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作文复习指导:学习作文细节描写的知识方法
2022/7/9 19:32:10 考试真题那些事儿

2022初中语文备考-学习作文细节描写的知识方法
知识场
1.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人物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特点,加以生动细致描绘的一种写作手法。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可以说,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2.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还能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方法场
课文中有许多成功的细节描写,其方法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1.素描法。
用朴素、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不用修辞,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形态面貌。如:
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这一段细节描写,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把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思想和盘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一个穷困落魄、虚荣心十足、被科举制度毒害的形象跃然纸上。
2.工笔法。
工笔法,即用细致的笔法绘画。这里借用过来指写作文时以细腻、精确、详尽为特色,灵活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里,孔乙己“额上的青筋”本在皮肤之下,不易被人看出;“条条绽出”,细腻入微,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的羞愧、善良、迂腐和无法摆脱廉耻的懊恼。
3.曲笔法。
曲笔就是层层铺垫,设下伏笔,不断设置悬念,有时还故意拖延,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描写驿路梨花中就通过三个悬念和两次误会,使文章层层设疑、悬念迭出,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4.贯穿法。
前后文连续多次出现某细节的写法。如描写皇帝的新装。当诚实的老大臣看见织布机上什么也没有时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当另一个诚实的官员也没看见什么布匹时想:“我并不愚蠢啊!”当皇帝也没看到布料时想:“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三次细节描写,通篇贯串一气,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丑恶本质。
5.巧妙运用修辞法。
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描写故乡: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这里,“凸颧骨”与“薄嘴唇”构成对偶,表明杨二嫂没有了当年的风韵而又能说会道。“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运用比喻,表明杨二嫂故意装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实际上她早已失去了自信心,但又希望别人看得起她。
又如,对春雨的描写: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再如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
母亲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色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
6.造型法。
对所描写的对象给出一定造型的方法,如同雕像一般。如描写我的叔叔: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这里,于勒的手和脸因其造型的魅力而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
7.标点法。
即借用标点来突出细节的方法。如鲁迅的《故乡》:
我问问他的景况……“非常难……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省略号显示了他的声音低微,又断断续续,正是“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使他走向痛苦的深渊。这省略号里,浸透了阔土的血泪,饱含了人生的辛酸。
8.细致观察事物
要使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就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细致的观察。
如下面一段写花的文字:
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花园里。迷蒙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黯淡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正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会不会开呢?我观察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悄悄地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花瓣一片片地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辨像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
作者对昙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写得细腻生动,让人如临其境。
9.选用典型细节
细节是展示文章主旨思想、灵魂的关键处,所以一定要选好。
如描写孔乙己的肖像: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莲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一段抓住的是“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是“又脏又破”,表现了他的穷困潦倒,突出了孔乙己的迂腐、麻木的特点。
10.精心锤炼词语
细节描写中,要选择恰当的词语,精心锤炼,做到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如下列句中的词语就用得非常恰当:
① 他轻手轻脚地拉开门,眯着眼,透过门缝看我做什么。
② 一阵风扫来。
③ 树上叶子飘了一地,一片叶子在雨中打了个漩涡落在地上。
11.变换不同角度
对同一细节,可以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来考虑。
还是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上例是从母亲的眼神这一角度来写的,我们还可以变换角度,从“我”的角度来写,如:
例: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像成为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
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幅五彩的画,陶醉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我们还可以运用联想来写细节。如还是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可以联想史铁生、屠格涅夫、毕淑敏等人的作品来写,如:
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
我曾在屠格涅夫的《呱……呱……》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幸福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中见过,那母亲的眼神里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
变换不同角度还可以通过环境来写细节。因为人物活动、情节的展开必然是在一定环境下,必要时的环境描写,也是细节。如:
飞飞扬扬的雪飘了一夜,刺骨的寒风丝毫不给人们驻足的机会,折断的枯枝插进雪中咯吱咯吱作响。乡村的早晨,是如此的冷清、静寂。
作文即生活。观察,就是要关注生活细节;思考,就是从生活细节中得到启发。只要学会以敏锐的感受力去观察生活,再借助上述方法,作文的细节描写不再是难题!
