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袁慧琴谈如何用戏曲讲好中国故事
2019/10/18 20:41:59 学习时报
每一个此刻,都有机会接近永恒
我进入戏曲这个行业已经30多年了,记得当时入行是十分偶然的。但是,当我渐渐明白京剧是什么的时候,我的喜怒哀乐,心血汗水,全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今年国庆,我有幸受邀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跨越世纪”方阵并登上彩车,在路过天安门城楼的一刹那我感到心潮澎湃、无比光荣,这是国家给予我们戏曲工作者的最高荣耀,此时此刻,所有付出的心血都是值得的。京剧给予我的,远远超过我给予京剧的。我在中国戏曲里,找到了一个至真至美的世界,那就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作为一名戏曲传承者,我在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既向李金泉等前辈学传统学,又向同行学时代学,通过传统古装戏《罢宴》和新编历史剧《曙色紫禁城》等作品,让旧戏演出新意,让新戏延续传统,让时代的创造与戏曲的遗产相融。我深刻地体会到:戏曲从来不会变老,鲜活的戏曲史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史!
一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古希腊戏剧与印度梵剧,早已经成为遗迹,只有中国戏曲,现在还活着,并且越活越年轻。中国戏曲早就突破了国界,而成为人类艺术的杰出代表。
2002年,由我主创的京剧电视连续剧《契丹英后》播出后,吸引了一大批不太关注京剧的观众,获得了中国电视飞天奖一等奖,填补了飞天奖戏曲一等奖的10年空缺。2009年,由我主演的我国第一部京剧数字电影《对花枪》获得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的时候,我发现戏曲的魅力是世界性的,我们应该有面对世界走向世界的自信。2010年,当将话剧《曙色紫禁城》改编成京剧的时候,我发现京剧的表现空间是无边的,京剧的生命力是无穷的。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的指示精神,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关怀下,剧院宋晨院长带领我与国家京剧院三个艺术团队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们,创排了革命现代戏《红军故事》,由《半截皮带》《半条棉被》《军需处长》三个小戏组成。
2018年下半年,《红军故事》剧组一行40余人到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安源煤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及秋收起义纪念碑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和创作采风。大家纷纷表示,演好《红军故事》就是以实际行动表达我们对英雄的缅怀与敬仰。
经过60多个日夜,我与导演、唱腔设计等主创人员反复探讨三部小戏的表演技法。同时,我又是其中《半条棉被》剧中人物徐解秀的饰演者,同所有主演一样,背剧本、练唱段、读念白、习神态,力争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真实生动,贴合人物性格。该剧演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并在2019年新年戏曲晚会为中央领导演出。
国家京剧院以现代京剧《红军故事》的创排,承担起发挥国家院团“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推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培养“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优秀艺术人才而不断努力前行。国家京剧院还创作演出了《西安事变》《党的女儿》《横空出世》《生死契约》等一批以人民为中心,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剧目,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受到广大观众喜爱。
二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之前,我参加了由国侨办组派的“文化中国”艺术团赴美慰侨演出,有幸带领艺术团访问了美国五大城市。
当有些观众知道我们的演出信息后,不辞辛苦赶来观看演出,每当观众涌到后台对我说,他们是驱车数小时赶来看演出的,作为一名演员,我无比地感动。中国的戏曲被世界各国人民欣赏簇拥着,我为之骄傲。
此次出访演出,让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海外观众对京剧的热爱,表达了他们深深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让我深思,这些年我们走出去有震撼力的作品不多,我们艺术家自身是需要反思的,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专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同时,要放下身段,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这次演出也让我亲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度和传播速度。每次演出我都看到了广大侨胞对国粹的热衷和景仰、对艺术家的诚挚拥戴和关怀,以及浓浓的爱国情怀。演出回国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给京剧院的贺信里高度评价了此次出演,称这次出访“适逢习近平主席访美前夕,意义重大。艺术团受到我驻外领馆、侨胞和当地主流社会的高度评价,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增进了当地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为增强国家软实力、构建和谐侨社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一名戏曲工作者和所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者一样,我们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尽我们的全力,与百岁的中国戏曲一起,活在当下,活在此刻。以鲜活的姿态,融入当下生活的脉动,活在人们当下的生活里。让中国戏曲,有今天的呼吸。
三
2017年9月8日至17日,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由我担任主讲的中华文化讲堂“东方戏韵——中国京剧艺术之美”专场讲座赴哈萨克、俄罗斯、瑞典多次巡讲,受到当地观众热烈欢迎,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在国际上再次产生了巨大反响。
