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二模(5月线下)语文试题
2022/7/17 10:27:04 考试真题那些事儿

    

    绝密★启用前

     2022 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二)

     语 文 试 题 (2022.05)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 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修改时, 要用橡皮擦 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 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8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萎靡 (mǐ) 荫庇(yìn) 归咎 (jiù) 泉水淙淙(zōng)

     B. 涎水(xián) 镌刻(juān) 木讷 (nà) 言简意赅(gāi)

     C. 癖好(pǐ) 囫囵 (lún) 纠葛 (gé) 脍炙人口(kuài)

     D. 偌大(nuò) 两栖 (qī) 宽宥 (yòu) 舐犊情深(shì)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 青睐 青蒿素 谈笑风声 针砭时弊

     B. 讴歌 冲锋号 略见一斑 顶礼膜拜

     C.泄气 蜂王浆 人才辈出 锋芒必露

     D. 装侦 绿茵场 因地制宜 韬光养晦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B.济南轨道交通“情若甘泉,润你心田”的服务理念让每一位乘客赏心悦目。

     ....

    

    D.山东健康码升级成金色,为推广疫苗接种、形成群体免疫推波助澜。

    

    ....

     A.我们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发挥其防病治病的优势和价值,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B.为规范教育惩戒行为, 教育部颁布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C.疫情过后各地中小学陆续复课,学校深入排查各类隐患,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

     D.惊闻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寄托哀思.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 渐渐地, 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 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 排挤它,认为它 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⑤③④②① C.①③②⑤④ D.⑤④②③①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青鸟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B.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叫驿路, 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C.城市居民聚居地叫市, 城市中划定的贸易场所或商业区叫坊。

     D.匹夫、布衣、白丁、黎民都是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称呼。

     二、(33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7~9 题。(共 9 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录毕,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 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 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 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 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 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 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况 才之过于余者乎?

     ③今诸生学于太学,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 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 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则心不若余之 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④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 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岂知予者哉?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援疑质理 质: 询问

     B.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丢失

     C.犹幸预君子之列 预:参与

     D.右备容臭 臭:香气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奔走之劳 公将鼓之

     B.今诸生学于太学 皆以美于徐公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入则无法家拂士

     D.言和而色夷 博学而笃志

    

    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题目中的“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交代了本文的文体。

     B.第①段通过写先达教学的严厉,突出了“我”幼时求师的诚恳和恭敬。 C.本文通过“我”和“同舍生”的对比, 突出强调了“我”求学的快乐。 D.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 完成 10~12题。 (共 8 分)

     闻古之善用人者, 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 见能 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③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 胜其官, 轻其任, 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 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④之乱, 外无马服⑤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 故莫讼;使士不兼官, 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如此,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节选自《韩非子 ·用人》,有删节)

     【注释】 ①盗跖:跖(zhí),中国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 ②乱:混淆。 ③权衡:法令。④伏怨:怀怨于心。 ⑤马服:本指赵奢,这里指其子赵括。

     10.用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 只画一处) (2 分)

     见 能 于 官 以 受 职 尽 力 于 权 衡 以 任 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天下莫得相伤, 治之至也。

     1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用原文语句),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3 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 13~14 题。(共 7 分)

     月夜怀故人

     寇准

     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提示:请用 2B 铅笔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

     A.首联通过写“清夜”“月”“藓庭”,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

     B.颈联在前两联写景的基础上,通过“情何极”“思欲流”进行点题抒怀。

     C.尾联通过对故人“今底处”的发问和作者独处“凝愁”来间接抒情。

     D.本诗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平淡自然地抒发了作者月下怀念故人的情感。

    

    1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赏析“梧桐疏影老, 蟋蟀乱声秋”一句的妙处。(4 分)

     15.根据原文默写。(共 9 分)

     (1) 莫听穿林打叶声, 。 (苏轼《定风波》)

     (2)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三年谪宦此栖迟,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 ,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6)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 运用拟人写家乡之水,含蓄地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

     (7)《过零丁洋》中比喻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飘浮不定的句子是: “ , 。”

     三、 名著阅读 (7 分)

     16. (1)请你根据名著内容,完成表格。(4 分)

     主人公

     相关重要人物

     相关重大事件

     主人公结局

     祥子

     虎妞

     ①

     ②

     保尔 ·柯察金

     ③

     引导保尔走上革命道路

     ④

     (2) 抗争精神是许多名著中的主题之一。小说中的人物反抗的或许是强权, 或许是命运, 或 许是社会制度等等。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并结合作品中的情节分析人物的抗争精神。(3 分)

