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2/6/16 11:11:55 考试真题那些事儿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按要求上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辈(xíng) 颠簸(bǒ) 潺潺(chán) 接踵而至(zhǒng)

     B. 糜子(méi) 翌日(yì) 斡旋(wō) 戛然而止(jiá)

     C. 农谚(yàn) 褶皱(zhě) 两栖(xī) 强词夺理(qiǎng)

     D. 蛮横(hèng) 山麓(lù) 龟裂(jūn) 挑拨离间(j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诬蔑 瞭望 坐右铭 格物至知

     B.寒噤 狡辨 马前卒 不修边副

     C.襁褓 枷锁 熙熙然 自圆其说

     D.棱角 浮燥 顶梁柱 消声匿迹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些同学对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别字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都是小事,无关紧要。

     B. 趵突泉作为济南的一张风景名片,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C. 最近公安部门公布的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D. 良好的家风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学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B.学校开展的“国学课堂”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传承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为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交通现象,交警通过增设护栏等措施来解决行人横穿道路。

     D.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房子》中陆鹤在文艺演出时,用自己的勤奋努力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成为师生眼中的最英俊的少年。

     B.《傅雷家书》中傅雷多次提及如何正确理财,如何劳逸结合等问题。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哈姆雷特》,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D.《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后,曹操仓皇从华容道败逃,诸葛亮派关羽埋伏,曹操损兵折将,不能再战。关羽念旧情,义释曹操。

     二、(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共9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 B.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

     C.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或许 D.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能以径寸之木

     B.策之不以其道 以其境过清

     C.其真无马邪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而伯乐不常有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韩愈《杂说》中的第四篇,韩愈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B.千里马的重要特性是“一食或尽粟一石”,作者强调千里马食量惊人这一特性,正是为了谴责“食马者”的无知。

     C.作者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D.作者在结尾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式,指出世上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共8分)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节选自《宋史·杨时传》,有删改)

     【注】①属(zhǔ):撰写。②进士第: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③翕然:形容一致。一说“聚集”之意。④南:意思是向南(传播)。⑤游酢:字定夫,程门四大弟子之一。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两处)(2分)

     时 调 官 不 赴 以 师 礼 见 颢 于 颍 昌 相 得 甚 欢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11.读完上文,你会深深赞赏杨时 、 的精神品质,你也一定会想到 “ ”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3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8分)

     二月四日作

     【南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半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2.诗歌通过描写 、 、 等早春景色,流露出诗人 的心情。 (4 分)

     13.赏析“东风应笑我闲愁”中“闲”的作用。(4 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8分)

     (1)挥手自兹去, 。 (李白《送友人》)

     (2)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拣尽寒枝不肯栖,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5)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

     (7)洞庭湖雄奇壮美的景色为许多文人学士吟诵,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这样描绘其壮阔的气势:“ , 。”

     三、(5分)

     15. (舜网5月6日讯)“精彩绝伦!”“震撼心灵!”华灯初上,明湖璀璨。在700万济南人的翘首企盼中,在无数外地游客的关注中,大型综合演绎水秀“明湖秀”经过前期多次演练与测试,5月6日晚终于在大明湖北岸进行了公开首演,惊艳八方。

     作为“泉城夜宴”的精华,“明湖秀”以大明湖为载体,用济南故事展现人文画卷。演出由“蝴蝶戏泉”拉开序幕,伴随泉水涌动,光影腾挪迷离,分别将观众带入“黄河育舜帝、双撒珍珠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明湖如画美、泉水映人家”“潮涌新时代、泉城筑梦想”四个篇章,以此感受济南的泉韵和历史的博大精深。

     ⑴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则消息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⑵“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是“明湖秀”的第二章节。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孕育出辛弃疾、李清照等名士,还吸引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到此游历。请仿照示例,从以下三个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用简洁的语言,向来到泉城济南欣赏“明湖秀”的外地游客介绍一下。(3分)

     备选人物:①李白②杜甫③李清照

     示例:辛弃疾,你虽身逢乱世,但依然拥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情。

     四、(3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共12分)

