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资深投资人的困惑与极大忧虑:逃避经济危机 只会迎来更大危机
2016/3/15 股票投资论坛

    

     来源:阿尔法工场(ID:alpworks)

     作者:姚国际

     最近不断出台一些的经济刺激政策,有些我已看不明白,有些问题想请大家答疑解惑。比如,刺激经济政策不断的出台特别是对于房地产的刺激政策带来的负面后遗症有多大怎么解决?

     因为不断刺激推动我们国家的房地产价格,特别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价格,它带来的副作用力是严重削弱我们国家的国际经济竞争力和创造力。

     高房价制约了高端人才的回流也不利于他们回国创新和创业,由于不再具有吸引力而更可能会造成原有的高端人才外流严重影响到我国创新能力。并大幅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消费和创业成本,使每一个城市的物价房价长期保持居高不下。

     长期高房价可能使我国面临人口出生率出现断崖式下跌加速社会老龄化,更不利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

     虽然我们已经出台了二胎政策,但是国民生育欲望并不强烈,就是高房价抑制了大家要二胎的积极性。你全面放开随便生,大家也不会去生,因为这么高的房价及物价带来的生活压力,他们已经生不起、养不起孩子了。

     高房价将进一步削弱我们这个民族未来发展的原动力和潜力,所以我想不通为什么要刺激房地产。并且,刺激房地产更是加剧了一线城市房价的上涨,而三四五线城市的房价你根本刺激不了、去不了库存,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我国现在的人口是流动的,人们都向生活环境好和人生机会多的地方迁徙。像东北,无论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你也刺激不起来房地产价格。因为它的人口在不断迁出和流出。

     沈阳出台了大学生买房零首付的政策随后废除了,我想,即使不废除也不会有多少人买沈阳的房子,除非你送给他。因为他大学毕业之后就可能去别的城市生活和发展。

     三四五线城市和东北地区怎么去库存?我来告诉你出台什么政策效果最佳,全国重新回到定额供应,拿粮票买食物的时代什么都解决了,呵呵,可能吗?!

     所以我们面临的不是简单的房地产,我们政府要面对的是怎么去调整经济结构,怎么去引导企业转型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来带动整个产业升级。

     而持续的刺激经济和放水带来的后果是什么?这些资金无外乎流入几个地方,第一流入房地产、第二流入股市、第三流入债市,货币很难流入实体经济。

     地方政府可以更容易的去发债包括完成地方债置换,可以去掩盖原有的债务危机却难以达到刺激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预期。我国刺激经济政策持续不断的放水又救了谁?我们会又像08年实施刺激政策一样拯救了全球。

     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之后,全球大宗商品暴涨,为什么?因为中国是最大的生产国,如果你不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话你的开工率就不足,对原材料的需求同样不足,全球资源价格可能会同步保持低位徘徊也为我国经济转型和发展赢得战略空间和时间。

     而你一旦刺激,市场预期你对原材料的需求会大幅度上升,全球大宗商品马上暴涨,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随之大幅上涨。

     我们印的钞放的水都会流向这些资源生产国让他们赚取丰厚的利润并救活了他们。刺激政策还会使过剩产能及落后产能企业有了苟延残喘的机会,不利于供给侧改革也不利于产业整合,只有这些企业产业处于逆境才能倒逼他去转型或者改革。

     现在刺激经济会制造更多的过剩产能,因为我们大部分的企业它处于产业升级的某一个阶段,并没有转化完成为高端制造和精细生产,而生产的大部分都是低端低附加值产品。

     什么叫供给侧改革,就是你供给端生产出来,消费者特别是国内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而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物美价廉的东西,随着财富的积累人们更需要的是有品质的产品和生活。所以我们春节有600万人出国,而奢侈品消费我国是最大的消费市场。

     我们的消费端已经悄然消费升级并实现了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过渡,他们需要的是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出现了出国买光人家的电饭煲、马桶盖、奶粉、药品和保健品甚至避孕套的情景。

     海外代购火爆和出国旅游潮已然反应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和需求,企业界应该发扬工匠精神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大家会毫不犹豫的支持国货、消费国货。

     刺激政策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结构化矛盾,造成我们放水过程中产生的社会财富流向发达国家和高端制造国,而我们印的这些钞票不断的去拯救全球,却使自己经济陷入了困境僵局甚至死局。难道我们真的是活雷锋和地球拯救者吗?!

