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沉沉雾霾,北京仍然旺丁旺财
2017/1/6 股票投资论坛

    

    


     先看一则消息: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3日在港发布2016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海继续排名第一,香港及深圳则位居第二及第三名。

     本次发布的榜单是该机构历时一年、对中国35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比较后的最新研究成果。

     位列第四至第十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杭州及南京。上海在该评比中已是连续4年排名首位。

     该机构当日还发布了其它15项排行榜,其中,全球国家(经济体)竞争力排行榜中,美国、中国及日本分列前三名;中国城市成长竞争力排行榜中,深圳、天津及重庆分别位列前三名;香港在全球最开放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三,在中国最安全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一。

     2016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

    

     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城市整合自身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环境资源与文化资源参与区域资源分配竞争及国际资源分配竞争的能力。

     来源:中国经济网(ourcecn)综合新华网、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官网

    

     沉沉雾霾中,人和钱仍在涌向北京

     文/刘晓博

     来源:天天说钱(ID:liuxb0929)

     北京再次陷入重度空气污染。朋友圈里,逃离北京的文章又在刷屏。

     面对不见好转的空气污染,人们真的在逃离北京吗?

     我整理了一下最近几年的金融、人口数据,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北京市在疏散人口,但实际上北京人口还在增长。至于资金增量,就更加显著,北京对资金的竞争力仍然是一流的。

     先看一下人口。在下面表格里,我用了4项指标来追踪北京人口增长情况,它们分别是:小学招生人数、小学在校人数、幼儿园在园儿童和官方常住人口(数据来自北京市统计局):

     过去10年北京人口变动情况(单位:万人)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小学招生人数

     7.1

     11.4

     14.6

     小学在校人数

     49.4

     65.3

     85

     幼儿在园人数

     20.2

     27.7

     39.4

     官方常住人口

     1538

     1961

     2171

     可以清晰地看出,北京从2005年到2015年人口实现了翻番。对于流动人口来说,他们来北京打拼,有条件、有能力带上孩子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实际人口增长超过100%。但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数字,只增长了41%,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根据我的研究,北京一直是中国三大“人口增长中心”的核心城市,另外两个城市是上海和深圳。其他增长比较快的城市还有苏州、东莞、廊坊、郑州、长沙、厦门、南京和杭州。广州、武汉、成都和重庆的人口增长,则远远没有大家估计的那样好。

     接下来介绍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过去几年北京的社会融资额。

     主要省市社会融资额比较(单位:亿元)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广东

     13826

     13173

     14443

     16322

     江苏

     12070

     13440

     11394

     10903

     北京

     12556

     12877

     15369

     9853

     上海

     7964

     7761

     8507

     7823

     山东

     10838

     9292

     7600

     6548

     东北三省

     11159

     12166

     10941

     6368

     注:上述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其中2016年的为前三季度数据。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几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1、北京每年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社会融资额”非常巨大,在2015年甚至超过了广东位居全国第一,在2013年位居全国第二,近年来最差的成绩是第三。也就是说,北京不仅富可敌省,而且是富可敌经济大省。如果算人均融资额,北京是广东的5倍。

     2、虽然上海号称全国金融中心,但事实上每年的社会融资额都显著低于北京,大约相当于北京的60%到70%左右。东北三省加起来,每年的融资额也都没有北京多。山东号称经济第三大省,但年年社会融资额也不如北京。

     3、北京社会融资额不仅巨大,而且结构非常合理、先进。如果你仔细研究央行数据就会发现,北京的企业不怎么靠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方式,而主要依靠债券、股市等直接融资方式。2013年到2015年,北京每年的债券融资额、非金融企业股市融资额都遥遥领先,是连续多年的双冠王。2016年情况稍微特殊,股票上融资略低于广东,但债券上仍然是第一。

     北京企业的融资特点告诉我们,它们更善于资本运作,拿资金的成本更低,企业组织方式更先进。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资本市场在上海、深圳,但它们首先为北京企业服务。

     4、央行统计的社会融资额,并没有包括企业拿到的风险投资。如果纳入这个数据,北京的优势将更为明显。因为中国的风险投资中心就在北京,这不仅是指北京的风投企业多,更是指拿到风投的科创企业多。

     下面表格是北上广深四大城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的变动情况,也能告诉我们城市竞争的基本态势:

     北上广深资金变动情况(单位:万亿)

     2010年12月

     2016年11月

     增减

     北京

     6.66

     13.83

     108%

     上海

     5.22

     11.01

     111%

     广州

     2.40

     4.54

     89%

     深圳

     2.20

     6.44

     193%

     注:数据来自央行、各城市统计局。

     可以看出,在过去将近6年的时间里,“最能赚钱”的城市是深圳,吸附的资金总量暴增了193%。原因很简单:深圳是中国的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同时又是大城市里空气、交通、自然环境最好的城市,所以获得了最大的增量。

     上海毕竟是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各种金融要素市场汇聚,虽然社会融资额低于北京,但金融企业吸附资金的能力强,最终资金增长略快于北京,但总量仍然无法挑战北京的优势。顺便说一句,香港的资金总量跟上海相当,台北跟广州差不多。

     北京资金总量大概在上世纪60年代就跃居全国城市的第一位,始终压着上海。在这样庞大基数下,增长仍然这样快,的确是非同寻常的。北京事实上是中国最大的资金中心,此外还是不亚于深圳、领先上海的科创中心。

     相比之下,广州的失意是无法掩饰的。顶级城市的竞争,首先在金融和高科技上展开,广州在这两个方面都无法形成全国性的影响,所以跟北上深的资金差距在拉大。而在广州的背后,重庆、成都、杭州、天津、南京、苏州这批群狼,资金总量也已经达到或者略微超过3万亿的量级,追赶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2016年末,当我们回顾中国顶级城市的竞争格局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说,北京是一个旺财旺丁的城市。由于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所以即便雾霾重重,真正离开北京的人也不算多。而且,还有无数的人和钱等着加盟北京!

