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书灯丨从读者到作者:达得物情深道理
2019/9/30 21:36:00周文彰 学习时报

    

    

     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农历乙亥年九月初二 徐里 《永恒的辉煌》 1997年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典出】《论衡·超奇篇》

     ——习近平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本文字数:2482字

     阅读时间:约12分钟

    

     见到或想到《学习时报》,我总有一种亲切感。

     亲切感何来?细想起来,大概缘于这二重关系:一是我的岗位与她的关系,二是我个人与她的关系。前者,于她我是读者;后者,于她我是作者。

    

    

     2009年4月,我从海南调入原国家行政学院工作,从事干部培训的管理与教学工作。

     《学习时报》作为中共中央党校主管主办的理论性报纸,自然就被我视为自己的报纸。

     原因有两点:第一,刊登干部教育培训的报道、体会和研究文章,是她的重要内容,因此,她属于我的专业报纸;第二,她以“学习”命名,毫无疑问,对我这个离不开学习的人来说,她属于办给我看的报纸。

     这样,我就成了她的忠实读者。

     每当我跨进办公室,总要翻阅报纸,这当中就有《学习时报》。

     《学习时报》的最大特点是对党中央的脉搏切得准、对党中央的部署跟得紧,特别是这几年。

     例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解读,对“四个全面”“四个意识”“两个维护”的宣传和阐释,对党的历次学习教育(活动)的报道和指导,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各项改革的研究和见解等等,总是那么及时和到位。

     我相信,全国的读者们都会从中获益良多。

     作为她的作者,现在查到的,始于2011年11月7日,这天的文化教育版发表了我的文章《以文化自觉建设文化强国》,从此她就成了京城刊登我文章最多的报纸。对此,我心存感激。

    

    

     我在《学习时报》所发表的文章,有两种类型,一是我希望她发的,二是她希望我写的。

     而且无论是我还是她,从来都没有失望过。

     这是我之所以见到她或想到她都有一种亲切感的又一重要原因。

     在我希望她发表的文章中,首推《让学习成为习惯》,刊于2013年3月25日,因为谈学习的文章在《学习时报》发表是最合适不过的。

     文章发表后我把她开发成一个专题讲座,至今一直在讲,前年又扩展为一本同名小册子,由南方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发现在我们周围,有些同志不爱学习;有的很想学习,但总是抱怨没有时间,共同表现是没有让学习成为习惯。

     我的建议是,先从求进步、担责任、讲政治的高度强迫自己学习,学习要坚持,坚持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学习习惯需要时间作保证;时间不是“挤”出来的,而是“安排”出来的。

     谁把业余时间安排得好,谁就会有学习时间和学习成就,因此“人的差异在业余”。

     人生成功的前提是:善用时间,做时间的吝啬鬼;刻苦读书,做书本的痴迷者;勤于思考,做思想的永动机;钟情现实,做现实的有心人!

     因此,学习要应用于思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考,是我希望她发表的又一篇文章。

     因为在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发展很快,新内容、新理念、新方法、新形式在一些院校不断出现,但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研究则相对滞后。

     于是,原国家行政学院成立了公务员培训研究中心,招收公务员培训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我担当导师。

     渐渐地,我形成了关于这个方向的学科构想,并向《学习时报》记者介绍了这些构想。

     很快,记者写成一篇题为《把公务员培训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的访谈,于2015年8月31日见报,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作为学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我主持编写的《公务员培训研究》《公务员培训教学研究》两本书已经出版发行,我主编的“干部教育培训研究博士文库”已经出书两本。

     现在,建立“干部教育学”二级学科已经明确写入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我们进一步推动干部教育培训研究的学科建设以很大鼓舞。

    

    

     以上说的是我希望她发表的。

     此外,一些文章是她希望我写的。

     每遇她约稿,我总是马上提笔,按时完成,从没有因为忙推辞过、拖延过。我把约稿看成是她对我的信任,是给我的机会。

     这也许是有关版面的编辑对我也怀有亲切感的原因,编者和作者就这样以她为平台、也为着办好她而结为一体了。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编辑来信问问能不能为她担任责编的“我与改革开放40年”纪念栏目写一篇文章。

     这可是我有内容可写的话题。我是1978年进入南京大学哲学系的,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1989年又调到刚刚成为经济特区的海南岛,一干就是20年,仅就海南的改革开放我就发表了200篇左右的大小文章,出版过《特区导论》《经济特区二次创业》等专著,其间还被借调到原国家体改委工作两年。

     分两期发表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的《我们思想上还需要哪些超越》一文,1998年被经济科学出版社收入了《影响中国20年经济体制改革论文精选》。

     由于这些经历,我很快完成了约稿的写作,以《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为题,发表于2018年9月28日的《学习时报》。

     微信推出后赞扬声不少,我看到责编在朋友圈儿还自豪了一把。

     这让我又一次感到,编辑看她组织和编辑的得意之作,就像母亲看孩子一般。

     文章发表后,清华大学校博士生讲师团及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北京大学校团委等,邀请我去作了几场讲座,足见《学习时报》的影响。

     《学习时报》刊登我的又一篇较长的文章,4200字,是写我的博士生导师萧前教授的。

     萧前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之一,1985年9月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成为萧老师的学生。

     “学术人生”栏目的编辑约我写写萧老师。

     我喜不自胜,我太想写回忆萧老师的文章了。

     没有萧老师,就没有我后来的人生经历。当时我因动了个小手术在住院,正好有一个整块时间,使文章一气呵成。

     我满怀深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家”8个字藏头,为老师写了一首七律:马列终身信不移,克当使命乐从师。

     思维注满创新意,主体高扬实践旗。义理严明传智慧,哲言辩证解难疑。

     学依病榻温经典,家国情怀弟子规。

     文章发表于2017年2月24日的《学习时报》,编辑用了一个非常典雅的标题:《窗间一经书生辈亦开风气亦为师——忆萧前老师》。

     我跑到老师家,和师母一起,把这份报纸恭恭敬敬地放在老师遗像前,并深深地鞠了一躬。

     《学习时报》创刊20年了,无论是作为读者还是作者,我对她都心怀感激之情,感激她为读者提供了一份优秀读物,感谢她为作者提供了一个重要园地。

     衷心祝愿她更加好看!

     -END-

     作者 丨周文彰

     文章来源 丨2019年09月27日 第A4版:学习文苑

     编 辑 丨王 雪

     学习时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学习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