     还有最近出台的政策,我更不懂了,第一银行去开展直投业务,把银行变成了风险投资公司。第二就在昨天,出台了债转股政策实施的新闻,债转股政策在97、98年已经实验和实施效果也非常不错,但是那是不良资产剥离放在资产管理公司去运作。而我们现在是银行直接债转股。

     现在的企业界缺乏工匠精神和缺失社会责任感,契约精神更是欠缺。在各个方面,各个行业中,很多人都有严重的浮躁投机心理,实施这种政策会留下巨大隐患。

     首先拿债转股来说,就以熔盛重工的债转股为例,企业欠债不但不按原有的法律程序追债,他还不起款,你就可以让他破产追责,甚至让他去坐牢。而现在呢,你通过债转股变成了他的大股东,等于是刺激全社会的人去恶意的欠账和赖账,去恶意的借银行的钱。

     很可能会出现一个利益输送链条,银行某些人去和有些人勾结对其公司增资入股,进而向银行贷款。随后银行的大量贷款到期企业还不了,也许是他经营不善,有的可能是恶意。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推行债转股,银行会成为诸如此类的大量不良资产的接盘侠,更可能会成为房地产的接盘侠。

     因为现在可能房地产开发商借银行的钱,在银行贷款比例中还是非常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到期他还不了钱就债转股,也许我们银行未来会成为售楼部,成为房地产公司,地产商的最大的股东。

     诸如此类,如此推演,我不寒而栗。我们银行的资金,特别储户的资金,都变成了各类公司的股权,变成了实物资产。一旦经济出现更恶化的局面,我们的银行系统,整个金融系统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经济崩盘。。

     也许可以掩盖些类似于08年经济刺激政策产生的副作用和一些问题, 可以使你的资产负债表变得更好看,不良贷款都变成长期股权投资。但是却在制造更大的危机和麻烦。

     也许有人认为未来资本市场可以为债转股提供退出渠道,股权之后你可以资产证券化嘛,而你持有却是这些垃圾公司和不良资产,你难道想造假上市吗?

     你认为投资者都可以为你买单吗?因为他们看重的是未来有盈利并能够给他更好回报的标的,这样资产证券化项目,大家才会去追捧。

     08年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后,造成地方政府不良负债大幅度上涨,你也可以实施债转股掩盖这些债务问题,那也只是延长了问题爆发的时间而已。

     经济危机来了对我们未必是坏事,这种局面会倒逼各方面不得不去改革和转型。人们也不再浮躁更加务实也有益于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经济危机对我们的经济是刮骨疗伤,是排毒,它可以使我们通过破产重组包括并购整合卸掉包袱轻装上阵。

     在发达国家,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特别是美国,他并没有崩盘、更没有倒下,却可以发展的更好,我们为什么要惧怕它呢?强行的去用刺激经济政策拖延这个问题的爆发,会制造更大的问题和矛盾。

     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加剧社会贫富进一步分化也会制造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我们制定经济政策和战略规划应该从20、30年甚至50年的发展周期来进行规划和制定,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治脚。

     虽然今天全球经济震荡、复苏无望及地缘政治冲突风险不断升级,我国国内外形势恶化内忧外患,不管多么艰难也没有49年建国时艰难。改革开放后再困难也没有97,98年东南亚经济危机时困难。但是我们深爱这个国家,热爱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现在我们都做好了一起面对、一起分担。

