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槐荫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2/7/9 19:32:10 考试真题那些事儿

    

    2021 ~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八年级语文(2022.06)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7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蛮横(hèng) 瞭望( liào) 虔诚(qiān) 挑拨离间( jiàn)

     B.演绎(yì) 驰骋(chěng) 穹顶(qióng) 强词夺理( qiáng)

     C.霎时(shà) 矗立(shù) 萦绕(yíng) 安营扎寨(zhài)

     D.苍劲( jìng) 抉择(jué) 彷徨(páng) 怒不可遏(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敦实 先锋队 自圆其说 相辅相承

     B.喧腾 湿漉漉 风云变幻 格物致知

     C.旷野 端午节 纷至踏来 不知所措

     D. 浮燥 摄像头 轻歌曼舞 和颜悦色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宽厚里夜市一派繁荣的景象,各种摊位摩肩接踵,给济南带来了久违的烟火气息。

     B.我站在黄河大桥上,看川流不息的河水滚滚东去,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雄奇壮美。

     C.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在中国早已是家喻户晓。

     D.舞剧《只此青绿》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济南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B.带着全国人民的期望和祝福,6月5日,“神舟十四号”搭载着三名航天员奔向苍穹。

     C.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D.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数据加密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主要用于保障数据在不安全环境中的安全存储和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这一过程中,敏感信息就是待加密的数据,专业术语称为明文,被公布的乱码称为密文,从密文恢复出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

     ②通过数据加密,我们手机里的敏感信息将变成一堆乱码。

     ③显然,加密过程必须是可逆的,即从密文一定能够正确的恢复出明文。

     ④即使公布这堆乱码,也只有你才能读懂它的真正含义。

     A. ②④①③ B. ①②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③④

     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大门内或外对着大门用于遮蔽、装饰的墙壁,叫做照壁,也叫“照墙”“影壁”。

     B.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D.古代的“市”是城市中划定的集中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

     二、(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共9分)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3分)

     A.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B.怒而飞 怒:愤怒

     C.志怪者也 志:记载

     D.去以六月息 息:气息,这里指风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其境过清

     C. 天之苍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真无马邪

     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描绘了鲲变鹏,鹏扶摇直上,迁徙南冥的壮丽图景。

     B.选文塑造了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形象。

     C.大鹏的形象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李白曾作“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D.庄子善用雄奇瑰丽的想象,选文中最能展现庄子想象的是“天之苍苍”。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题。(共8分)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谏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重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选自宋代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注释】①谏:指向君王提批评建议。②工商: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代指市井百姓。③萃:聚集。④汲汲:急切的样子

     10.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2分)

     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

     l2.作者认为身为谏官应该怎样做?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4题。(共7分)

     月夜怀故人

     寇准

     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提示:请用2B铅笔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

     A.首联通过写“清夜”“月”“藓庭”,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

     B.颈联在前两联写景的基础上,通过“情何极”“思欲流”进行点题抒怀。

     C.尾联通过对故人“今底处”的发问和作者独处“凝愁”来间接抒情。

     D.本诗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平淡自然地抒发了作者月下怀念故人的情感。

     1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一句的妙处。(4分)

     15.根据原文默写。( 9分)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4)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_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与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白居易《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真实反映出老翁艰难境遇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7分)

     16.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A脑袋上便劈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了!”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着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A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B。A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B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A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侯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1)这段文字描绘的故事内容可以概括为______①_________,节选自《_______②______》,作者是______③_______( 3分)

     (2)人物A和B都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形象,请任选其中一位,结合原著其他相关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4分)

     四、(3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 19题。(共11分)

     为什么空间站上能使用毛笔

     ①当宇航员进入太空后,使用的书写工具是什么?我们都知道可以使用依靠气压将墨水压出的太空笔。那其他书写工具呢?传统的钢笔、圆珠笔必须依靠重力将墨水漏入笔尖,所以它们无法被正常使用。铅笔虽然可以正常书写,但微小的导体石墨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神州十三号的飞行任务中,翟志刚带中国传统文房四宝进入空间站,将中华儿女骨子里的剑胆琴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②为什么传统的钢笔、圆珠笔不能用,而毛笔这诞生于先秦的古老文具,能在21世纪的星海探险中发挥作用呢?

     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思考一番:毛笔是怎样书写的?答案看起来很简单:毛笔上面吸收了墨水,在笔尖与纸张接触的时候,墨水就从笔尖转移到纸上。但是,如果深入思考,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只有当笔尖接触到纸张时,墨水才发生转移?其他时候呢?

