谊的慰藉亦是精神的慰藉。

     ③那踏雪的声音比银粟玉沙更能挥洒胸臆

     ④ 中国的文人雅士早就给出了答案:一样的冰雪,不一样的性格

     A. ①④②③ B. ④③①②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③①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闾,居民聚居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B.“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折柳”指《折柳曲》,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C.《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指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D.《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与《史记》《资治通鉴》一样都采用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

     二、(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共9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7.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B.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

     C. 腰白玉之环 腰:在腰间佩戴 D.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遗留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足肤皲裂而不知 面山而居

     B.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以中有足乐者 扶苏以数谏故

     D. 当余之从师也 何陋之有

     9.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宋濂写给同乡晚辈的一篇赠序。赠序,即临别赠言。

     B.选文第①段先写自然环境严酷,再写物质条件匮乏,表现出求学的“勤且艰”。

     C. 选文通过作者与“同舍生”“太学生”学习条件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羡慕之情。

     D.文章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叙述作者年少时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勉励后辈努力学习。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题。(共8分)

     有范延贵者为殿直,押兵过金陵。张忠定公咏为守,因问曰:“天使沿路来,还曾见好官员否?”延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张希颜者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站桥道皆完葺,田莱垦辟,野无惰农。及至邑,则鄽肆n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以是知其必善政也。”

     忠定大笑曰:“希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即日同荐于朝。希颜后为发运使,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

     (节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殿直:皇帝的侍从官。②天使:皇帝的使者。③邑宰:邑,县。宰,泛指地方官吏。④田莱:荒芜不耕之田。⑤鄽(chán)肆:店铺。

     10.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画两处)(2分)

     县 邑 宰 张 希 颜 者 虽 不 识 之 知 其 好 官 员 也。

     11.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及至邑,则鄽肆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

     12. 请结合选文分析,为什么张咏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3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3~14题。(共7分)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①该词为欧阳修遭人诬陷后被贬扬州,而后在皇祐元年(公元 1049 年)正月十三日改任颍州知州后所作。②六幺:绿腰,曲调名。③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1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提示:请用2B铅笔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

     A.这首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

     B.这首词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作者宴饮的情况,下片写众多游人的欢娱。

     C.“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

     D.词人虽值年老,满头白发却戴红花,从中可感受到词人豪放不羁、乐而忘形的形象。

     14.赏析“拍堤春水四垂天”中“拍”的妙处。(4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5.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每空1分,共9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2)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4)非淡泊无以明志, 。 (诸葛亮《诫子书》)

     (5) ,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

     (6)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现诗人梦中拼杀场景的句子是: , 。

     (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揭示将士思念亲人又向往功名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三、(7分)

     16.名著阅读。(7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世界革命青年成长的“教科书”,它成功塑造了一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共产主义战士 ① (人名)的形象。他从一个少年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离不开沉着干练富有组织能力,引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 ② (人名),也离不开三位女性对他的影响,其中有他年少时的女友 ③ (人名),还有共青团委书记丽达及他的妻子达雅。

     (1)选文中① (人名)② (人名)③ (人名) (3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2)这段话是主人公的名言,请结合作品中他的两次人生经历说说他是如何践行这段话的。(4分)

     四、(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共11分)

     动物考古视野下的虎

     ①今年是农历壬寅虎年。在动物考古学家看来,虎种群兴衰及文化内涵,反映了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复杂心理变迁。

     ②虎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是体形最大的猫科动物。已知最早猫科动物为距今3000万年的原猫和距今2000万年的假猫,我们所知的大多数猫科类群出现在过去的1000万年间。最古老的虎化石是古中华虎,出自200万年前的中国华北地区。

     ③文献记载,虎在中国分布极广,历史上至少在我国20多个省份发现过虎。但在考古遗址中仅发现30余处虎骨骼遗存。虎在自然环境中数量极少,这与考古遗址中出土虎遗存数量较少可相互印证。

