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表达技巧练习
2022/7/21 12:47:22 考试真题那些事儿

     初中诗歌表达技巧

     一、知识点导入

     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特殊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包含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辨识诗歌中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二、典故的概念与运用

     1. 什么是典故?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能够含蓄、洗练、委婉地抒发情感,增强作品意蕴。

     2. 用典的种类

     (1)点化前人语句

     (2)引用神话故事

     (3)运用历史故事

     范例一

     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引用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杜牧《秋夕》中的第四句“坐看牵牛织女星”运用了典故。牵牛和织女星因为神话传说人物牛郎和织女而得名。宫女们仰望牵牛织女星,体现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这属于引用神话故事的典故。

     范例二

     秋瑾《满江红》: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引用四面楚歌的历史故事

     秋瑾《满江红》里写道“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引用了“四面楚歌”的典故。刘邦率领的汉军在项羽的楚国军队营地四面唱起了楚国的乡音,瞬间瓦解了楚军的心理防线,西楚霸王项羽自此走向英雄末路。这里引用“四面楚歌”的典故,象征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属于运用历史故事的典故。

     三、常见的景情关系和运用

     1. 借景抒情 景物是抒情的媒介,情感比较容易体会,重点是“借”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一二两句的景与情是怎样的关系呢?这两句写送客的时间、地点,以及周围的环境描写。早晨下了一场雨,旅店外面是青青的柳色。单从画面来看,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情感。但仔细看发现景物中有一个经典意象“柳”。“柳”谐音“留”,古人有插柳留客的传统。诗人在这样一首送别诗中写柳,很明显地是为了抒发的自然也是依依惜别之情,属于借景抒情。借景抒情中的景物是抒情的媒介,读完诗歌能体会到诗人写景的目的就是写情,情感比较容易体会。借景抒情的重点在于一个“借”字。

     2. 融情于景 明写景,暗含情,情感表达比较含蓄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颔联写树、写山。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秋色”“落晖”具有萧瑟孤寂的特点,与诗人“徙倚欲何依”“相顾无相识”的情感体验一致。“秋色”“落晖”被赋予了诗人主观的情感,明写景,暗写情,景中含情,又不像借景抒情那样,一看到景就基本能联想到情,需要联系全诗细细品味景中之情,情感表达含蓄,是比较典型的寓情于景。

     3. 情景交融 情感比较容易体会,情感体验比较强烈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溅泪”“惊心”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无限伤感,体现了苦闷沉痛的忧愁。“花”和“鸟”为景,又被拟人化,具有鲜明的人格和主观情感色彩,实现了景与情的交融,属于比较典型的情景交融。

     练习: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①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时值安史之乱。

     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

     答案

     正确答案:

     这句诗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明月,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答到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即可)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正确答案:

     借用典故,用了冯唐持节招魏尚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朝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嘨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

     答案

     正确答案:

     这句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相迎”一词将夕阳当作人来写,写出了夕阳主动迎接词人的情态,表现出词人经过风雨之后,感受到雨后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雨后的喜悦。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答案

     正确答案:

     三、四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蝴蝶无忧无虑地陶醉在暖洋洋的东风和草花香气里的状态,给人以无忧无虑之感,借以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的心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正确答案:

     这句诗借用典故,借用向秀所作《思旧赋》怀念故人的典故表达对政治改革中被贬被杀战友们的怀念(答到对故人的怀念即可),借用王质观棋不知时间流逝的典故,抒发了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恍如隔世的感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选择一种修辞手法即可)

     答案

     正确答案:

     设问,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兴衰的历史变化比作滚滚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答到一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即可)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释】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贬任黄州。此诗作于初抵黄州时。②逐客:贬谪之人,作者自谓。③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④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⑤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

     正确答案: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初到黄州见长江环抱城郭便深知江鱼味美,见茂竹漫山遍野而觉阵阵笋香,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亦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苦中作乐)、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答到对未来生活的情感、乐观豁达的态度)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释】

     ①元明:黄庭坚长兄黄大临。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黄大临万里相送,黄庭坚作此赠别诗。

     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

     ③对榻:这里指兄弟之间对榻话旧。

     ④脊令:鸟名,即鹡鸰。⑤鸿雁:喻兄弟。

     请从借景抒情的手法或比喻的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颈联的精妙之处。(分析一种即可)

     答案

    