     孙悟空(《西游记》) 林冲(《水浒传》) 简 · 爱(《简·爱》)

     四、(32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17~19 题。(共 11 分)

     舌尖上的非遗:“臭名远扬”的螺蛳粉

     ①关于螺蛳粉,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螺蛳粉只要吃过三次,没有不上瘾的”,可以 看出螺蛳粉受欢迎的程度。对于柳州人来说, 更是宁可食无肉,不可无螺蛳粉。

     ②传言螺蛳粉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甚至与大诗人柳宗元有关。尽管由于历史久远 的缘故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可以说明的一点是,米粉和但嗍螺在柳州传承悠久。而螺蛳粉真 正从街头小吃走向全国,是 2012 年《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引发的火爆效应。而且, 螺蛳粉 早在 2008 年已经申请了广西非遗,目前正准备申请世界非遗。

     ③螺蛳粉固有的“臭味”让它充满了话题性,同时螺蛳粉的酸、爽、辣又能刺激味蕾, 给人回味无穷之感。

     ④一碗地道的螺蛳粉都用什么材料做成?据说,一碗正宗的螺蛳粉须满足“酸、辣、鲜、 爽、烫”。它由柳州特有的软韧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笋、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萝卜干、 鲜嫩青菜等配料及带有浓郁酸辣味、煮烂螺蛳的汤水调和而成。酸笋大概是螺蛳粉的“灵魂”, 植物发酵产生的酸味比醋更为醇厚,口感温和而不尖锐。爽脆的口感, 咂摸久了能品出竹笋

     本身的淡淡清香。未尝其味先观其色,也会使人垂涎欲滴。红通通的是漂浮在上面的一层辣椒油,绿油油的是时令青菜。螺蛳粉中的辣椒油与普通的辣不同,此种辣带有较强的侵略性。 鲜美的螺蛳汤渗透每一根粉条, 嫩滑香酥,吃了十分满足。

     ⑤螺蛳粉之所以叫做“螺蛳粉”,是因为它的汤由螺蛳熬成。外地人可能不习惯螺蛳粉汤 辣和腥的味道,而这恰恰是螺蛳粉最大的特色。精心熬制的螺蛳汤具有清而不淡、麻而不燥、 辣而不火、香而不腻的独特风味。

     ⑥另外,地道的柳州螺蛳粉都会带有一股浓浓的“臭”味, 螺蛳粉的“臭”,源于何处?

    

    ⑦其实, 这股浓郁的特殊臭味主要来源于螺蛳粉当中的独特配料——“腌制酸笋”。味道

     独特的柳州酸笋,主要是选取肉食丰富的大头甜笋, 然后加入山泉水用大瓦缸腌制半个月左右而成。作为腌制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一些有鲜味儿的氨基酸物质,所以就会 有特殊的味道。就像臭豆腐一样,柳州螺蛳粉的酸臭味, 也正是由此而来。

     ⑧另外,螺蛳粉的汤底经过螺肉熬制也会散发出一股独特的味道, 两者相加,“特殊臭味” 给味蕾强烈刺激,令人爱上它。

     ⑨人们为什么对螺蛳粉欲罢不能?这与它的色香味密不可分。

     ⑩首先是独到的“重口味+辣”。辣总是会诱惑和刺激到我们的“美食神经”,再加上颜色 看起来也很有食欲, 在味觉和视觉双重刺激下不想吃都难。

     其次,经过腌制发酵,酸笋的“特殊酸臭”将螺蛳粉变得耐人回味,就像臭豆腐一样, 闻着臭, 但是吃起来特别香。这是因为嗅觉和味觉在判断食物味道时是不同的。食物进入 口 腔后,在咀嚼和多种酶解反应下, 会丰富对于食物的感官体验。而且,螺蛳粉配料充足,受人喜欢情理之中。

     螺蛳粉中富含碳水化合物、胶质、脑磷脂、纤维素、卵磷脂、蛋白质、胡萝卜素以及各 种维生素、铁、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 吃了既能一饱口福,又兼具保健养生之效。但是, 由于螺蛳粉口味较重,吃之前注意场合哦!