     ④考古发现最早的虎造型,是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距今6400年的龙虎蚌塑。天文考古学家冯时认为,蚌塑龙虎之形只能用星象来解释,其布列方位与东、西二陆一致,加上与蚌塑同出的北斗图案,其构图与真实天象完全吻合,“将中国二十八星宿体系滥觞期及古老盖天学说产生年代大大地提前了”。

     ⑤距今5600至5300年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有虎骨遗存出土,应为狩猎所得。该遗址还出土玉双虎首璜和玉虎首璜,玉双虎首璜呈灰白色,扁圆弧形,璜的两端各浮雕虎首,用阴线浮雕刻出眼、鼻、嘴、耳、脑门上的皱纹及向前奔的前爪,璜上阴刻花纹表现虎的花斑,造型独特,似猛虎上山。

     ⑥虎是殷墟当中使用较多的动物形象,商代晚期先民对虎有了深入了解。1936年出版的《安阳殷墟之哺乳动物群》记录殷墟遗址出土虎的头骨和下颌骨,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将其定为“野而土著之动物”。甲骨文“虎”为象形文字:虎口大张,上下颌有凸起獠牙,虎身绘有条纹,细致刻画出带爪足部和卷曲长尾。殷墟卜辞记录的猎虎阵势很大,但所获甚少,如一次田猎中,商王队伍猎到40头鹿、164只狼、159只麋鹿,虎只有1只。

     ⑦虎因勇猛与军事产生联系。黄帝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武王伐纣“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用虎贲比喻勇士由此开始。

     ⑧古代用虎符传达命令,调兵遣将。最早的虎符见于战国。《史记》中记载魏公子信陵君窃“虎符”夺兵权,破秦救赵。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阳陵虎符”,为秦始皇调动军队凭证。青铜铸成卧虎状,可中分为二,虎的左右颈背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调动军队时,使臣自皇帝持右半符,到阳陵(今陕西咸阳东)与左半符验合,方能发号施令。“符合”一词由此而来。

     ⑨人为万物灵长,虎为百兽之王。汉代班超有“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的壮语。“虎头蛇尾”“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画虎不成反类犬”等语,亦庄亦谐,显示了人类对虎的复杂心理。

     ⑩在野外岩画、洞窟壁画、墓葬棺木画、美术作品中,虎是经常出现的元素。在玉器、青铜器、瓷器、漆器、纺织品等上面,都有多变的“虎”与我们不期而遇。列入十二生肖的虎,作为文化符号,与我们共生共存。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吕鹏)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提示:请用2B铅笔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

     A. 文章开头从壬寅虎年说起,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先整体介绍虎的属类及分布,然后介绍考古遗址中出土的虎,最后介绍虎与军事和人类对虎的复杂心理。

     C.“玉双虎首璜呈灰白色,扁圆弧形,璜的两端各浮雕虎首,用阴线浮雕刻出眼、鼻、嘴、耳、脑门上的皱纹及向前奔的前爪。”该句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D. 列入十二生肖的虎,作为文化符号,与我们共生共存。

     18.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文献记载,虎在中国分布极广,历史上至少在我国20多个省份发现过虎。

     19.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如一次田猎中,商王队伍猎到40头鹿、164只狼、159只麋鹿,虎只有1只。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共21分)

     大香奶奶

     张丽钧

     ①大香奶奶家跟我家隔着三户人家。她名叫大香,却生得又瘦又小,还有点佝偻;因为有头疼的毛病,一年四季都戴着帽子。他男人靠一样家传的手艺吃饭——炒花生。

     ②有一回,母亲去大香奶奶家借筛子,心眼贼多的妹妹假装去找妈妈,也去了大香奶奶家,结果,赚回来两口袋热乎的炒花生。那年她大概五六岁吧,穿着我穿剩下的一件旧花褂子,美不唧捂着两个鼓鼓的口袋在屋子中间转磨磨,我和弟弟互递一个眼色,扑上去就开抢她的花生,她夸张地尖着嗓子大哭,引来了母亲。母亲骂了我和弟弟一通,责令我俩把花生还给了妹妹。但妹妹不干,硬说少了,尖着嗓子大哭不止。母亲没办法,只好给了妹妹两毛钱,让她自己去大香奶奶家再买些花生。

