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少女朱力亚,被黑人男友传染艾滋,死前举动令人刮目相看
2023/3/22 11:30:00 生命科学教育

     2004年4月4日,对正读大二的女大学生朱力亚来说,是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当看到艾滋病的确诊报告时,朱力亚几近崩溃,她不敢告诉亲朋好友,更不敢告诉父母,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曾一度徘徊在死亡的边缘线上。

     然而,经过痛苦的挣扎后,朱力亚做出了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决定。

    

     01

     朱力亚的父亲是一名没读过书,但却收入颇丰的货车司机,母亲则是高中生。在朱力亚稍微懂事的时候,她就曾听过令爸妈引以为傲的自由恋爱史。这令小朱力亚心生向往。

     朱力亚平时只知道看书学习,很少与忙着挣钱的父母沟通。因为她的学习成绩好,又听话,父母只管好她的吃穿,其他的就由着朱力亚自己解决。

    

     聪明的朱力亚通过自身努力,三年的中专课程,她两年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甚至还拿到了一个保送大学的名额。

     听话懂事的朱力亚,令邻居亲友羡慕不已。

     可是这看似完美的成长过程,除了学习,似乎还缺少些什么?

     从小学到高中,朱力亚一直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致使她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涉世不深。

     她不知道成年人的世界里,除了浪漫和美好以外,还有残酷和丑陋,也不知道做为一个女孩子,该如何保护自己。

    

     2002年9月,朱力亚来到梦寐以求的大学英语系报到,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涯。

     20岁的朱力亚,正是情窦初开的花季年龄,她也像无数的少女一样,对浪漫爱情充满着憧憬。这份憧憬,是小说里帅气漂亮的男女主人翁、是影视剧里纯情痴情的少男少女。

     她甚至无数次地设想过,白马王子与自己邂逅的场景。

     她想像妈妈一样,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浪漫恋爱。

    

     开学没多久,朱力亚上街购买英语CD时,在音像店里遇到了一位黑人留学生。

     当时这位黑人留学生连说带比,而店员却听不懂。热心的朱力亚见状,赶忙帮这位黑人留学生翻译,让他买到了想要的CD。

     黑人留学生为感谢朱力亚的帮忙,索要她的电话,朱力亚没有给。因为在朱力亚的认知里,对外国人还是有所顾虑的,她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和此人有任何交集。

     可令人没想到是,仅仅隔了一周,当朱力亚再次来到这家音像店时,又碰到了那位黑人留学生。店员告诉她,这位留学生在这里连续守候了一周多,终于等到她。

     朱力亚听后,甚是感动,心中似乎有根弦被轻轻地拨动了。

    

     黑人名叫马浪,自称有一个富裕的家庭,住在离美国很近的巴哈马,是朱力亚隔壁大学的医学留学生。

     马浪的守候,加之“富二代”的身份,瞬间让朱力亚眼睛一亮:“这不就是浪漫爱情的场景吗?”

     于是,在虚荣心的作祟下,朱力亚热情地和马浪攀谈了起来。

     刚刚巧,马浪想学汉语,朱力亚想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双方各有所需,于是两人越走越近。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力亚感受到了“想象当中”爱情的样子。

     圣诞节浪漫的烟花,长江岸边她听到的诗,春节远方的思念,情人节的玫瑰等等。

    

     马浪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话语,对朱力亚小姐脾气的宽容等,让朱力亚觉得,自己获得了全天下最幸福的真爱!

     很快,朱力亚就擅自搬出学校宿舍,与马浪在校外同居了。

     然而,朱力亚以为的“真爱”,有一天却让她深陷绝境。

     直到2004年4月4日,当校领导通知朱力亚时,她才得知,马浪根本不是巴哈马的富二代,而是非洲赞比亚一个家境贫穷的已婚留学生,并且还是一个艾滋病患者。

     而马浪艾滋病病发,被遣送回国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02

     随后,朱力亚也确诊了。

     被确诊后,朱力亚本想去教室上课,继续完成学业。但是,同学们却视她如洪荒猛兽,拒绝与她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不愿与她呼吸同一个空间的空气,甚至要求校方尽快处理她。

     那时候,中国还没有对艾滋病进行普及性的宣传,大多数人对这个病没有足够的认识,对它的传染性缺乏科学的了解,往往是谈病色变。

     而且人们对艾滋病传染途径的认知,还只限定在两性关系上,加上伦理道德方面的因素,导致大家对艾滋病患者都不怎么待见。

     朱力亚刚开始与同学们一样,对艾滋病也是恐惧异常,她知道得了艾滋病就意味着死亡,因为世界上对此病无药可治。

    