     我们只要坚持进行改革、依法治国、保护私权,施行稳健、甚至保守偏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经济政策以应对现在的形势,以科技创新为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大直接融资为经济建设服务,进行教育改革储备精英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公民意识,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建设,我们就能看到更美好的未来。

     很多朋友出国也看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形势远不如中国。对世界而言现在可能是最差的时刻,对我们来说确是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我们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全产业供应链和大量娴熟的技术工人及工厂工程师,集权高效的政治体系是应对重大危机最具有效率的制度,我们也是全球经济最有活力和消费能力最强的国家,我们有比其他国家更大的战略腾挪空间和更多应对手段。所以说,我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寒冬必将过去,春天就在眼前。

     注:本文观点仅供参考。

    

    


     中国房地产超级国企正在崛起

     文/潘凌飞

     轰轰烈烈的去库存大潮下, 多个千亿级的房地产超级巨无霸正在崛起。

     瑞信分析师杜劲松等人指出,中信与中海互售物业、万科牵手深圳地铁、招商局去年成功重组其地产业务等显示,中国房地产相关的国企重组渐成趋势。

     预计绿城将成为下一个受益者,因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即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的母公司,也是绿城中国最大的股东。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地产业务的重组,以及潜在的最终合并将提振绿城股价。

     中海+中信

     中海和中信正在悄悄酝酿一场千亿级的地产重组。据界面新闻:

     中信股份日前已决定把下属公司的住宅项目与投资物业统一整合,待完成后将中信地产的住宅开发业务出售给中海地产,同时中海地产则可能将旗下部分商业地产出售给中信股份。

     这意味着,此次涉及的两家央企间的地产业务整合并非简单的单向收购,而是双方间的资源互换。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去库存曾有一个明确要求,即促进行业兼并重组。中信与中海间的整合,将是目前央企在去库存方面的重要案例。

     双方的具体重组方案最快将于3月18日宣布,中海地产将在这一天发布2015年全年业绩。上一次中海集团内部的地产业务整合也是于业绩会上正式宣布的。2013年8月6日,中海在中期业绩会上宣布将整合集团内部的地产资源,从此开启了一项两年多的整合工作。

     完成内部整合后的中海地产在过去的2015年实现销售额约1521亿元,排名全国房企第五位。但这依然没有缩小与万科间的差距,同时也落后于同为央企的保利地产。并且在京沪广深等四大一线核心城市,中海的销售表现也并不突出。

     这次与中信地产的整合,无疑将是中海进一步做大规模的契机。从去年开启,中海已经在加强收购进程,并与多家央企洽谈收购事宜,但收获甚微。中海地产董事长郝建民年初也明确表示,今年将大规模开启兼并重组,重点是收购央企资产。

     目前中信股份内部的地产业务整合已经开始。中信股份董事长常振明在去年的中期报告中曾提到,“我们地产板块的整合工作已经开始,为的是要进一步明确未来的战略导向,强化整体管控,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投资回报。”

     招商地产+招商局蛇口

     早在去年,招商局集团就开始整合旗下分散的地产资源,拉开本轮央企地产资源整合的大幕。

     2015年9月23日,招商局集团完成了旗下地产资源招商地产和招商局蛇口的整合。本次合并完成后,招商局蛇口将在原招商地产的基础上,增加150亿元的配套融资,以及原招商局蛇口的土地储备、房产项目等优质资源。而招商地产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

     截至2015年6月30日,招商局蛇口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共510.55万平方米,近90%分布在蛇口片区和前海片区,加上招商地产原有的土地储备1265万平方米,招商局蛇口控股的土地储备达到1653万平方米。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招商局蛇口与招商地产相比明显增强。

