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书灯丨有一种感情,叫血浓于水:咱姐咱哥
2019/9/29 21:30:00蔡为民 学习时报

    

    

     2019年9月29日 星期日

     农历乙亥年九月初一 李自建油画作品

     “夫孝,德之本也”【典出】《孝经·开宗明义章》

     ——习近平在《2019年2月3日春节团拜会上发表讲话。》等文中引用

    

     本文字数:3112字

     阅读时间:约12分钟

     父母一生养育了四个孩子,我排行最小,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

     作为家中老小,从小到大,我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姐姐哥哥们的疼爱和包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近年来才开始慢慢领悟到:我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实在太多太多,而能给予或为他们做的又实在太少太少,这着实让我在心存感激的同时,更滋生出一丝无言的愧疚。

    

    

     大姐长我16岁,是名副其实的“大姐大”。

     常听父母说,大姐早年吃过不少苦,缺衣少食不说,更因为家里劳力缺乏,十五六岁就不得不“代母出征”,和大人一起辛苦劳作在大修水利的第一线。

     她生性聪明,小学时所写的作文就曾被省电台采用播出。

     遗憾的是,因为社会环境和家境所限,未能继续接受教育,但她从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始终坚守着对知识的渴求,19岁时硬是凭着初中肄业的底子以第一名的摸底考试成绩进入卫校学习,继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在同届同学中第一批成长为护士长。

     30多年的护理生涯,她始终精研技术,待患者如亲人,多次被评为县、地优秀团干、先进工作者。

     在我心目中,她好像一直扮演着一种近似母亲的角色。

     小时候我体质较弱,每逢发烧总会全身抽搐,很是吓人。

     因为母亲忙于农活和照顾老人,常常抽不开身,几乎每次都会把我交给大姐,由她带到集体宿舍用心照料。

     烧退清醒后看到的第一个人常常就是大姐,她总是静坐在病床前,焦灼的目光始终落定在我烧得通红的小脸上,一看到我醒来,她那紧锁的愁眉便瞬间舒展开来,有时还会高兴地叫出声来。

     尽管当时也就四五岁,但此情此景仍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直到今天,退休后的大姐来京照看孙子,每逢周末或节日,也总还是时不时打来电话,邀我去她那里,然后忙上半天,准备满满一桌饭菜,开心地看着我风卷残云般大吃一顿。

     我也会遵照母亲的叮嘱,时不时去看看她,陪她说说话,以此聊解她独自在京的寂寞与乡愁。

    

    

     二姐生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

     因为父亲忙于教书,母亲忙于农活,加上家里有多位老人需要照顾,打小她就处于一种放养状态,常常是母亲上工时将她带到田间,放在地头,任由她自己玩耍,下工时再随母回家。

     七八岁时,她便担起了照顾两个弟弟的任务,常常是手里牵着哥哥,背上背着我,不时还要帮父母干些家务。

     因为弟弟们的拖累,到了适学年龄她也未能走进校园,完全靠当教师的父亲教点东西完成启蒙,直到小哥俩稍大一点,她才得以插班上了三年级。

     二姐在四个孩子中可能是最不聪明的,但她的勤奋在周围却是出了名的。

     初中毕业时,为减轻家里负担,父母一心希望她考个中专或中技,早点吃上商品粮,却终因竞争太过激烈而未能如愿,不得已上了高中。

     那时的高中学制两年,别人都是高一就确定了文理科,而她高二才由理转文,时间之紧、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她硬是凭着那股不服输的韧劲、拼劲,实现了命运的完美逆转,成为全村史上的第一位大学生。

     毕业后先分到机关,后来毅然下海,再后来白手创业,还是凭着这份勤奋,顺利拿到注册会计师证书,成为一名优秀的财务专家。

     或许是因为有着共同的教育经历,我俩交流较多,她不仅以自己的言行教给我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的道理,更是在求学、择业、成家各阶段,学习、恋爱、事业各方面都给了我许多有益的指导。

     她家庭观念极强,经济条件稍好一些,每每得知或想到姐姐、弟弟可能会有困难,总是主动、慷慨地伸出援手,买房,装修,买车,女儿转园、留学,每个相对困难的时期,我总会收到来自她的数目不菲的资助,既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羞愧难当。

     她对我们如此大方,自己却是节俭得近乎苛刻。

     一次她来京办事,我去看她,没想到她住的竟只是那种经济型酒店极简陋的小间,以前只知道她给我们的资助,都是她辛辛苦苦一分分挣来的,那时才明白那更是她一分分省出来的呀!

     离开时,我实在无法控制自己,只是任由泪水模糊了双眼。

     近些年,在我们和孩子们反复劝说下,二姐也开始时不时出去四处走走,每每看到朋友圈儿里她发的各地风光,看到她轻松灿烂的笑容,我的心中总会得到一丝慰藉,真心为她现在的状态高兴!