     随后,学校特意给她安排了一个单独的房间,并告知她暂时不用去上课。

     可是没过多久,校方迫于压力,最终力劝朱力亚休学回家。

     尽管朱力亚做好了被大家排斥的准备,却没想到,现实竟比她想象的还要冷酷无情。

     朱力亚孤零零地待在房间里,她拉上厚厚的黑窗帘,遮住外面的阳光。她想象着自己没过多久就会浑身流脓,腐烂而亡。

     “这样活着已无任何意义!”朱力亚一度想结束自已的生命。

     然而,随着治疗的进行,朱力亚逐渐对艾滋病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原来,艾滋病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

     感染了艾滋病,并不是马上就会死,未发病时,艾滋病患者仍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尽管世界上几乎没有被治愈的人,但如果积极治疗,加强锻炼,艾滋病患者仍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只是生命的长度被压缩了。

     “原来,艾滋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随着了解的深入,朱力亚逐渐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休学的朱力亚最怕面对的就是父母,她不敢告知父母实情,怕父母担惊受怕。

     于是,朱力亚每天都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虽然带着假面具向爸妈报平安,但她的内心却无比煎熬。

     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时的父母,还在憧憬着女儿的美好未来。殊不知,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女儿就要离他们而去。

     朱力亚痛定思痛后,鼓起勇气,做出了令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她要站出来,为艾滋病发声,为艾滋病病人发声。

    

     03

     于是,朱力亚成为了第一个主动站出来的在校艾滋病女大学生。她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到各个大学以及一些公开场合,进行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和宣讲。

     朱力亚希望通过自己有限的生命,给社会和人们带去警醒,让更多的人避免她这样的悲剧。

     为此,朱力亚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和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的采访。她希望社会能关注艾滋病病人群体,也希望自己尽可能地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无疑是勇敢的,朱力亚的行动令人钦佩。她也为自己短暂的余生,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最后,朱力亚一边治疗,一边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艾滋女生日记》,在反思自己行为的同时,也警醒世人。此书于2006年出版,书中有些章节,在2015年编入了青少年性教育课程中。

    

     朱力亚希望通过这本书,普及艾滋病知识,让更多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珍惜自己,珍惜养育自己的父母。

     在与朱力亚的相处中,马浪的种种言行,恰恰是为她量身定做的。哪怕同学多次提醒她提防一下马浪,她都当做耳旁风,甚至还以为是同学嫉妒她。

     朱力亚坦言,自己被马浪“富二代”的身份所诱惑,以为幸运地既得到了真爱,又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随着朱力亚的确诊,相关部门调查了与马浪有过关系的女生,发现除朱力亚外,其他学校的另外2名女生,也在与马浪的同居中感染了艾滋病。

     而马浪本身就是学医的,他明知自己有艾滋病,还与朱力亚及另外2个女生在一起,这已远远脱离了“美好爱情”的轨道,是有意而为的欺骗和伤害。

     著名作家普希金曾经说过,带着谎言的爱情是不可饶恕的。

     你想要他的浪漫爱情,他想要的却只是你的肉体。

    

     04

     2007年9月之后,朱力亚的微博再也没有更新过。

     花季少女朱力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无可挽回的代价,而她的父母更是要在后半辈子中,承担无尽的伤心和苦楚。

     对于朱力亚的悲剧,很多人认为,是原生家庭造成的、是错误的爱情观造成的、是贪慕虚荣的价值观缺失造成的。

     另外,也有部分人认为,学校是有责任的。现在的学校只知道要成绩,却缺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从而造成了许多本不该发生的校园悲剧。

     还有人认为,现在社会渣男太多,防不胜防。

     但是无论哪种原因,女孩子都要自尊、自爱;而男孩子更要有一份责任和担当。

     只希望朱力亚的悲剧不要再发生。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一点理性,多一点善良,少一点谎言,少一点主动为恶的心!

     来源:有书快看 作者:九柏克 编辑:Gly

     参考资料:

     1.《采访朱力亚实录》,南方人物周刊,2005-05-31

     2.《专访朱力亚:感染艾滋病的大学女生》,中央电视台《面对面》,2005-07-25

     3.《艾滋女生日记》,北京出版社,朱力亚,2006年1月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科学教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