     (一)漫话围棋

     ①围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明。会下的人不多,不知道它的人却很少。

     ②围棋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谁也说不清。史书里记载围棋发明于四千多年前尧的时代。到了东周,围棋已经非常发达。孔子曾经谈到过围棋,《论语》中有一句话非常有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孟子在《弈秋》中用围棋比喻一个人要学本事,就一定要用心。这里孟子就没把围棋当做一种玩乐,而是当做一种本事或者艺术来对待。

     ③围棋是怎么发明的呢?有人认为,古代的星象图是围棋的前身。吴清源先生说,围棋最早是占卜工具。也有人认为,围棋“棋有白黑,阴阳分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围棋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理解模式。

     ④围棋中包含的文化内容真是太丰富了。

     ⑤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圆而动”;棋盘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围棋棋盘有361个交叉点,表示农历的361天。棋盘为四部分,就是四季;每一个部分都有90个交叉点,代表一个季度三个月的90天。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黑白两色表示阴阳。围棋的这些形式都有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⑥围棋别名很多。根据围棋形态,人们叫它“方圆”。根据棋子颜色,又叫它黑白、鹭乌。鹭鸶是白色的鸟,乌鸦是黑色的鸟。这样的名字很文雅。围棋也叫坐隐,这是特别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名字——住在深山老林做隐士,寄居棋局之中。围棋又叫忘忧,下棋可以忘怀忧虑。围棋还叫烂柯,这是个神话故事:东晋的时候,有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回家路上看见两个童子在下围棋,于是樵夫就在旁边观看。当樵夫想离开的时候,他身旁砍柴斧子的木柄都烂掉了。等樵夫回到家,已过了很多代。

     ⑦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把“帝王”抓走才算胜。但围棋赢一目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处。这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

     ⑧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文化内涵。大家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但我想如果中国没有这些发明,世界其他国家可能早晚也会把它们发明出来。但是,如果中国不发明围棋,那世界上就可能永远不会有围棋。

     ⑨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棋盘横竖各十九道线,像地球的经纬线,朴素简洁。下棋规则也最简单,比赛中裁判不用解决什么技术纠纷。围棋又最能体现自由和平等。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妙手臭棋立显。

     ⑩不论外形或者内涵,围棋都很容易被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接受,所以围棋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16.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介绍了围棋的哪些内容。(4分)

     17.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⑦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把“帝王”抓走才算胜。但围棋赢一目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处。

     18. 阅读第⑧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并说明理由。(4

    分)

     如果中国不发明围棋,那世界上就可能永远不会有围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20分)

     (二)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我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竟站了多久。

     ⑧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⑨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嗒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⑩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看着雪地里的母亲,我想起了母亲这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贴补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19.通读全文,本文写了母亲的三次“等待”,分别是 (4分)

     ① ;②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候迟归的“我”;③ 。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6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3分)

     我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

     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语句的理解。(5分)

     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5分)

     五、(60分)

     23.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结合你的亲身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不少于700字。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下期末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20分)

     1.D A.行辈(háng) B. 斡旋(wò)C.两栖(qī)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

     2.C A.座右铭 格物致知; B.狡辩 不修边幅; D.浮躁 销声匿迹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

     3.D A.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望文生义)B.行云流水,意为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借以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有时也比喻武功。泛指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望文生义)C.叹为观止,赞叹所见事物已好到极点(褒贬误用)D.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

     4.A B.语序不当;C.成分残缺;D.缺少主语。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

     5.C 保尔最喜欢的小说是《牛虻》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6.C (或:有时)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7.A (A.助词“的”,助词“的”;B.按照,因为;C.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代词;D.表转折,表顺承)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8.D 运用设问句的形式。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示例:时 调 官 不 赴/以 师 礼 见 颢 于 颍 昌/相 得 甚 欢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10.示例:有一天(杨时)去拜见程颐,程颐偶然闭着眼睛坐着休息,杨时和游酢侍立门外一直没有离开。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即可得3分。

     11.示例: 聪慧好学、尊师重道 程门立雪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每空1分,前两空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龄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就在卧室设灵位哭祭,并用书信转告他的同学们。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醒来后,就发现门外下雪已深至一尺了。