    正确答案:

     ①借景抒情,借“急雪”与“惊风”的风雪交加之景,表达对自己境遇险恶的感叹,对兄弟离散的哀伤。(答到分别、离别也得分) ②比喻,用大雪纷飞中相互依傍的鹡鸰鸟和大风中失散的鸿雁来比喻兄弟患难与共,手足情深,表达对自己境遇险恶的感叹,对兄弟离散的哀伤。(选择一种手法即可)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①凝情:专注深沉的思虑。②悄然:静静地。这里是忧郁的意思。③断雁:失群之雁。此为失群孤雁的鸣叫声。④远梦归:家远梦亦远,梦归之时已到拂晓,言梦里归家时间之短暂。

     请结合全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

     正确答案:

     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沧江美景、渔人垂钓的美景体现出家乡生活的惬意,家乡的惬意生活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反差,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答出思乡的情感即可)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答案

     正确答案:

     动静结合或虚实结合(答出一个即可),“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

     江郎山和韵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江郎山,位于浙江省江山城江郎乡。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本诗选自《稼轩集》徐汉明编校。②三峰:指江郎山的郎峰、亚峰、灵峰。③干:求取,这里指接触。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三、四句。(选择一种手法即可)

     答案

     正确答案:

     示例1,托物言志,写江郎山三峰直立向上,相互扶持,与周围山峰无依傍,就像撑起天地给人看,借江郎山的高峻展现自己坦荡无畏的气魄,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示例2,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江郎山三峰直立向上,相互扶持,与周围山峰无依傍,就像撑起天地给人看,生动形象地描写江郎山的高峻,展现自己坦荡无畏的气魄,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释】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②浪西楼:潮州名楼。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

     正确答案:

     尾联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亦可),想象瘴气总有一天会消散,到那时,皓月东升,月光将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以景结情 ,借此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坚信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必将大白于天下。(答到对友人的祝愿、希望)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此曲短小而精致。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答案

     正确答案:

     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诗人写瘦马奔走天涯,倦鸟哀鸣,柳絮飘飞的景色,将情感融于此景,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答到孤寂、愁苦等类似情感即可)

     田家

     (宋)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郑獬(xiè):字毅夫,号云谷,宋代诗人。②浑:这里是满的意思。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答案

     正确答案:

     借景抒情,云朵哪里懂得夕阳残照之妙,偏在这黄昏时分送来了一阵细雨,借对云彩遮住夕阳带来细雨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夕照晚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以及闲适淡然的生活态度。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案

     正确答案:

     情景交融,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摘菊花,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描写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展现热爱自然、悠然自得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作用答到任意两点即可)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释】①淀:即蓝靛,蓝色染料。②露:这里是“白”的意思。

     此曲一句一景。试从动静的角度对前四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

     正确答案:

     前四句动静结合,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壮阔,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迅疾、山泉飞奔是动态的,表达了作者对壮阔的浔阳山水的喜爱之情(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金陵三迁有感

     (宋)梁栋

     憔悴城南短李绅,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当时作者因被谗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屡遭贬官,有感而作。②李绅:中唐诗人,身材短小,秉性性刚直,忠于朝廷。诗在人此处以李绅自比。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答案

     正确答案:

     这两句诗借景抒情,以“蜂蝶黄花老”写出秋色愁人,转而写在“明月”照临下,“园林”的景色充满春意,透露生机,从而表明作者身处逆境仍然满怀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南夷:南方少数民族或其居住的地区,这里指永州。诗人贬谪永州后,曾于冉溪(即愚溪)筑室而居。②榜:船桨。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答案

     正确答案:

     以动衬静,写了诗人清晨耕地翻动含露小草,夜间划船拍击溪石作响,衬托田园生活的闲适、宁静,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闲适自得。

     寓意

     (宋)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

     正确答案:

     寓情于景,月色溶溶,春风淡淡,梨花似雪,柳絮如烟,诗人营造了一个意境清幽、情致缠绵的意境,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的孤寂与相思之情。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城:也称苑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原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此诗是如何借古讽今的?

     答案

     正确答案:

     一、二句写江南风物轻柔婉丽,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自然与人事的对比,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感慨。三、四句写台城外的杨柳繁盛,依旧轻烟般笼罩着十里长堤,将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作鲜明对比,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抒发了世变时移的感慨。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考试真题那些事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