     ④实际上,墨水自动发生转移也是常有的事情。初学者有时会一口气蘸上太多的墨水,墨水就会从笔尖滴下来。毛笔蘸墨时是有技巧的,只需把笔尖的一部分浸入墨中,这样可以保证吸入适量的墨水,墨水就不会从笔尖滴落。所以,一支毛笔能留住的墨水,有一个上限。

     ⑤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然毛笔可以留住墨水,那么一定有一个机制来克服重力,这个机制会是什么呢?我们不妨看一看墨水分子受到哪些力。由于毛笔笔尖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各处的大气压是平衡的,于是只需要考虑重力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部分是液体与容器壁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这 能使液体黏附或者疏离。两种相互作用都有摩擦力,微观上体现为电磁相互作用,宏观上就带来一种叫做毛细现象的神奇现象。

     ⑥毛细现象是指将一根毛细管侵入液体中,相比管外液面,管内液面会自发向上或向下发生移动。毛细现象第一眼看上去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人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水会自发往高处移动?能量守恒定理告诉我们,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液柱上升的过程伴随重力势能的增大,因此一定能找到另一种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是降低的。没错,这种能量来自液体的表面张力。

     ⑦液体表面与内部的相互作用与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很不相同。表面的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连接更少,相互作用更弱,于是两侧受力不均。在这种受力不均的情况下,当内部受力较大,将自发向外部“突出”,于是在不受重力的情况下,一团液体将呈现球形。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张力将使液体分界面变弯,使之达到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

     ⑧问题的解答就是这样。毛细现象实际上要求达到一种平衡一液体分子相互作 用和液体内部与表面相互作用的平衡。在达到这个平衡的过程中,液体表面会发生变形。毛笔的材料一兽毛, 即蛋白质,可以被水浸润。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受重力影响,毛细现象在空间站自然也可以发生,于是毛笔在失重条件下,也可以一如既往地吸入墨水,并正常书写。

     ⑨当我们放眼星辰大海时,前人那些充满创意的智慧也正凝视着我们。

     (选自微信公众号“中科院高能所”2021年10月17日)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提示:请用2B铅笔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

     A.传统的钢笔无法在空间站使用,其原因在于失重情况下,笔中的墨水无法漏入笔尖。

     B.毛笔蘸上墨水,当笔尖接触到纸张时,墨水才会发生转移。

     C.毛笔的材质可以被水浸润,这是毛笔能够在空间站正常书写的重要原因。

     D.本文运用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为什么在太空能使用毛笔。

     1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 分)

     传统的钢笔、圆珠笔必须依靠重力将墨水漏入笔尖,所以它们无法被正常使用。铅笔虽然可以正常书写,但微小的导体石墨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神州十三号的飞行任务中,翟志刚带中国传统文房四宝进入空间站,将中华儿女骨子里的剑胆琴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19.阅读第⑥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 分)

     毛细现象第一眼看上去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共21分)

     我与父亲

     ①我想顺着父亲的皱纹,回到小时候.....

     ②父亲背我上学的那几年,我的双脚总是挫伤,不是左脚看不惯右脚,就是右脚对不起左脚,脚踝内侧常常旧伤刚好,新伤又来。那些日子,父亲就会背我上学、放学。记忆中,早上醒来就会看见父亲坐在我床沿。

     ③见我醒了,父亲轻轻把我的脚从被子里挪出来,放在他腿上。小心翼翼掀开纱布,小心翼翼消毒,小心翼翼涂抹药膏。再小心翼翼用新纱布把我的脚踝包裹好。由于过于小心,父亲拿棉签的手有些颤抖,用酒精消毒时,父亲说:“疼, 你忍着点。”我每次都闭。上眼睛忍着。当我再睁开眼睛时,阳光从窗口照进来,在父亲的发丝、额头、衣袖和我的脚踝之间移动。光影里,尘屑、纱布上多余的细丝,父亲白衬衫领口上破损的毛边,多年后在我记忆中明暗浮动。

     ④父亲抹去额前的汗水,扶我下床,给我打洗脸水。我梳头时,父亲抽查我的作业。他边看边皱眉头的样子让我很紧张,但他蹲下来帮我系鞋带的时候,却没有说作业的事。

     ⑤就要到学校的时候,父亲抖了抖肩膀,换了换没有差别的姿势。我静静地靠着父亲的肩膀,贴着父亲的脊背,闻着父亲特有的气息,穿过村庄,进入校园,穿过校园长长的走...阳光暖暖地把我们的影子拉长,缩短,又拉长。我们的影子像一棵小树长在一棵大树上。

