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易错成语
2022/7/23 6:33:50 考试真题那些事儿

    

    www.ks5u.com

     知识清单 易错成语

     (一)常见近义成语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都有“使人听后感到震惊”之意。前者指捏造事实或故意夸大事态,所指的事不一定是坏的;后者指卑劣、残暴到了使人吃惊的程度,所指多是坏事。

     【自鸣得意·自得其乐】 都有“很得意”之意。前者侧重自以为了不起,后者侧重感到很有乐趣。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前者表示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读书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都有“受到影响,不知不觉发生变化”之意。前者指经常耳听目视而受到影响;后者指人的思想、性格受环境或其他方面的感染、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都有“亲自做出榜样”之意。前者侧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走在群众的前头;后者仅指自己做出榜样。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都表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前者重在病,形容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治,强调无法挽救。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都有“凭空捏造”之意。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把没有的说成有。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鞭长莫及·望尘莫及】 前者比喻力量达不到,后者指赶不上。

     【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都有“特别看待”之意。前者做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做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大庭广众·众目睽睽】 都指有许多人的场合。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共场合;后者指有很多人注目的场合。

     【彬彬有礼·温文尔雅】 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前者侧重对人有礼貌,后者可以形容人的举止、气质等。

     【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都有“不整齐”的意思。用于人时,前者侧重指水平,后者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用于物时,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一,后者指好的坏的混在一起。

     【居心叵测·高深莫测】 前者指心存险恶,不可推测;后者指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形容估摸不透。

     【独断专行·专横跋扈·一意孤行】 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行事专断、蛮干”之意。“专横跋扈”有“蛮横、霸道”之意,语意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独断专行”重在“独”“专”,侧重独立做决定和行事;“一意孤行”侧重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风言风语·流言蜚语】 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但前者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的用心。

     【苟且偷安·得过且过】 都形容只图眼前,不顾将来。前者偏重贪图眼前安逸,后者偏重胸无大志。

     【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都有“因规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之意。前者偏重于不求进取;后者偏重于固执地守旧,不肯改进。

     【厚颜无耻·恬不知耻】 都形容不知羞耻,常可通用。前者重在形容脸皮厚,后者重在形容做了坏事仍满不在乎。

     【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都形容腐朽糜烂的享乐生活。前者偏重于迷恋酒色,后者偏重于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生活。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之意。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侧重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前者指亲身到了那个地方,形容感受深切;后者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指替别人着想。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络绎不绝·川流不息】 前者形容行人、车、马、船等往来不绝;后者形容像水流那样流个不停,多用以形容车船行人来往不断。

     【大公无私·铁面无私】 都表示没有私心。前者指一心为公;后者指不畏权势,不讲情面。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前者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事物不等推行,就迅速传播,风行一时;后者指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言语或消息流传得极快。

     【光明磊落·光明正大】 都含有“心地光明”之意,都能用于人及其言行。前者侧重人的精神品质,指胸怀坦白,没有私心;后者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杳如黄鹤·杳无音信】 都有“见不到”之意。前者侧重指一去不见踪影,后者侧重指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

     【洋洋大观·洋洋洒洒】 都有“内容多”的意思。前者侧重指事物的数量和种类繁多;后者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瑕不掩瑜·瑕瑜互见】 都指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前者是“缺点遮不住优点”之意;后者比喻有优点也有缺点,无主次之分。

     【一笔勾销·一笔抹杀】 都含有“全部销去”之意。前者指账目、嫌隙、隔阂等,后者指对成绩、优点等全盘否定。

     【心照不宣·心领神会】 都有“心里已领会,不用说出来”之意。前者多指双方,有时指较多的人;后者重在领会,一般指一方。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侧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不可推卸。

     【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前者形容可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后者形容景物繁多,看不过来,后用以形容人或事情太多,忙不过来。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都有“界限清楚”之意。前者指思想感情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优劣、是非分明。

     【涣然冰释·烟消云散】 前者指嫌疑或误解消除,后者指事物消失净尽。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都有“规矩老实”之意。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变通。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 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惨绝人寰·惨无人道】 都有“狠毒残暴”之意。前者语意重,强调人世间从没有过的惨痛,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强调无人性,不讲理,常用来形容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推心置腹】 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前者重在说话时的心情;中者重在发表己见;后者重在待人真诚,且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个人或较少的人。

     【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都表示趁人危难之时去侵害人家。前者重在别人遭遇苦难时用要挟、引诱等手段去害别人,后者偏重于要置遭难者于死地。

     【出尔反尔·反复无常】 都表示经常变卦。前者偏重语言上的前后矛盾,后者偏重表现上的变化无常。

     【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都表示达到的境界很高。前者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妙,后者还可以用于学术修养方面。

     (二)常见易误用成语

     1.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其前不能加“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

     3.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常与“不以为意”混淆,“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5.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含贬义。常误用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褒义词。常误用为贬义词。

     7.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悲惨动人。指文章写得好。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鼎力相助:大力地帮助。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名噪一时:名声在一个时期广为传播。常误用为贬义词。

     11.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用在贬义场合。

     12.不胜其烦:指烦琐得使人受不了。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胸无城府:形容心胸坦率、坦白,没有什么隐藏。城府,城池和府库,借指人的心机。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没有文化”。

     14.身无长物:指身边没有多余之物,形容极端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易误用为缺乏整体观念。

     16.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常误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类似的词还有“巧夺天工”。

     17.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词还有“吹毛求疵”。

     18.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23.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与“景物”无关。

     24.对簿公堂:在官府公堂上受审问,后来指在法庭上对质或上法庭打官司。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25.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另有“举案齐眉”。易误用为形容朋友。

     26.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27.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28.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易理解为多次迁移。

     29.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相似的有“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处罚过轻或过重。

     30.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31.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词还有“无所不为”。

     32.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要用在身处逆境的语境中。另如“泰然自若”。

     33.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4.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35.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36.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37.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混用。

     38.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39.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往往被误认为赶不上。

     40.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往往被误认为还没到来的东西。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考试真题那些事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