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新冠病毒去哪了?还会反扑吗?
2023/2/2 11:18:00 生命科学教育

    

     你"阳"过没?

     这是2023年春节专属的问候语。去年年底,疫情放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刹那间,全国各地的“小阳人”遍地开花。在这期间,大多数人“阳过”又“阳康”了,但也有不少人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01-“消失”的病毒去哪儿了?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全国发热门诊诊疗人数变化趋势。

    

    

     “阳过”也别掉以轻心。此外,奥密克戎病毒也并没有消失,它们也许蛰伏在“阳过”后的身体里,或者躲在医院新冠感染住院病人身上,也有可能找到了新宿主以及依附在各类物品表面,等待新的反扑机会……

     -02-节后返岗,重现“满城尽是小阳人”?

     节后返岗,人流再次涌动,“阳过”的人是否会“重阳”、进入“决赛圈”的幸运儿是否会不幸中招呢?目前的流行株仍为奥密克戎变异株,“阳过”之后变“阳康”的人,由于身体已产生抗体,即使奥密克戎有了“新面孔”,也不容易骗过抗体和免疫系统,加上“阳过”的人的抗体保护期还在半年内,因此返程后“重阳”的风险较低。

     2022年9月26日-2023年1月23日全国报送18906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疫情尚未结束,防护不能松懈当然,“恐慌”是没有必要的,疫情从高峰到低谷,再从低谷到高峰,呈周期性发展,是符合病毒发展规律的。中科院院士高福曾向媒体表示,“包容”与“韧性”是终结全球新冠大流行的两个关键词,当人类可包容病毒的存在,有一定韧性,就能与其共存,到夏天或秋天,世卫组织或会宣布大流行结束。总而言之,病毒仍在,每个人的思想与行为不应过早松懈。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中华大地国泰民安,海晏河清!

     文章:杨美云编辑:彭草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科学教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