     (三)诗歌阅读理解

     12.示例:轻柔之风、消残之雪、飞蝶鸣鸠

     示例: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每空1分。

     13.示例:“闲”,轻闲的意思。诗中指在轻柔的春风下,自在的蝴蝶翩翩起舞,和鸣的鸠鸟嘤嘤成韵,和煦的东风应该笑话“我”的闲愁。运用对比,以“飞蝶鸣鸠”的“得意”反衬了诗人的“愁”,表达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本意1分,语境意1分,对比(或反衬)1分,情感1分。

     【译文】早春轻柔的春风徐徐吹过,瓦上的白雪已经融化,但沟里的雪还是白茫茫一片。飞舞的蝴蝶,鸣叫的鸠鸟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快活起来了,而东风应该笑话我的闲愁。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1)萧萧班马鸣 (2)曲径通幽处 (3) 寂寞沙洲冷 (4)零落成泥碾作尘

     (5)天涯若比邻 (6)其岸势犬牙差互 (7)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评分意见:本题共8分。每空1分,语句填写正确且无错别字方可得分。

     15.(1)“明湖秀”首次公演惊艳八方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2)示例:李白,你虽遭人谗谤,却依然表达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志向。

     杜甫,你虽颠沛流离,但依然表达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

     李清照,你虽身处动乱,但依然心怀“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美好追求。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第二人称1分,名句恰当1分,按照仿句格式1分。

     三、(共32分)

     (一)说明文阅读(12分)

     16.示例:①围棋历史悠久; ②围棋来源于古人对世界的理解; ③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7.示例: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围棋与其他棋类胜负方式的对比,突出强调了围棋的胜负体现了和谐、中庸的思想,体现了中国文化,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说明方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突出强调,增强说服力”1分。

     18. 示例:不能删除。“可能”是“大概”的意思(表猜测),说明了围棋充分体现了中国的特色、思想、文化内涵,假如中国不发明围棋,那世界上大概就永远不会有围棋了。去掉后表意太绝对。“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除。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解释词语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1分,去掉后表意太绝对1分,体现语言准确性1分。

     (二)记叙文阅读(20分)

     19.①母亲做好早饭,等待“我”和妹妹吃饭(2分);③年迈的母亲张望、等待春节回家的“我” (2分)。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0.(1)“胡作非为”本意是不顾法纪或舆论,任意行动(1分)。本意是贬义词,但这里生动地写出“我”和妹妹的淘气,以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嬉戏的快乐(1分),表现出母亲的温柔及对“我”和妹妹的宠爱(1分)。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解释词语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1分,表达感情1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母亲比作了一座白色的雕像(1分),写出了母亲等待我时间之长(1分),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担忧挂念以及浓浓的爱(1分)。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修辞手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1分,表达感情1分。

     21.示例:这句话描写了纷纷扬扬的雪,写了雪势之大,这雪不仅落到了外界,还刺痛了我的心。“我”身在外地,无法常在母亲面前照顾,很少关注母亲的不容易和对家庭的付出,以至于粗心的我们都不知道母亲的腿病已经这般严重(2分)。表现了“我”的内疚和自责,以及对母亲的爱心存感恩(2分)。这句话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引人深思。(1分)

     评分意见:本题共5分。结合语句理解文意2分,把握感情2分,分析作用1分。

     22. 示例一:对比。母亲在雪地里等我归来后,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我”的担忧、关爱和牵挂。

     示例二:对比。把春节里“我”带着孩子回老家看到的村庄如故和母亲已经白发如雪作对比,突出母亲已经变老了,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愧疚,感激和爱。

     示例三:线索。文章以“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为线索,通过讲述围绕下雪发生的事情,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担忧、挂念和关爱以及“我”对母亲自责、内疚以及感激。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脉络清晰,紧凑完整,浑然一体。

     示例四:插叙。文章的第?段,运用插叙手法,解释了上文母亲得老寒腿的原因,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写出了母亲为一家人的操劳,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使情节更完整,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为下文进一步抒情作铺垫。

     评分意见:本题共5分,写作手法2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

     五、23.作文(60分)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考试真题那些事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