     ⑥这是我和父亲的时光,我希望家和学校的距离远一点,再远一点。

     ⑦但记忆中,父亲打过我一次。

     ⑧那是大年初二的下午,他让我去河对岸请医生来给奶奶打针。当时我们全家正从大沟边栽树回来,弟弟们躺着刚打开电视。电视是腊月二十八父亲从城里买来的,在黑白屏幕上加了个彩色的玻璃壳子,这样就有了彩色电视的视觉效果。那些炫目的画面让人着迷,把我们带向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⑨当时,我正和弟弟们一起躺着看电视。我不假思索地对父亲说:“张家李家忙过年, 只有你家忙栽树请医生。”“忙请医生”是我临时加上的,其余是刚刚大沟边路遇村里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对我们一家人说的。还在园子里放锄头的父亲径直走到我面前,一巴掌打到我的腿上:“正事没干,却跟着饶舌!”那件事之后,我再也没学着饶舌,一次都没有。

     ⑩我记得清楚,我在外读师专时,父亲一个月给我寄一封信。有一段时间是几天一封,一封接着一封,只说一件事,重复交代轻重厉害。后来,父亲还是不放心,亲自到学校,当面交代我不要人云亦云,要多读书。那些年,我几乎每天都在学校图书馆里读书。

     父亲还有一次来我们学校,是我谈恋爱被班主任发现了。面对一直低着头的女儿,当时父亲只说,不要放弃专升本的机会,不要误了学业,毕业后务必回家乡教书。

     父亲的字清朗明亮,他特别强调要我重视汉字的书写。他说把字写好和把衣服穿好一样重要,字如其人。父亲把着我的手一笔一画教我练字时告诉我,如果连汉字都写不好,就不算真正的中国人。

     要是父亲一个月给我来两封信,那就是我两个月没回家了。两个月不回去的大部分原因是我和母亲赌气。父亲在信里会说两个弟弟的学习情况,要我做好榜样带好头:信里还会说母亲的辛劳,要我多体谅。

     “你妈想你了,有空就回来。”这是父亲每次信末的一句话。即使母亲没说,父亲也会在信里这样写,我知道。

     我每次看到这儿就会捂着被子哇哇地哭,哭完就回家了。

     (作者宁红瑛,文章有删改)

     20.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概括“我”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主要事件。(4 分)

     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我”离家上学,父亲耐心叮嘱“我”→“我”与母亲赌气,父亲写信寄深情

     2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分 )

     (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3分)

     小心翼翼掀开纱布,小心翼翼消毒,小心翼翼涂抹药膏,再小心翼翼用新纱布把我的脚踝包裹好。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⑨段中加点词语。(3 分)

     还在园子里放锄头的父亲径直走到我面前,一巴掌打到我的腿上。

     2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这是我和父亲的时光,我希望家和学校的距离远一点,再远一点。”的理解。(5分)

     2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写出两点即可) (6分)

     五、(60 分)

     24.按要求作文。

     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雄浑壮美,多姿多彩;马丽华心中的各拉丹东雄伟圣洁,险远奇绝;马克吐温笔下

     的勃朗峰威严瑰丽,奇人奇事令人捧...山长水阔的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其实,静阅万卷诗书也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也是.....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请以“风景在路上”为题目,写- -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700字。

     2021∽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阶段性测试 ( 2022.6 )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 、 ( 18 分)

     1 . D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A.虔诚 (qián) B. 强词夺理 (qiǎng) C. 矗立 (chù)】

     2 . B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A.相辅相成 C.纷至沓来 D. 浮躁】

     3 . C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A.摩肩接踵指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此处形容摊位,对象不符。B.川流不息: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形容人、车等往 来很多。不用来形容河水。C.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正确。D.袖手旁观: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帮助别人。与句意矛盾。】

     4 . B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A.搭配不当 C.成分残缺 (少主语) D.成分残缺 (少

     宾语中心语) 】

     5 . A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通读文段和四个句子,②句与上文联系最为密切,④句 的“这堆乱码”与②句“敏感信息将变成一堆乱码”紧密承接,①句承接④句 解释了“明文”“密文”两个概念,③句承接上文说明加密过程的可逆性,可 从密文恢复成明文。综合以上分析,正确排序应为②④①③ 。】

     6 . C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C.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二 、 ( 33 分)

     ( 一 )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 9 分)

     7 . B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B. 怒:用力鼓动翅膀】

     8 . C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A. 表修饰/表并列 B. 凭借/因为 C. 主谓取独/主谓

     取独 D. 表示选择/加强诘问语气】

     9 . D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D. 选文中最能展现庄子想象的是对鲲鹏的描写】

     (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 8 分)

