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2/7/9 19:32:10 考试真题那些事儿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七 年 级 历 史(2022.06)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5页,满分为50分;第Ⅱ卷共3页,满分为50分。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2.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一位同学设计的“中国朝代更迭示意图”的片段。其中“?”处应为

A.西晋 B.隋朝 C.宋朝 D.元朝
2.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隋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变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制……”这种制度是
A.郡县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3.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人民忍无可忍,最终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埋葬了隋朝。材料反映了隋朝灭亡的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4.“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其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这一治世局面出现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李白的这首诗句反映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6.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
A.民族交往与交融 B.中外文化交流
C.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唐朝商品经济繁荣
7.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中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说明唐朝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文学艺术兴盛 D.开放的社会风气
8.一场持续八年的大规模动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使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大规模动乱”是
A.七国之乱 B.安史之乱
C.噶尔丹叛乱 D.大、小和卓叛乱
9.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此后中国历史再度进入分裂混战时期,史称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时期
10.“黄袍加身统天下,五代纷争从此休。”“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这些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典故与哪位皇帝相关
A.唐太宗李世民 B.辽太宗耶律德光
C.宋太祖赵匡胤 D.元世祖忽必烈
11.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重文轻武
B.重农抑商
C.等级森严
D.商业繁荣
1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时期政权并立情况的示意图是

A B C D
13.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了很多资料,有“收复建康”“郾城大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楚汉之争
B.赤壁之战
C.岳飞抗金
D.文天祥抗元
14.它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曾与金国、大理、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大蒙古国政权并存。该王朝是
A.后唐
B.南唐
C.北宋
D.南宋
15.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这反映了
A.商业的繁荣
B.农业的发展
C.手工业的兴盛
D.纸币的使用
16.“南海一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进行远洋贸易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A.转运使 B.市舶司
C.宣政院 D.驿站
17.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书中所描述的技术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8.济南核酸检测贴纸火爆泉城,下图贴纸上的历史人物可以用于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A.汉赋的兴起
B.唐诗的繁荣
C.宋词的发展
D.元曲的流行
19.“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及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二十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铁木真在“政治和战场上的光辉”是
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B.建立元朝,灭亡南宋
C.抗击倭寇,反抗侵略
D.平定叛乱,巩固边疆
20.“1279年,攻灭南宋残部,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描述的是
A.唐朝的统一
B.北宋的统一
C.元朝的统一
D.明朝的统一
2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元朝时期为了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设立的机构是
A.岭北行省
B.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C.辽阳行省
D.澎湖巡检司
22.某同学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了部分典型资料,有“契丹货币、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忽必烈像、元朝交通路线图”,由此判断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3.1682年德国出版《中医范本》,书中列举的289种中药几乎全为《本草纲目》所记载。这说明《中医范本》借鉴了谁的科技成果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24.下表是中国古代对边疆某一地区进行管理的措施。据此可知,这一地区是
时期
措施
唐朝
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元朝
设北庭都元帅府
清朝
设置伊犁将军
A.西藏 B.东北 C.台湾 D.新疆
25.它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从宫城(紫禁城)到外城都以这条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材料中的“它”是
A.北宋东京
B.南宋临安
C.元朝大都
D.明北京城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考生用蓝、黑色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上作答。
2.答卷前,请考生先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上述两幅图片是隋朝开通大运河的历史见证。请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将①②③④的信息补充完整。(8分)
材料三 宋朝时,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宋朝发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高峰。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及其原因。(6分)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629—646年
玄奘西行
630年
遣唐使来华
742—753年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
1561—1563年
戚继光抗倭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757年
“广州十三行”
——摘编自朱绍候、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纪年方式写出遣唐使来华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清朝对台湾管辖的措施。(6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2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
清朝
政治

思想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明末清初】顾炎武
戴名世,康熙进士,在著《南山集》时,采用了同乡方孝标有关南明的材料…康熙五十年(1711),御史赵申乔告发戴名世私刻文集,具有浓厚的反清意识。主审官判戴名世凌迟处死,族皆弃市…
——摘编自《清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清朝在政治、思想方面的重大举措。(8分)
材料二 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摘自《人民日报》舒乙《毛泽东谈康熙的三大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皇帝巩固“大块版图”的做法。综合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8分)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2022.6)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1-5题 BCABD 6-10题 ADBCC 11-15题 ACCDA 16-20题 BBCAC 21-25题DCBD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18分)
(1)说明: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4分。可以从人物、目的、概况、意义等角度进行说明。)
(2)①曲辕犁②筒车③唐三彩④长安(8分)
(3)特点:宋代海上贸易发达。(2分)
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战乱;指南针的广泛应用;造船技术的提高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27.(16分)
(1)时间:7世纪30年代 措施:设置台湾府(6分)
(2)角度一
观点: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或唐朝时期中外的友好交往。(2分)
论述: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发展,写成《大唐西域记》。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6分)
总之, 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交往,双向交流,兼收并蓄。(2分)
角度二
观点:明清时期中外友好交往与冲突并存。(2分)
论述: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是世界航海之上的壮举。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战争,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6分)
总之,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及郑成功收复台湾,表明这一时期对外友好交往与冲突并存。(2分)
角度三:
观点: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由开放变为闭关锁国。(2分)
论述: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清朝中后期设立广州十三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6分)
总之,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分)
28.(16分)
(1)明朝: 政治上——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思想上——八股取士
清朝: 政治上——设军机处
思想上——大兴文字狱 (8分)
(2)做法: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班禅;统一台湾,设台湾府;领导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历史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考试真题那些事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