     ③第二天一早,父亲打扫院子,竟在东墙根捡到了一样东西——紫花手绢包着的炒花生!甭问,是大香奶奶扔过来的。

     ④母亲给我们分了花生,洗干净了手绢,又摘了一些半青半红的大枣,亲自送到大香奶奶家。

     ⑤想不到,自那以后,扔“花生包”的节目竟频繁在我家上演,搞得我都戒掉了早起赖床的毛病,天天巴望着第一个冲到院子里,捡回一包热乎的炒花生——你不知道,在下了一层薄雪的院子里,欢天喜地捡起熟悉的紫花手绢妥妥地包着的热乎花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⑥大香奶奶多么敬重我那做小学教师的母亲啊!作为长辈的她,从来不直呼母亲的名字,只叫她“张老师”。大香奶奶的一个孙子、两个孙女,都是让母亲给起的名字。母亲跟大香奶奶说:“别总给孩子们送花生了,惯坏了他们!”大香奶奶说:“你家日子过得紧巴,少不了亏欠孩子的嘴,我拿不出山珍海味,几粒花生让孩子们解解馋吧。”

     ⑦我大二寒假回家,妹妹红着眼圈地告诉我说:“姐,大香奶奶没了。”我心里咯噔一下:“她也就七十多岁吧?”妹妹说:“才六十九岁……姐,再也不会有人给咱们扔花生包了!大香奶奶到死都惦记着咱家呢……”妹妹说着流下泪来。

     ⑧母亲和妹妹争着跟我说起了大香奶奶的事。

     ⑨大香奶奶病倒后,母亲去看她,听她儿媳妇说她想吃苦瓜,但已经是深秋了,苦瓜不好找。当老师的母亲问自己班的学生,谁家种过苦瓜?谁家还储着苦瓜?自己班的学生家没有,就又去别的班问,一连问了好几个年级,终于有个三年级的小女孩从她奶奶家里找来了两条苦瓜。大香奶奶是在吃到苦瓜的当天夜里闭上眼睛的。

     ⑩大香奶奶后事办完后的第二天,她的儿子、儿媳一人扛着一个面袋子来到我家,一见到我父母就双双跪下了。我父母惊坏了!赶忙扶两个人起来。大香奶奶的儿子对我父母说:“哥,嫂子,我娘咽气前,我问她还有啥要嘱咐我的,她说,儿啊,我跟张老师家借过30斤小米、30斤白面,你记着替我还了……哥,嫂子,啥也别说了,你们就成全了我的孝心吧。”

     我母亲哭着说:“我的老婶子呀,你叫我怎么咽得下这30斤小米、30斤白面呀!你心里装的都是别人的苦,临走想吃样东西,还是苦瓜,你把苦都替别人吃了……”

     我也哭了。

     妹妹哽咽着说:“大香奶奶的儿子又不傻,他肯定知道,他家日子那么好过,不可能向咱家借粮食啊!他知道他娘是想接济咱家,所以,他反复说‘你们就成全了我的孝心吧’!他心里明镜似的。姐,我现在出门,总绕着大香奶奶家走,只要一过她家大门,我的眼泪就止不住……”

     多少年后,我和妹妹都工作了、赚钱了,每次回家,我俩都不约而同去大香奶奶家买花生。她儿子问我们:“买这么多,怎么吃啊?”

     我俩笑笑说:“放心吧,一粒也剩不下!”

