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碑文敬读
2019/11/8 12:30:00 学习时报
群山为证 精神永存
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碑文敬读
在河北易县境内的太行山巍巍群峰之中,有一座历史名山。因其酷似狼牙,直刺青天,故名“狼牙山”。然而,让狼牙山名垂共和国历史的,不因其“形”,而因其“神”。抗日战争时期,在这座山的主峰棋盘陀上,诞生了一个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狼牙山五勇士”(又称“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9月25日,在与日寇的激战中,为了掩护当地干部群众及主力部队的转移,五位八路军战士在班长马宝玉带领下,毅然将敌人引至三面峭壁悬崖的棋盘陀上。面对步步逼近、成群结队的敌军,他们宁死不屈,义无反顾地从狼牙山巅纵身跳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在坠落过程中,因被岩石中长出的树木挂住,虽身负重伤但幸免于难。为了纪念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根据党中央指示,1941年10月18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发布了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训令》,决定“在烈士牺牲的地点建纪念碑,并命名为狼牙山三烈士碑”。此碑于第二年7月建成。1943年9月,纪念碑因遭日军山炮轰击而被毁。1959年,易县人民委员会在棋盘陀再建纪念塔,原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2015年,易县县委对纪念塔进行了整体修复与亮化。
纪念塔底座3.06米,塔身五层,呈正五边形。塔身呈乳白色,高21.5米;塔身上部镶嵌着“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塔身下部呈军旗形,镶嵌着汉白玉的五勇士半身浮雕像。浮雕下镌刻有碑文,全文如下:
1941年9月25日,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七连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五人奉命掩护主力部队和地方干部群众突围,与日伪军2500之众激战五小时击退四次冲锋,弹尽路绝,宁死不屈,英勇跳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
五勇士不朽丰碑永存!
中共易县县委2015年9月3日志
纪念碑文是对革命历史的重温,碑文虽短,但事实如山。
1941年8月至10月,日伪军7万余人对我晋察冀边区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秋季大“扫荡”。狼牙山共有5陀36峰,山中密布着无数千奇百怪的天然洞穴,是个藏兵卧马的好地方。为躲避敌军的疯狂“扫荡”,并利用险要地形开展对敌斗争,我军数千官兵和数万群众在这里藏身。9月23日凌晨,日军开始向狼牙山进发,中午时分抵达山脚。而此时,留在狼牙山的我军部队人数并不多,但有党政机关、游击队和群众三四万人,急需组织突围。这一重任交给了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24日晚,一团组织干部群众和主力部队在夜色掩护下开始转移,担任掩护任务的是该团七连指战员。25日凌晨三、四点,掩护任务基本完成,七连开始撤离,留机枪组与二排六班继续掩护作战。到了清晨,日军向狼牙山发动进攻。五战士的手榴弹与地雷加上机枪组的火力,让敌人误以为我军主力仍在山上,敌军大部被吸引上山。但机枪组子弹有限,在打完子弹后也撤退了。为了不暴露我军主力部队及干部群众的转移路线并拖住敌军,五战士决意将敌人引向狼牙山山顶。最终,在弹药用尽、石块砸光、无路可退、无障可凭、无法应战的情况下,五壮士誓不以革命之躯见辱倭寇,将所带枪支毁坏,纵身跳下悬崖。狼牙山战斗结束。
跳崖后,葛振林头部、腿部受伤,宋学义摔折了腰。两人凭借求生的本能和顽强的毅力,艰难地爬上悬崖,巧遇在撤退中与大部队走散、在山洞中躲避日军的地方干部——易县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余药夫。三人相互搀扶,来到当地的一个道观。经道士李元忠的救助,葛振林、宋学义于第二天下午回到一团驻地。
狼牙山群峰为证,狼牙山群众为证,五勇士的事迹不容质疑与诋毁。尊重历史,就要尊重英雄。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国人民幸福、为中华民族复兴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
纪念碑文是对革命精神的唤醒,碑文虽短,但精神永存。
五勇士誓死抗日的壮举,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高尚品质和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198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聂荣臻饱含深情地写道:五勇士“忠于革命忠于理想而彻底献身的壮举,在侵略者面前忠于祖国的伟大民族气节,为顾全大局而勇于自我牺牲的高尚品德,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认真学习!”今天,我们敬读碑文,就是要学习英雄,传承英雄精神。
学习五勇士忠于革命、忠于理想的献身精神。五勇士都是苦孩子出身,童年时代的悲惨遭遇、家仇与国恨淬炼了他们参加革命的理想:打跑侵略者、让天下的穷苦人民都过上好日子!有人曾经问过宋学义:“你们毕竟才5个人,面对数千名凶残至极的日寇,真的不怕吗?”宋学义不假思索地回答:“当时我们满脑子只想着完成任务,个个都杀红了眼,哪怕是死也要捞上几个鬼子,还有啥怕的!”话虽质朴,表达的却是五勇士对革命与理想的忠诚。
学习五勇士顾全大局、牺牲小我的高尚品德。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五勇士完全有生的希望。棋盘陀上有两条小路,一条通往主力部队转移的方向,这是一条“活”路;一条通往棋盘陀的顶峰,这是一条“绝”路。按照原定计划,五勇士可以追随大部队边打边撤,而且连绵的群山也能为他们提供可藏身之地。然而,五勇士的高尚之处就在于:为了不暴露转移的干部群众、为了给大部队争取更多的转移时间,他们主动选择了“绝”路。这种顾全大局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源于五勇士对革命与理想的忠诚,对使命与责任的担当。
学习五勇士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民族气节,就是一个民族的“傲骨”,是决定一个民族薪火相传、代代存续的精神脊梁。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响亮地提出了“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口号。抱定这一决心,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同日寇展开殊死搏斗,不惜以身殉国。狼牙山五勇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中国,有这样的好战士,何愁抗日战争不能胜利!中华民族,有这样的精神与气节,何愁我们民族不胜利!
狼牙山五勇士精神永存!中华民族永盛!
? end ?
文章原标题《群山为证 精神永存——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碑文敬读》,刊载于《学习时报》2019年11月8日第7版。
本期编辑:王 雪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学习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