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春节
2019/2/7 6:30:00李章程 学习时报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书法与春节之间有一座桥梁,这便是春联。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每逢春节来临之际,大街小巷,千家万户,随处可见写春联、贴春联、赏春联的独特风景,蔚为壮观。因此,有学者认为,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书写春联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春联》中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这句话揭示了春联与古代桃符之间的关系。在古代,画图腾、挂桃符是人们敬天法祖、祈福纳祥的一种民间信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画图腾、挂桃符逐渐被贴年画、贴春联所取代。
一般认为,中国民间写春联的习俗源自五代晚期。清代学者梁章钜先生在《楹联丛话》中指出,中国最早的新春楹联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所撰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不过,梁章钜先生本人对此也持审慎态度,并表示“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但从魏晋南北朝文人雅士的骈辞俪文来看,春联当时还只在上层社会流行。能证明春联“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是王安石所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诗中可以看出,春联已广泛流传于社会各个层面。
在推动春联发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簪云楼杂记》中记载,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朱元璋微服出巡,看见家家户户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过年期间忙着生计,没有时间贴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一副春联送给这户人家。联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幽默风趣的联语,双关深远的联意,顿时传为佳话。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相传,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朱元璋。从那时起,过年贴春联的习俗一直传承至今,盛行不衰。“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这个关于春联的谜语在中国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反映了春联雅俗共赏、老少皆爱的特点,也折射出春联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联一贴,喜气洋洋。贴春联的习俗使中华大地在春节期间处处洋溢着“红红火火福满门,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喜庆氛围。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联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春联既在形式上相对应,又在意思上相关联,是楹联文化与书法艺术,文学审美与书法审美,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春联能够承载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可用广为流传的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从形式上看,春联作为最为常见的一种楹联,同所有楹联一样,讲求音律和谐、对仗工整、平仄合律,兼有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与书法相结合,体现了独特的汉语文化、汉字文化、书法文化。用于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体现了“顺天应时”“天人合一”等传统哲学思想。从内容上看,春联的内涵极为丰富。撑天拄地两行字,纳古融今一副联。古今多少事,都在春联中。可以描绘如诗如画的美丽春景,“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可以寄托人寿年丰的美好希望,“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可以展现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可以抒发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可以传递修身处世的人生哲理,“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唯思利及人”;可以弘扬行善积德的家庭观念,“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可以彰显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三尺讲台传德智,一支粉笔写春秋”,“医能济世强国力,药可回春复民康”。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书法在展示和传播春节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春节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包括慎终追远、忆苦思甜的感恩文化,凝聚亲情、敦睦人伦的和谐文化,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廉洁文化,辞旧迎新、革故鼎新的创新文化,赤胆忠心、孝老爱亲的忠孝文化,抱诚守真、言而有信的诚信文化,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仁爱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斗文化等等。文以载道,书以焕彩。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好”。书法在展示和传播春节文化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春联、家书、诗词、歌赋,无一不通过书法的艺术呈现而熠熠生辉。
古代文人和官员在春节期间,经常创作书法和诗词作品,或相互馈赠,表达情意;或以文会友,翰墨结缘;或以此明志,陶冶心灵。据说,王羲之过春节时,常常摆好笔墨纸砚,静坐下来,气沉丹田,拿起笔来,八十个福字,二十个寿字一气呵成,分别送给前来拜年的客人。清朝官员张伯行一生廉洁,名垂青史。他在福建巡抚任上,为了杜绝节日期间接踵而来的送礼者,特地撰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文中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春节不忘廉政滋养。今天,不少党员干部在春节期间仍常以此文自警自省。
天地英雄气,风云浩荡春。在新时代,如何加强思想引领,不断推陈出新,着力提高春联的思想性、艺术性,更好展现春联的社会功能和时代价值,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值此己亥新春之际,无论是品味书法中的春节文化,还是欣赏春节期间的书法艺术,都会平添几分喜庆的氛围和文化的滋养。
-END-
本期编辑:王 雪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19年2月6日第1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学习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