     每当把花生分给同事、朋友,我都会忆起那一方紫花手绢,它那么小,却能包天裹地、布霓散霞。作为一个曾经受惠于它的人,我问自己,我该怎样行走人间,方不负它慨然的恩宠……

     (文章有删改)

     20.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按照文章顺序概括围绕“大香奶奶”讲述的事情。(4分)

     (1)大香奶奶给妹妹两口袋热乎的炒花生。

     (2)

     (3)大香奶奶在吃到苦瓜的当天夜里闭上眼睛。

     (4)

     2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共6分)

     (1)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3分)

     搞得我都戒掉了早起赖床的毛病,天天巴望着第一个冲到院子里,捡回一包热乎的炒花生。(2)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3分)

     多少年后,我和妹妹都工作了、赚钱了,每次回家,我俩都不约而同去大香奶奶家买花生。2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作为一个曾经受惠于它的人,我问自己,我该怎样行走人间,方不负它慨然的恩宠……”的理解。(5分)

     23.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6分)

     五、(60分)

     24. 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通往梦想的路途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但时间不会辜负努力,我们在追梦路上留下的汗水,战胜的困难,经过岁月的积淀,将成为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化为人生的厚积薄发。

     请以“为梦想努力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700字。

    

    天桥区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试题答案(2022.4)

     一、(18分)

     1. B(A. “纤细”应为“xiān细” C. “星宿”应为“星xiù” D. “风雪载途”应为“风雪zài途”)

     评分意见:本题3分。

     2.A(B.“到计时”应为“倒计时”C.“相辅相承”应为 “相辅相成”D. “望眼欲川”应为“望眼欲穿”)

     评分意见:本题3分。

     3. D(A.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害,不符合语境。B.不胫而走:没有腿就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多指消息无声的散播。望文生义。C.津津乐道:指很有兴趣地谈论,与“谈论着”重复。)

     评分意见:本题3分。

     4. C(A.语序不当 B. 缺少宾语,可在书香后补充“等活动”。D.“降低”后面不能跟倍数,可将“一倍”改为“一半”。)

     评分意见:本题3分。

     5. B(根据提示语“当科学家探寻‘为什么每一片雪花都不一样’时”,判定④为首句;根据“独来独往银粟地” 那踏雪的声音比银粟玉沙更能挥洒胸臆,判定③应为第二句;再根据“朱门”,判定①为第三句;再根据“落在酒里”判定最后一句为②,所以语序为④③①②选B。)

     评分意见:本题3分。

     6. D(《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评分意见:本题3分。

     二、(33分)

     7. D(遗:给予、赠送)

     评分意见:本题3分。

     8. C(A .转折;修饰 B.却;就 C.都是“因为”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

     评分意见:本题3分。

     9. C(选文通过作者与“同舍生”“太学生”学习条件的对比,是为了突出自己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0. 县 邑 宰 张 希 颜 者/ 虽 不 识 之/ 知 其 好 官 员 也。

     评分意见:本题2分,一处1分。

     11. 等到了城里,店铺里没有赌博的人,交易的时候人们不喧哗争执。

     评分意见:3分。关键词“及”“易”,翻译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2. 从“驿站桥道皆完葺,田莱垦辟,野无惰农”等看出张希颜善于政史,是一位好官;范延贵以政绩和才能来评价张希颜是好官员,看出他是一个知人识人的好官。从张咏将两人“同荐于朝”,是因为爱才惜才,为国举贤。

     评分意见:本题3分,结合内容,答出1个人物得2分,答出两个人物可得3分。

     译文:有个叫范延贵的人担任皇帝的侍从官,押兵经过金陵。张咏担任当地太守,于是问到:“使者沿路过来,曾见到好的官员吗?”范延贵说:“昨天路过袁州萍乡,县令张希颜,我虽然不认识他,但知道他是出色的官员。”忠定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延贵说:“自从进入萍乡县境,驿站桥道都修葺过,正在耕种及休耕的田地都得到开垦,野外没有懒惰的农民。等到了城里,店铺里没有赌博的人,交易的时候人们不喧哗争执。夜晚住在邮馆内,听到打更的鼓声分明。因此知道他一定擅长处理政务。”忠定大笑着说:“希颜本来就很好,使者您也是一位好官员。”忠定当天将两人一同举荐给朝廷。希颜后来担任发运使,延贵也做到了阁门祗候的职位,都被称作能干的官吏。