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在瑞典的法尔雪平市和首都斯德哥尔摩,六场巡讲活动,剧场座无虚席,赢得了阵阵掌声。
结合《游园惊梦》《三岔口》《霸王别姬》《盗御马》和《杨门女将》五大经典京剧剧目的表演,让当地听众了解京剧的行当、功法,以及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感受到中国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震撼力。
互动环节观众争相上台学演京剧。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纷纷上台和演员合影留念。我深知,以文化方式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对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独有的也是世界共享的。此次“中华文化讲堂”向三个国家的人民介绍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国粹——京剧。京剧走出国门,让更多的外国人对京剧及京剧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当地观众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人勇敢、勤劳和高尚的品德,更好地促进了国家间的了解、友好与合作。
我在每场演讲的最后都会压轴清唱一段,各地观众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瑞典法尔雪平市市长听完演讲后十分激动地对我说:“您的声音是天籁之音,您的声音植入了我的心灵,能听到您的演讲我感到十分幸福。通过您完美融合中外文化的方式交流,使我们中西文化消除了隔阂。”市长的先生也说:“京剧以前我看不懂,但听了袁慧琴的讲座以后再看就看懂了。”而这也正是我近年来的艺术追求。
四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积极参政议政,多次在两会提交关于戏曲的传承和保护的提案,希望“给古老的艺术插上现代传媒的翅膀”,利用网络时代特有的优势媒体传播我国的国粹文化。
2016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针对现在好多艺术院校依然是简单地、整齐划一地将普通高校的教学方式照搬进来,有时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剧院后还要经历多年的二次培养的现状,我提出“院带班”传承京剧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培养领军人物,并就培养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经费来源、生源安排等都进行系统的设计。
2017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我被推选作大会主题发言,明确提出中国戏曲的传承发展正走在体系化建设的道路上。我建议,及时记录传统戏、新创戏,通过中华文化的国家传播平台积极推广,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艺术的对话和交流。为更好地传承创新戏曲文化,建议实施当代戏曲名家优秀代表作推广工程;建立健全戏曲艺术的“国家典藏”制度和优秀剧目传承体系;强化戏曲院团和戏曲学校、重点大学的跨界合作,重点加强戏曲适应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学科建设。这些建议引起了代表和委员的共鸣。
五
我是演老旦的。我最不怕的,就是老了。就像杨门女将里的佘太君,百岁也要上战场。生命的每一秒,都是新的轮回。所以,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此刻。每一个此刻,都有机会去接近永恒。
艺术家必须要有政治意识、民族意识、大局意识,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生活中发现人性的光芒,用高超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才能出好的作品。浮躁的心态,产生不了大艺术家。在四川汶川和云南鲁甸发生地震的时候,我随文化部慰问团,多次深入到地震受灾一线慰问演出,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深入群众、深入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才能够出好的作品,才能够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中,才能够真正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2017年10月25日,我被北京市教育工委聘为北京高校“名家领读经典”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并在中国戏曲学院为首都6所艺术院校的师生讲授“艺术名家讲解十九大”第三讲《走进国粹艺术 彰显爱国情怀》。通过讲座,青年学生深刻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教导,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加坚定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当我们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外来文化产品的影响时,要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创作出优秀的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今年6月至10月,我三次赴新疆克拉玛依进行慰问演出,给当地人展现了国粹艺术的独特魅力。10月10日,国家京剧院与新疆克拉玛依市政府共同成立国家京剧院克拉玛依文化中心,通过这一平台开展文化共建,推动克拉玛依的文化建设和京剧艺术扎根基层的推广普及,我再次真切看到了民族大团结、文化大认同的广阔前景和巨大力量。
戏曲,是中国人歌唱的方式,是中国人抒情的方式。它诞生在中国人的生命里、血脉里,生长在中国人命运的土壤里。它讲述的是中国故事,呈现的是中国美,表达的是中国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戏曲要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反映新时代的发展变化,这也是我们戏曲人的初心和使命。
? end ?
文章原标题《每一个此刻,都有机会接近永恒》,刊载于《学习时报》2019年10月18日第4版
本期编辑:王 雪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学习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