     10. 彼 汲 汲 于 名 者 / 犹 汲 汲 于 利 也

     评分意见:本题 2 分。

     11. 示例: 从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没有不能 (向君王) 进谏的。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关键词“自”“无不”“得”翻译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2. 示例:抓大放小,先急后缓,以国家利益为重。 (或:注重重要的,舍弃细小的;注意 轻重缓急, 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追求功名利禄。)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写出一方面得 1 分,意思对即可。

     (三) 诗歌阅读 (共 7 分)

     13. C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C. “间接抒情”应为“直接抒情”】

     14.示例 1: 清冷的月光下,枯老的梧桐疏影摇曳,耳边不时传来秋天蟋蟀乱鸣的声音。运用视听结合,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静,烘托了诗人因思念老友的心绪不宁及 伤感之情。

     示例 2 :清冷的月光下,枯老的梧桐疏影摇曳,耳边不时传来秋天蟋蟀乱鸣的声音。以声 衬静, 以蟋蟀声乱反衬周围环境的幽静,烘托了诗人因思念老友的心绪不宁及 伤感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 4 分。内容 1 分,手法 1 分,分析手法 1 分,情感 1 分。

     (四) 根据原文默写 (共 9 分)

     15. (1) 禅房花木深 (2) 浮云游子意 (3) 寂寞沙洲冷

     (4) 零落成泥碾作尘 (5) 选贤与能

     (6)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评分意见:本题 9 分。每空 1 分。

     三、 (7 分)

     16. (1) ①大闹野猪林;②《水浒传》 ;③施耐庵

     (2) 示例 1:人物 A 林冲:被发配沧州看守草料场,遭陆谦等放火暗算。得知自己被 陷害的真相,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杀死三人,投奔梁山泊。体 现了林冲一直安分守己,在万般无奈下逼上梁山。

     示例 2:人物 B :鲁智深遇金氏父女,得知受难缘由,救助父女脱险,并三拳打 死镇关西,体现了他的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

     评分意见:本题 7 分。第 (1) 小题每空 1 分,第 (2) 小题 4 分。林冲或鲁智深形

     象分析,结合情节 2 分,准确分析性格 2 分。情节正确,并与性格相符 合,意思对即可。

     四、 (32 分)

     ( 一) (共 11 分)

     17. B 【解析:B. 第 4 段,墨水自动发生转移不仅发生在与纸张接触时。】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

     18. 示例:作比较。将传统钢笔、圆珠笔、铅笔不能在太空使用与毛笔可以使用进行比较, 突出了毛笔可以在太空中使用的优越性,说明毛笔这一古老文具在星海探险中的作用。

     评分意见:本题 4 分。说明方法占 1 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 3 分。

     19. “第一眼”,乍一看的意思,说明毛细现象乍一看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但从能量守恒 的角度,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意见:本题 4 分。解释词语占 1 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 3 分。

     (二) (共 21 分)

     20. ①“我”脚伤不断,父亲细心照料“我”; ②“我”故意饶舌,父亲动手教训“我”

     评分意见:本题 4 分。每点概括 2 分。意思对即可。

     21. ( 1 ) 示例 1 :反复。多次运用“小心翼翼”一词,传神地写出父亲为脚踝受伤的“我” 换药时小心谨慎的情形,突出了父亲对“我”的爱与呵护。

     示例 2:排比。传神地写出父亲为脚踝受伤的“我”换药时小心谨慎的情形,突出 了父亲对“我”的爱与呵护, 句式整齐,情感强烈。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修辞方法占 1 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 2 分。

     ( 2 ) 示例:径直,直接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听到“我”饶舌毫不犹豫向“我” 走来,一巴掌打了“我”的情形,表现了父亲当时的气愤和对“我”的要求严格。

     评分意见:本题 3 分。解释词语占 1 分,结合内容分析作用占 2 分。

     22. 示例: 父亲背“我”上学的时光是父亲和“我”共享的温馨时光,我希望时光慢些, 这样就可以更多地享受这份呵护和浓浓父爱。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与爱 护,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和依恋。总结上文,对上文故事进行抒情收束。

     评分意见:本题 5 分。理解句意占 2 分,主题情感 2 分,结构作用 1 分。

     23. 示例: (1) 关心、深爱孩子。父亲细心地给“我”受伤的脚踝换药,背“我”上学, 给“我”写信嘱托交代,都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2) 对孩子要求严格。“我” 跟别人学饶舌,父亲打了“我”; (3) 重视读书、写字。父亲要“我”专心读书, 不要误了学业,要“我”重视汉字书写; (4) 治家有方。父亲要“我”做好弟弟们 的榜样; “我”和母亲闹矛盾,父亲写信巧妙缓和了“我”们母女的关系。

     评分意见:本题 6 分。每点占 3 分,父亲形象占 2 分,结合内容分析占 1 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考试真题那些事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