    

    17.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提示:请用 2B 铅笔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

     A.文章开头提到螺蛳粉与大诗人柳宗元有关, 意在突出螺蛳粉的历史悠

     B.螺蛳粉的汤辣和腥的味道,是螺蛳粉最大的特色。

     C.第11段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写出了螺蛳粉口感香。

     D.螺蛳粉营养丰富, 又兼具保健养生之效。但是,吃之前应注意场合。 18.结合全文内容, 简要分析题目“舌尖上的非遗:‘臭名远扬’的螺蛳粉”的作用。(4 分)

     19.阅读第⑦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 分)

     .. “腌制酸笋”。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0~23 题。(共 21 分)

     向一颗麦子致敬

     ①寒露传信,霜降渐至。秋收秋耕之后,麦子, 这个大地母亲的宠儿,又迎着凛冽的朔 风,打点行装, 踏上它“人生”的征途了。

     ②在红叶的簇拥下,在翠竹的感召下, 在秋菊的陪伴下, 躺在泥土中的麦子,喝足秋后 母亲大地所剩不多的奶水, 咬紧牙关,用尽平生力气,脚跟蹬直, 奋力向下, 眼睛望着高远 的苍穹, 膨胀, 膨胀,再膨胀,只觉“嘭”的一声, 麦子用它像钢针一样的小脑袋, 刺破大 地裹在它身上的一层有些薄凉的胎衣,袅袅娜娜地出生了。

     ③麦子不愧是庄稼家族中的勇士,虽然它出生时天气已近微凉,但它不怕,一旦窥见外 面的光明,就向着能成就它光明的目标使劲奔跑:它揉揉惺忪的睡眼,伸了伸懒腰, 拍了拍身上的泥土, 骨碌一下站起来,在秋光里摇曳着它针叶似的小手,不顾一切地抽绿, 一片,两片,三片……然后叶色也由浅变深,鹅黄, 浅黄, 淡绿, 葱绿, 于是,要不了几天,一棵 茁壮葳蕤的秧苗就展现在你的面前了。

     ④此时,已是深秋。苍山远黛, 枯树寒鸦。一片片枯叶正在悄然落下,回归自然; 几只雀鸟嘴里衔着枯枝败叶,正在忙着搭窝,做着过冬的准备。地里早已场光地净,玉米、大豆、 花生、棉花,一切秋季作物,紧随季节的脚步,都已回到屋里,开始享受温馨的生活。麦子 却不, 趁着秋光还未走远,它们像商量好似的,白天跟着太阳,夜晚撵着星星,匍匐着,拉扯着, 熙攘着,不遗余力地生长着,力争把根扎得深深的,把棵蓬得壮壮的,以待风雪的到来。

     ⑤在一个冷风吹袖的早晨,汹汹涌涌的寒霜终于来临了。来时, 那霜像是带着一把利刃 来的,吓得大伙儿都溃散了。蒲柳蔫了, 翠鸟也不见了;早些天还娇羞欲滴的红荷, 也枯皱 着脸,香消玉殒了。而麦子的叶片越发地变得肥厚了, 腰杆敦实了, 叶色更加的浓绿碧透了。

     ⑥你瞧,在这万籁俱寂的当儿,一切生命都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只有它——麦子,在别人都休息的时候, 却别出心裁地攀爬了。它在想, 你老天爷不许我长地上的苗儿, 趁着没 人打扰,那我就安安静静地长地下的根吧!

     ⑦徘徊在风雪弥漫的田埂上,我似乎看到,紫燕已经喳喳地站在起跑线上憧憬未来了,塘柳也甩动着它婀娜的腰肢露出鹅黄了, 梅花也欢天喜地地绽放枝头了,翠竹也不甘示弱地 临风挺立了。这不足为奇, 要说能让我引以为奇的,那当然还是麦子。因为, 最普通,最大 众, 始终青青一色, 表里如一, 且能够在严冬的大熔炉里走出来无怨无悔地养活着地球上 1/4 人口的生物,也只有麦子。

     ⑧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复苏,养精蓄锐,待春天真正到来时,麦子就可以系紧鞋带,永不回头地一撒腿跑到终点了。

     ⑨站在春天的门槛,麦子几乎是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径直跑向终点的。其实, 麦子就这么 简单,没有曲曲弯弯,城府不深。不像是枣梨杏桃,先要经过姹紫嫣红的前戏, 再来一番“绿 肥红瘦、雨虐风骤”的感叹, 才能结出果实;不像是高粱,把果实举得高高的, 作炫耀之状, 让人觉得它高不可攀;也不像是红薯,深深地把果实埋藏在地下, 让人对其心生不可琢磨的 疑惑。麦子就是这样,长得简简约约,憨憨厚厚,像是朴实的农民,在别人还沉浸在春天里 游山逛景时,为了一个目标,它弯儿也不拐, 就一个心思地匆匆分蘖, 拔节, 抽穗, 进而扬 花了。