12、巧用细节描写,渲染环境气氛。
【例文】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街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在这里,作者把柳树进行拟人化描写,生动地写出了烈日炙烤大地时自然景物的形态。还有比喻、夸张,尽现环境的恶劣。例如,把老城比作“烧透了的砖窑”,尘土与灰沙联接起来,“烫着行人的脸”。作者对景物作如此生动细致的描写,有力地渲染了夏日的炎热气氛,暗示了主人公祥子悲惨痛苦的命运。
13、巧用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
【例文】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在这里,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外貌、动作,和自己的心理进行了细致描摹。父亲的穿戴颜色较深,为黑色和深青色,暗示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故,家中光景惨淡。年迈的父亲为“我”这样一个已成年的孩子,亲自爬过月台去买橘子,很不容易。“蹒跚”“探身”“攀”“缩”“微倾”等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绘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而“我”目睹这一切,流泪又赶紧拭干的心理、动作描写,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内心复杂的心理变化。这样,父亲的高大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14、巧用细节描写,推动故事情节。
【例文】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酒家便饶你了!你如今对俺讨饶,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盘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这段话生动地描写了鲁提辖三拳打死郑屠的过程。作者用了三个比喻,第一拳打完后,郑屠的鼻子“似开了个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从触觉上来写其惨状。第二拳打完后,郑屠的眼睛“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从视觉上来写其惨状。第三拳打完后,郑屠的太阳穴“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盘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听觉上来写其惨状。就这样,一个恶贯满盈的所谓“镇关西”,轻易就被鲁提辖打死,为民除了害。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生动传神,读来畅快淋漓。
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人看到以后印象更深刻。一篇文章,如果能够恰当而巧妙地使用好细节描写手法,一定可以为作品增色生辉,让文章更有魅力。
佳作场
妈妈的爱
我放学回家,妈妈对我说:“我们一起去碾米房里把米抬回来吧,你爸爸在田里劳动还没回来呢。”我说:“妈妈,还要两个人?我一个人去挑回来吧。”妈妈说:“傻丫头,120多斤,你挑得动?我们分两次抬回来吧。”我随手拿着一根扁担,和妈妈一起走到碾米房。
我的个头比妈妈高,抬的时候自然要走在后面。本来箩绳放在扁担的中间,我趁妈妈弯腰上肩的时候,偷偷把绳子往后移了一点。结果,没走几步,就被妈妈发觉了,她停下转身抓住绳子往前移,不满地说:“傻丫头,你以为我也傻呀,我抬着就感觉不对了!”
“妈,我年轻,身体好,这边稍重些没关系。”我把绳子又移回来了。
“你是欺负我背对着你,看不见。”妈妈双手抓住绳子又往前移了,“咱俩加起来50多岁,我就占了近三分之二还多,应该靠我这边。”不由分说,妈妈一手反过来抓住绳子,说了一声“起”,抬起就走。
有一天上学,我发现书包里面有一个塑料盒子,里面装了一个鸡蛋,还有一张纸条。我展开看:“丫头,昨天参加家长会,我知道你们班上的舒心同学家庭困难,她看起来个子有点小,我估计她营养不良。我就想着每天给她煮一个鸡蛋,又怕人家误以为我们是施舍。你给她的时候就说自己不喜欢吃鸡蛋,但妈妈每天要你吃,实在没办法,请她帮忙吃了吧。”看着妈妈这娟秀的字,我内心一暖,妈妈真的很细心,又能为别人着想。
我不记得是哪位名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疼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妈妈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这样一位神圣的人。
点评
这篇习作将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娓娓道来,如母女抬米、妈妈煮鸡蛋给同学吃,并通过人物的对话、传神的动作将母女之间的亲情展示得淋漓尽致。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较好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考试真题那些事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