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堂暂行试办章程》:中国第一部大学规章制度
2019/10/6 6:30:00张文珍 王晓兵 学习时报
《山东大学堂暂行试办章程》木活字本(现藏山东省委党校图书和文化馆,为现存最早的版本。下简称《章程》),是中国第一部大学规章制度,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该《章程》的问世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清朝末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中国,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求变法维新的呼声愈益高涨,“废科举,兴学校”成为不可遏止的潮流,中国近代教育变革迫在眉睫。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光绪皇帝于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1901年9月14日)下令要求各地书院改为学堂。时任山东巡抚袁世凯接到谕旨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起草了《山东大学堂暂行试办章程》,于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四日(1901年11 月 4日)上奏光绪皇帝,很快得到光绪皇帝照准,并要求全国各地效仿。随即学部大臣张百熙将该《章程》转饬各省,要求各省参照办理。此后全国各地兴起书院改学堂的热潮,而且大都仿照山东办理。
《章程》分学堂办法、学堂条规、学堂课程、学堂经费四章共九十六节一万余字,对于如何创办大学堂作了详尽的规定。它不仅为山东大学堂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且催生了全国各地大学堂的兴建,为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制度性的模板。百余年之后,该《章程》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制度等依然散发着独有的光芒,为当今中国的大学教育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
《章程》第三章第八节中称:“课程余暇,宜令各教习酌照中西各学堂办法,随时传集学生,恭述朝廷培育人材,振兴实学,推广选举,优待士类之盛德,相与导扬而激励之。俾人人知时局之艰难,国恩之深重,感而思奋,穷而思通。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材,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办理大学堂的目的是“为天下储人材”“为国家图富强”,《章程》将大学堂、学生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了解时局之艰难,感受国恩之深重,刻苦学习,勉力进取,实现报效国家的理想。“为天下储人材,为国家图富强”依然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它也被正式确定为现在山东大学的办学宗旨,镌刻在中心校区南大门的校规石上,无声地提醒着每一位读书人,要有“为天下”“为国家”的责任意识,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担当,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实事求是、力戒虚浮的管理理念。
《章程》多次提到尚俭崇实的办学理念,如第一章第一节中称要深刻体察朝廷为求励精图治而培养选拔人才之用意,要求“实事求是,力戒虚浮”。第七节规定:“大学堂首贵崇实,应扫除积习,力戒糜费。”
为实现这一目的,首要是精心选聘管理者和教习,使之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提高效率。学堂设总办一员,总教习一员(或作院长),监督一员(或作院副)。“其余应用委员、司事、夫役人等,均由总办、总教习酌量委用,事无巨细,各有专责。”总办管辖学堂一切事务,总教习负责择聘教习、核定课程等事,监督则主要督饬堂内学生恪守规约情况,以及学生考核,凡学堂内记功、记过、议赏、议罚等事皆由监督负责。学堂尤重教习的选聘,《章程》详细规定了中西教习的选派和稽查,体现了把教师居于关键位置的思想。
学堂对学生也是严加管束,力求使学子们都能学有所成。《章程》规定,学生入学之初,学堂要与其家长签订协议,如果学生违犯堂规,完不成学业,家长要承担相应责任。甚至还要由学生邻居出具担保,若有非正常状况出现,而该学生及其家庭又不能赔缴学堂公费或缴不足数,即由具保人代赔。这显然能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自觉约束自己行为,潜心学习,按时完成学业。
对于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管理也非常严格规范。《章程》详细规定了学生学习、作息时间和外出请假等制度,如学生不能随意出入学堂大门,必须有验单、凭牌。还有一些必须禁止的行为:“学堂禁止酗酒、赌博、吸洋烟,并严禁喧嚣、争骂、斗殴等事。”对于违犯教规的学生,也制定了严厉的惩处措施:“或量予责惩,或降列等次,或酌议罚办,或开除名额。”
中西文化兼备的课程安排。
在虎狼环伺、亟待变法维新的大背景下,教育改革必须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入手,《章程》在这方面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在传统科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西学的内容。除了中国经学史学以外,增加了算学、天文、地质、测量、格物、化学、生物等学科,还有专门的英文课、德文课、法文课等,可谓中西兼备。
学生毕业后,鼓励出国留学,且加资助。第一章第二十一节中称:“现已恭奉谕旨,着各省督抚资遣学生出洋游学,学成回华,奏请优予出身。自应一体钦遵办理。”学堂认为“学生出洋游学,最易成就”,这是一种观念的变化;而且有意识地派遣学生出去,接受西方的先进的教育和科技等,鼓励他们学成回国报效国家,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是比较开明且超前的。
除此之外,还增加了试验等操作课程,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规定“凡讲解之书,次日须由学生答问,试验之理,次日须由学生演说”。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其参与度。重视体育和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塑造学生强健体魄。学堂设有体育场所,要求“每日下午功课余暇,学生均须练习体操”。学生们按照年级先练柔软体操,再练器具体操,后练兵式体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这与之前的私塾、书院有天壤之别。
对学生的考核采取积分制,注重平时的成绩,不是一考定终身。第三章第十六节规定:“每年春秋季考两次,以平日堂课三分之二,季考课卷三分之一定其等级。”
重视学生道德品格的塑造与养成。
学堂培养的是奉献国家社稷的栋梁之材,所以不仅要有才华,更要有德性。学堂对学生德的重视贯穿在学生选拔、教育与考核的全过程。第一章第十五节称:“凡投考学生,须无习气、疾病、嗜好者。”第十八节称:“考取学生入堂后,应责成监督、教习详查该生心术、品行,是否不逾范围;材质口音,是否能有成就。于三个月后,查明据实呈报总办、总教习严加考察,以定去留。其有心术不正、品行不端者,材质口音虽优,亦不留堂肄业。”第二十一节称:“学生毕业后,即由总办、总教习选择心术端正、学术渊博之士,呈请资遣出洋游学。”可见,《章程》对学生“心术”“品行”的重视程度。
对师范生的选拔,更强调“心术端正”。第一章第六节规定:“此次筹办大学堂,拟暂参用初等师范学堂规制,在备斋各班学生内,择其心术端正者,兼令练习初等师范,以便毕业后听候考验。考取优等,领有师范凭照,即可承充小学堂教习。其有入正斋肄业者,届时参用中等师范学堂规制,再令练习中等师范,以备中学堂教习之选。”因为是要充实未来中小学堂师资,所以更加强调德才并举,尤重品行。
学堂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其中贯穿对德的重视。如第二章第二十节中称:“教习教导学生,贵乎明廉耻、知羞恶,崇尚礼让,激发忠义。”对学生德的培育融入日常,注重对古圣先贤的祭祀礼仪。第二章第一节规定:“大学堂内,恭祀至圣先师孔子暨本省诸先贤先儒,每月朔望由中学教习率领各班学生行礼,并由教习宣讲圣谕广训一条。诸生环立敬听,听毕向教习三揖,诸生各相向一揖,礼成,退班。”通过对先贤的追思、敬慕与诵读学习,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树立高尚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理念,提高道德素质。
? end ?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19年10月4日第6版
本期编辑:王 雪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学习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