     ⑩麦子,倾其毕生,终于在布谷声声的六月,扬起了笑脸,结出它心心念念的叫做麦粒 的果实。 把麦粒托在手里, 晶莹, 剔透, 骨感,沉重,怎么看怎么觉得,那分明是用眼泪凝成的岩石。

     (取材于张富存同题文章)

     20.本文题目是“向一颗麦子致敬”,请结合全文,谈谈“致敬”的内容。 (4 分)

     21.品味语言, 回答下面问题。(共 6 分)

     (1) 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3 分)

     它揉揉惺忪的睡眼,伸了伸懒腰,拍了拍身上的泥土,骨碌一下站起来,在秋光里摇曳 着它针叶似的小手, 不顾一切地抽绿, 一片,两片,三片……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3 分)

     苍山远黛, 枯树寒鸦。

     22.结合文章内容, 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把麦粒托在手里,晶莹, 剔透,骨感,沉重, 怎 么看怎么觉得, 那分明是用眼泪凝成的岩石”的理解。 (5 分)

     23.文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 分)

     五、(60 分)

     24.按要求作文

     请以“闪光的日子”为题 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 600 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 20 行)。

    

    2022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2022.05)

     1.C(A. 泉水淙淙cóng B. 木讷nè D. 偌大ruò )

     评分意见:本题3分。

     2.B(A.谈笑风生 C.锋芒毕露 D.装帧)

     评分意见:本题3分。

     3.A( B.“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摩肩接踵”指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此处形容摊位,对象不符。D.“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该词是贬义词,用在此处褒贬失当。)

     评分意见:本题3分。

     4.D (A.“发挥”和“价值”搭配不当,可删去“和价值”; B. 词序不当,可将“颁布”与“制定”交换位置; C.成分残缺,可以在“校园”后面添加“环境”)

     评分意见:本题3分。

     5.B( 这段话是写遭遇嘲笑排挤后种子努力生长的过程,⑤句总写种子生长之不易,引起下文,故放在首位;③句“从此”是⑤句“嘲笑它,排挤它”的结果,紧接⑤句。接下来④句“虽然”一词转折,讲述种子的努力生长;紧接着是努力生长的种子终于破土而出,变成了嫩芽,接②句。发芽之后开花,①接②。所以顺序是:⑤③④②①。)

     评分意见:本题3分。

     6.C( 城市居民聚居地叫坊,城市中划定的贸易场所或商业区叫市。)

     评分意见:本题3分。

     7.B( 遗:给与,赠送)

     评分意见:本题3分。

     8.D(A.的,音节助词,无实意;B.在,比; C.却,如果; D.表并列)

     评分意见:本题3分。

     9.C(“我”与“同舍生”对比,表明了“我”求学意志坚定)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0. 见 能 于 官 以 受 职 / 尽 力 于 权 衡 以 任 事

     评分意见:本题2分。

     11.天下所有的人不得相互伤害,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2.善于用人的君主,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道理论证

     评分意见:本题3分,论证方法1分,道理2分。

     附参考译文:

     听说古代善于用人的君主,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赏罚分明。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立功业;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赏罚分明,伯夷、盗跖就不会混淆。这样一来,黑白就分明了。太平国家的臣子,为国立功来履行职守,为公尽能来接受职务,依法尽力来担任职事。做臣子的都能发挥他们的才能,胜任他们的官职,完成他们的任务,而不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需要对君主承担兼职的责任。所以在国内没有心怀怨恨的祸乱,在国外没有像赵括那样轻敌冒进的祸患。明君使职事不相干扰,所以不会发生争吵;使臣下不兼任官职,所以各自都有擅长的技能;使人们不为同一件事情而立功,所以不会发生争斗。像这样的话,天下所有的人不得相互伤害,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

     13.C(“间接抒情”应为“直接抒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4.示例一:清冷的月光下,枯老的梧桐疏影摇曳,耳边不时传来秋天蟋蟀乱鸣的声音。运用了视听结合,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静,烘托了诗人因思念老友的心绪不宁及伤感之情。