     以23日收盘价计算,绿地控股的市值为1696亿元,万科A的市值为1452亿元,合并后再上市的招商局蛇口的市值将远超万科与绿地,成为A股第一大市值房企。

     重组后招商局蛇口控股的三大主营业务分别属于园区开发与经营、社区开发与运营以及邮轮产业建设与运营。招商局蛇口由“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为主转型为“中国卓越的城市综合开发和运营服务商”,房地产开发不再成为其核心业务,强调房地产开发被涵盖在“社区开发与运营”业务中。

     中房+绿城

     中交集团也在试图打造“超级地产巨无霸”。

     2月22日,中交旗下的中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宣布停牌,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拟收购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优质地产项目,该事项可能涉及重大资产重组。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交集团的地产布局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目前,中交在名义持有了中房地产、中交地产、绿城地产三大地产平台。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中交集团“最终想通过中房地产搭建一个地产A+H双平台”。正如此前坊间曾有的评论指出,“如果绿城和中房集团合并整合,将诞生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

     对于中交集团在房地产上的宏伟蓝图,观点地产新媒体做了如下整理:

     中交集团方面于公开场合透露称,未来中房集团将继续深化整合,进一步做好对绿城的管理和支持,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快中交地产和中房地产的业务整合。

     话音刚落,关于中交地产、中房地产整合猜想立即在地产圈溅起各种水花,其中有一种方案被传阅甚多。

     该方案指出,先是整合中交地产、中房集团和联合置业,实现A股上市平台“中房地产”的调整。接下来,将中交投资旗下地产项目和中交子公司地产项目整合到中交地产内。

     完成上述步骤后,在H股利用绿城平台,改为中交绿城,实现中交地产板块A+H股的同时上市;最后,将中交拥有的储备土地全部整合到中交地产上。

     针对上述内容,观点地产新媒体致电中交相关人士,但并未得到及时答复。然而,对比22日的公告内容,不难发现,中交集团此番调整动作恰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方案中的“第一步”。

     但摆在中交面前的现实问题是:把绿城作为中交的子公司就要求其拥有绿城中董事会半数以上的表决权。如果通过增持来实现绝对控股,中交难免要发起全面要约收购,这显然不是最优方案。

     因此,在中交入主后绿城的首场业绩会上,关键词变成了“整合”,即同时拥有中房地产和绿城中国两大房地产上市平台,中交将如何完成地产业务的整合。

     去年8月31日,首次以绿城联席主席身份出席的朱碧新曾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中交与绿城的业务重组并不简单,重组在考虑之中,还没有完善的方案,但会加快研究。“总的来说,整合明年将进行。”

     而后在公开场合中,绿城首席财务官冯征也就此事公开表态称,在以海外地产为主攻方向的前提下,中交就是要把整个地产业务全部注入到绿城中国这个境外的壳中,实现地产业务的整体上市。

     万科牵手深圳地铁

     万科13日晚间公告称,3月12日,万科就拟议交易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拟采取以向深圳地铁集团增发新股为主,差额以现金补足的方式收购地铁集团持有的目标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

     万科称,就目前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公司除与地铁集团继续谈判之外,还在与其他潜在对手方进行谈判和协商。鉴于筹划中的重大资产重组仍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

     《财经》12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国资委已批复深圳地铁集团以土地注资形式入股万科,且双方已于近期举行战略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此次深圳地铁入股后,万 科、华润以及深圳地铁集团三方的持股比例将超过40%,三方如果签署协议成为一致行动人,将一举超越宝能系夺回万科第一大股东席位。

     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万科的定位就是混合所有制,非常清楚,一定不是一股独大。混合所有制可能是未来的方向。

     来源: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

     p2p论坛:ptwop188

     帮助小微企业快速安全融资,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投资理财论坛,最大程度上确保投资者的安全。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环球采风:earthview

     收集世界各地,祖国内外旅游攻略集锦,游遍全世界,品天下美食,游天下美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经典文摘集锦:wenzaih88

     打造中国最大的经典文摘分享平台,为喜爱美文的朋友提供一个空中“书屋”。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股票投资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