    

    

     哥哥长我3岁。

     虽然年龄差距不大,性格却相差不小,他偏于外向,我则相对内向。

     四个孩子中,他是父母和我们公认最聪明的一个,脑子转得快,动手能力强,可偏偏生性贪玩,小时候可没少让父母操心,也没少挨父亲的打,加上未能如父所愿考上大学,更让父亲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愤慨”,一直对他“另眼相看”。

     高中毕业后通过招干考试,哥哥成为一名法官。

     他边学边干,靠自学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并成长为一名优秀庭长,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获县、市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县政法系统十佳政法干警,市、省法院系统办案标兵等荣誉称号,并被省法院记过个人三等功,还被推荐担任了县政协常委。

     尽管领导、同事常向父亲夸起他的工作表现,可持有“偏见”的父亲总也不相信他那“不成器”的大儿子会有如此成就,直到有一天,家里大扫除,父亲无意中从抽屉里翻出了一大撂哥哥的获奖证书,才相信大家的话果然不虚。

     让父亲彻底改变看法的还是前两年自己重病在床时哥哥的表现。

     那年暑期,年逾八旬的父亲先是不慎摔断股骨头做了更换手术,没等完全康复,年底又出现脑部出血,前后卧床半年之久。

     此间大姐在京照看孙子脱不了身,二姐和我也只能利用假期回家照料几天,全部重担都落在了哥哥一人身上。

     事后听母亲讲,那期间他推掉了全部的出差,每晩都会赶来陪床,中午还常要抽空回家看看,端屎端尿,洗身擦背,辛苦不说,偶尔还得忍受父亲因久病卧床而生的无名之火。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哥哥硬是默默独自承担起本应由我们一起承担的重任,直到今天也从未跟我们姐弟三人提起过一句。

     可喜的是,经历了这场“考验”,父亲终于彻底抛弃了以往的偏见,开始时不时乐滋滋地向周围人夸起这个儿子。

     尽管我们四人性格脾气有别,成长道路各异,选择职业不同,但幸运的是,我们共同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奋斗的精神,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善良的品质,无论何时,无论在哪儿,都能与人为善、真诚待人,踏实本分、用心做事,也都尽力取得了一点成绩,赢得了一个好的口碑。

     我们之间更是始终相互关爱有加,一路鼓励扶持,从没有因为父母的“偏心偏爱”生过一点闷气,更没有因为承担赡养责任的多少计较过一句。

     姐妹连枝同气,花开并蒂;兄弟埙篪相合,其乐融融。

     我想,这份和谐、和睦、和美,不正是老父老母所喜闻乐见并聊以自慰、引以为豪的吗?

     更让父母和我们欣慰的是,我们之间的这份亲情已经超越了时空,完整传承到了我们的下一代身上。

     五个孩子,年龄差距达到21岁,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亲如同胞的深情。

     女儿出国留学,外甥夫妇精心为她订了身小旗袍,外甥女则寄来了整套化妆品并附上手写的使用说明;

     每次女儿回国,时间再紧,也不忘抽空“宰”上哥哥一顿;

     女儿小时随我回家探亲,小侄子总会像个跟班不离左右,姐长姐短叫个不停,女儿留学后两人甚至几年不见,但每次我回去,他总要问我“大姐在美国还好吧”,而女儿每次回国,也总会问起,“我功成哥哥找女朋友了吗?弟弟学习咋样了”,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看到这些,心中总是涌起阵阵暖意。

     儿时因为家境贫寒,鲜有照片留下,姐姐出嫁后,加上二姐南下闯荡,我北上读书、工作,我们聚少散多,记忆中的第一张合影还是我上大学时在大姐家拍的。

     去年春节,我们相约一起回家陪父母过年,经我提议,年近不惑的外甥用手机为我们记录了这次难得的欢聚:母亲端坐中间,姊妹四人仍按照30年前的各自位置围坐两边。

     当晚,面对两张合影,我感触良多,遂将照片发到朋友圈儿,并即兴写下这样的文字“一娘所生,一奶所养,同胞亲情,血浓于水。感谢姐姐、哥哥的关爱之情,感谢上天让我们成为姐弟,成为兄弟。

     这辈子做不够,下辈子还想做你们的弟弟!”。

     我以为,这依然可以代表此刻我的心情,相信也同样是姐姐、哥哥的心愿!

     -END-

     作者 丨蔡为民

     文章原标题丨咱姐咱哥

     文章来源 丨2019年09月27日 第A4版:学习文苑

     编 辑 丨王 雪

     学习时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学习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