     示例二:清冷的月光下,枯老的梧桐疏影摇曳,耳边不时传来秋天蟋蟀乱鸣的声音。以动衬静,以蟋蟀声乱反衬周围环境的幽静,烘托了诗人因思念老友的心绪不宁及伤感之情。

     示例三:清冷的月光下,枯老的梧桐疏影摇曳,耳边不时传来秋天蟋蟀乱鸣的声音。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静,烘托了诗人因思念老友的心绪不宁及伤感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4分。

     15.①何妨吟啸且徐行②我寄愁心与明月③万古惟留楚客悲④城阙辅三秦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⑦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评分意见:本题9分。

     16.(1)①假装怀孕,逼祥子和她结婚(写“难产而死”等重大事件也可); ②堕落为行尸走肉; ③朱赫来; ④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写“从事文学创作,成为作家”也可)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

     (2)

     示例一:孙悟空。孙悟空在花果山统率群猴,逍遥自在,自称“齐天大圣”,意与玉帝比肩。玉帝镇压未果,以官封弼马温相招揽,孙悟空起初心喜,后来发觉官微,顿觉受辱,勃然大怒,大闹天宫。这是他强烈反抗精神的体现。

     示例二:林冲。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食朝廷俸禄,唯唯诺诺忠心耿耿,高衙内调戏其妻,林冲敢怒不敢言,高俅于白虎堂设计陷害,林冲含冤受屈却依然忍气吞声,只盼着苦尽甘来重归正常生活。直到陆虞侯等人火烧草料场,林冲得知真相,终于认清现实,与官府彻底决裂,从驯服到反抗,是林冲内心深处自我意识的觉醒。

     示例三:简·爱。简自小生活在舅妈家,遭受种种虐待,虽然她年幼无助,但她勇于反抗恶毒的表哥与舅妈。在孤儿学校,面对冷酷校长的各种苛刻管束与严厉惩罚,她也没有屈服。成年后,对罗切斯特的专横她不妥协,对圣·约翰提出的无爱婚姻她不接受。在简身上,从来就不存在因为各种力量的威逼而驯服的可能。她的独立、坚强与勇敢,使她最终能拥有自己的幸福。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选择人物的其他内容言之有理亦可)

     17.C(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8.题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螺蛳粉,同时将螺蛳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螺蛳粉“臭”及螺蛳粉受欢迎的程度,且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意见:本题4分。

     19.主要,事物中最重要的或起决定作用的,表限制,说明了螺蛳粉当中的独特配料——“腌制酸笋”是其浓郁的特殊臭味重要原因,但不排除还有其他因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评分意见:本题4分。

     20.(1)麦子像勇士一样发芽、生长,不畏寒冷;(2)麦子能在寒冬安静地壮大其根系,懂得养精蓄锐;(3)春天,麦子像朴实的农民,简约、憨厚,迅速拔节、抽穗直至成熟;(4)麦子结出晶莹、剔透、沉重的果实,无怨无悔地养活着地球上1/4的人口;(5)麦子简单、憨厚、朴实,为了成熟这一目标,一直勇往直前。

     评分意见:本题4分,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

     21.(1)不顾一切,不考虑事情的状况和后果,运用拟人,将麦子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努力生长的过程,表现了麦子的坚韧、顽强、执着追求目标的精神,表达了“我”对麦子的喜爱与赞美、钦佩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

     (2)运用了景物描写,渲染了凄清、肃杀的氛围,交代了麦子仍然不遗余力生长的环境特点,烘托了麦子的顽强、坚韧与执着。表达了“我”对麦子的喜爱与赞美、钦佩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

     22.麦子自播种后,便迎着凛冽的朔风发芽、抽苗、扎根,经历过寒霜与风雪,终于在春天分蘖、拔节、抽穗、扬花,直至成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艰辛及锤炼,表现了麦子的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为了追求目标心无旁骛、坚持不懈、养精蓄锐,表达了“我”对麦子的赞美与敬佩之情。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评分意见:本题5分。

     23.

     示例:对比,当气温下降,寒霜来临时,将蒲柳变蔫、翠鸟不见、红荷枯皱等动植物的表现和麦子叶片越加肥厚、麦秆更加敦实、叶色更加碧绿的表现作对比,突出了麦子不惧寒冷和风霜的精神,越冷斗志越昂扬,生命力极其顽强与旺盛,表达了“我”对麦子的赞美与敬佩之情。使文章结构有起伏,更好的突出文章的中心。

     评分意见:本题6分。

     24. (60分)阅卷组按中考作文评分意见商议执行标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考试真题那些事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