     13. B(这首词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宴饮的情况。)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4.示例:拍,拍打、击打的意思,巧用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水浪反复拍打着堤坝,湖水四面水汽氤氲与天相接的情形。春水的“动”与天幕的“静”相映衬,表现了春水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喜悦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4分,解词1分,语境分析1分,效果1分,情感1分。

     15.(1)便引诗情到碧霄(2)波撼岳阳城(3)鸡声茅店月(4)非宁静无以致远(5)一抹晚烟荒戍垒(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评分意见:本题9分。每空1分,书写正确、规范、清晰即可得分。

     三、(7分)

     16.(1)保尔 朱赫来 冬妮娅

     评分意见:本题3分。每空1分,有错字不给分。

     (2)示例1:保尔在与波兰的战斗中受重伤,受英雄形象牛氓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

     示例2: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

     示例3: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经过思想斗争,发愤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

     示例4: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坚持学习,开始艰难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示例5:保尔的书稿丢失,在战友的鼓励和邻居的帮助下,重新开始并完成了创作。

     评分意见:本题4分。每处2分,答出两个情节即可得4分。

     四、(32分)

     (一)说明文阅读(11分)

     17. B(逻辑顺序)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8. 示例:“至少”是“最少”的意思,表限制(1分)。这句话的意思是历史上最少在我国20多个省份发现过虎(1分),但是这不能代表全部的事实,不排除有更多的省份发现过虎(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分)。

     评分意见:本题4分。解释词语1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体现语言准确性1分。

     19.示例: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举了一次田猎的具体情况,列举了所猎猎物的数量,(1分)。准确具体真实地说明了殷墟卜辞记录的猎虎阵势很大,但所获甚少(1分)。增强文章说服力(1分)。

     评分意见:本题4分。说明方法及分析2分,表达作用2分。(学生答作比较也可以,但需答出两种说明方法)

     (二)记叙文阅读(21分)

     20. 示例:(2)大香奶奶为我们扔紫花手绢包着的炒花生

     (4) 大香奶奶去世前交代家人为我们送去30斤小米和白面。

     评分意见:本题4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21.(1)示例: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地意思。写出了我和妹妹没有约定却一同去大香奶奶儿子处买花生,照顾她儿子生意的举动。表达了我们对大香奶奶一家人的感激之情。侧面表现了大香奶奶对我们的影响。

     评分意见:本题3分。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作用占2分。

     (2)示例: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冲和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迫不及待地渴望收到炒花生的心情,表现了我对炒花生的期待、喜爱。

     评分意见:本题3分。方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占2分。

     22. 示例:大香奶奶送我们炒花生,临终时假装借了我家米和面,让儿子儿媳来还接济我们。这些都是我们受过大香奶奶的恩惠,大香奶奶的善良影响了我们,我们照顾大香奶奶儿子的生意,将花生分给别人,我们用真诚善良的心对待别人,才能不辜负大香奶奶的恩惠(2分)。表现了大香奶奶的善良、淳朴,表达了我对大香奶奶的感恩,以及大香奶奶的品行对我为人处世的影响(2分)。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引发思考(1分)。

     评分意见:本题5分。内容2分,情感2分,结构作用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23. 示例一:9—11段运用了插叙(2分),插入了大香奶奶临终前后的事情(1分)。表现了母亲与大

     香奶奶之间的情感深厚,大香奶奶一家人的淳朴、善良,表达了母亲对大香奶奶的感激以及不舍(2分)。补充了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突出(1分)。

     评分标准:插叙2分,内容1分,情感2分,作用1分。

     示例二:线索,文章以“炒花生”为线索(2分),讲述了大香奶奶送我们花生,周济我们小米和白面

     长大后我们去她儿子处买花生,将花生分给他人的故事(1分),表现了大香奶奶善良、淳朴的品质以及我们对大香奶奶的感激之情(2分)。贯穿全文,脉络清晰,使文章浑然一体(1分)。

     评分标准:线索2分,内容1分,情感2分,作用1分。其他答案考生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考试真题那些事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