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札记丨水淀文华:下载岁月存永恒
2019/9/12 19:30:00沈辉 学习时报

    

     每一个春天都是相似的。但,岁月不一样,年轮不一样,意义更不一样。就像公元2017年的白洋淀迎来了崭新的春光。

     雄安新区横空出世,让一个古老的湖泊重回国人视野。白洋淀,华北第一大湖,雄县、容城、安新3县皆环淀而设。“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落脚于此,与这片浩荡水面密不可分。

     当我再一次走进白洋淀,走进她温柔而宽阔的胸怀。凝望她的前世今生,我分明看到那水光清透的双眸里,写满着对未来千年的美好希冀……

     水势连天,波光粼粼;苇浪滚滚,荷叶田田;苇绿荷香,清幽阵阵。

     置身于这烟波浩渺而又清新淡雅的白洋淀,心中,不由浮起孙犁先生那细腻温婉散发着莲荷幽香的文字——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女人编着席,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段写于上世纪40年代的文字,让全中国都知道了河北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

     浩瀚的芦苇海荷花荡,秀美的水乡风光,白洋淀人善良朴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片清澈的淀水,成就了孙犁先生淳朴而又浪漫的文人情怀,成就了一代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白洋淀人,也养育了淀水中无数的生灵。

     70多年前,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的《白洋淀纪事》,奠定了新中国文坛“荷花淀”流派基础。《小兵张嘎》《雁翎队》等文学作品,更给白洋淀染上了浓郁的文化和传奇色彩。

     诗一样的语言,清新、明快、隽永,成就了白洋淀之美,给整个华北平原都带来了氤氲灵气,美了这一方秀丽的水土。作为人类文化最重要的审美表达方式,文学描摹人类灵魂的形象,记录历史的体温和心跳。历史和当代关于这一地区的文学书写,就像八方来水汇成白洋淀那样,成为地域文化丰沛的血脉,默默诠释着“燕赵风骨”的幽邃内涵。

     勤奋坚韧是白洋淀精神的特征,它概括了白洋淀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厚德包容是白洋淀精神的核心,它揭示了白洋淀人民淳朴善良的优良品质。

     雄安之美,首在历史人文厚重壮烈,可歌可泣。无论是杨六郎的坚守瓦桥关,舍身卫长城;还是杨椒山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无论是小兵张嘎手里的嘎子枪,还是雁翎队痛击倭寇的大抬杆扫帚炮。还有那片肥沃土地里孕育的美的精灵:白洋淀芦苇画、白洋淀苇编;雄县米家务纸花、黑陶;容城男装、布艺玩具和安新“一花三宝”(荷花,芡实、皮条、菱角)。当然,还有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小吃:鸡里蹦、荷花茶、松花蛋、甲甲鱼丸……

     历史的目光,与白洋淀相遇——“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在白洋淀畔奏响了一曲雄壮动听的新时代中国的千年梦想。

     这个梦想,出乎意外,更合情理,看似偶然,更属必然。

     是的,未来的雄安新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更应该记得住乡愁。我相信,在那里,既会有高楼广厦、鳞次栉比,也一定会有逐水而居、渔歌互答,还有那青砖瓦舍、古朴的土炕,安放着一领宽展展的一丈五尺的白洋淀芦苇席,清香袅袅……

     是的,今天的白洋淀,正睁开一汪澄澈的明眸,看着中国,看着世界……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世人惊奇的目光又投向白洋淀,正如40余年来惊奇地目睹中国发展奇迹,一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即将崛起,这片历尽沧桑的土地迎来了新生,必将崛起座座新城,展开一幅千年的新画卷,映照出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红彤彤的中国梦。

    

    

    ? end ?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19年9月11日第6版

     本期编辑:翟月荧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学习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