    

     人民日报七问雾霾:什么时候才能呼吸到洁净空气?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毅、寇江泽、孙秀艳、赵贝佳

     近期频繁袭来的大范围严重雾霾,不时启动的空气重污染预警,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人们心中焦虑。

     “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这么严重的雾霾?”“这几年治霾究竟有多大成效?”“什么时候能一直呼吸洁净的空气?”……当“跨年雾霾”等空气重污染过程频繁时,不少人发出疑问。连日来,记者专访了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1哪些原因导致这么重的雾霾?

     “主因还是污染排放大,不利气象条件也是重要的配合因素”

     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1990年以前,北京也有类似扩散条件不利的天气,但并没有发生重污染。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燃煤、机动车等排放的污染物翻了四五番。随着污染物排放量上升,成霾的气象门槛逐年降低。气象条件稍微差一点,就发生雾霾,再差一点,就发生重雾霾污染。

     目前,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均在近两千万吨,而且污染物主要集中排放在东部、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张小曳(国家大气污染专项项目“我国大气重污染累积与天气气候双向反馈机制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成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主因还是污染排放大,不利气象条件也是重要的配合因素。气候变化和霾之间的联系机制,科学界还在研究。中国工程院对《大气十条》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显示,京津冀区域的污染气象条件,2014年比2013年转差17%,2015年比2013年转差12%。总体来讲,气象条件是比较不利的。当然,主要是目前污染物排放还没有降到位。如果能降到位,即使在不利气象条件下,雾霾持续时间和出现次数都会减少。

     欧阳志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发生重污染天气,我觉得人为的污染物排放是主因。天气条件是形成雾霾的外部环境,如果没有那么多污染物排放,即使天气不好,污染物浓度也不会那么高。

     2全球气候变暖对雾霾的形成有影响吗?

     “冬季气温偏高,对霾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周兵(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天气气候条件在霾的发生、发展、消散等多个环节中都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变暖,大气边界层稳定度、冬季小风日数、大气环境容量等方面发生变化,对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2014年以来,全球温度不断打破记录。2014年曾经是全球最暖年,但2015年打破了2014年的纪录,2016年又将会再次打破2015年的纪录,而且破纪录的幅度进一步增大。气象监测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京津冀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风速减小。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也就是大气容纳污染物的能力,总体在变小,这一点是明显的。

     刚刚过去的2016年12月,是我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12月,全国平均气温比多年平均情况偏高2.6℃,北京偏高1.6℃左右。这是极其极端的状况。这么暖的温度为大雾霾过程提供了重要背景,冬季气温偏高,对霾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逆温层”是怎么回事?

     “逆温形成污染,污染加剧逆温,恶性循环,越来越重”

     马学款(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逆温现象是自然界一直都有的。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中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气象学上称它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的种类很多,大家常说的逆温往往指辐射逆温,它是由夜间地面长波辐射导致近地面温度快速下降而形成的。逆温是一种典型的大气层结稳定现象,这种现象在冬季尤其常见。

     大气污染物除了水平扩散,还能向天空垂直扩散。如果大气层结稳定,气温呈现下低上高的状态,即出现“逆温层”的时候,它就像大被子一样覆盖在近地面,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使混合层高度由较高时的上千米,大幅降低至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导致污染物的扩散受到抑制。

     张小曳:人类活动对逆温现象也有影响。污染物集中在低层大气中、出现霾时,气溶胶的总效应是“冷却效应”,使得低层降温幅度高于上层降温,会使得逆温加重,大气层结更加稳定。逆温形成污染,污染加剧逆温,恶性循环,越来越重,必须要有一个天气过程带来的冷空气,才能破坏这种循环。

    

     1月5日,重庆主城上空一片灰蒙蒙。

     4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雾霾的消散?

     “逆温层结的破坏、大气垂直扩散能力加强等因素,均可能对霾起到清除作用”

     张恒德(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副主任):风速的增大、风向的转变、湿度的减小、有效的降水、逆温层结的破坏、大气垂直扩散能力加强等因素,均有可能对霾起到清除作用。受建筑物遮挡等因素影响,有时体感风速较小,但近地层的风速已经达到一定的量级,对污染物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另一种可能性是在持续弱偏北风的作用下,近地层相对湿度显著降低,污染物逐步稀释扩散;另外,大气的逆温层被破坏、污染物垂直扩散能力加强等原因,也可能使得霾减弱消散。

     5空气重污染期间,治理雾霾的重点是什么?

     “把氮氧化物排放降得更低一点,可能效果更明显”

     贺克斌:《大气十条》针对的是以下几种污染物:一次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这一顺序也是按照实际减排力度大小排列的,一次颗粒物、二氧化硫减得多些,氮氧化物次之,挥发性有机物减得少些。

     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包括燃煤(燃煤电厂、工业锅炉、散煤)、机动车等。氮氧化物既是硝酸盐的前体物,也是形成硫酸盐的氧化剂。在冬季应对PM2.5重污染时,在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的基础上,把氮氧化物排放降得更低一点,可能效果更明显。目前,电厂已经做到超低排放,进一步的减排空间已经很小了。下一步要加大力度治理工业锅炉、散煤、机动车等。

     “十一五”时期,有专家建议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同时列入总量控制,但最终只有二氧化硫列入。“十一五”期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4%,氮氧化物排放上升超过30%。从“十二五”开始,氮氧化物被列入总量控制。相对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的时间积累比较短,这也是其减排面对的挑战。

     目前,挥发性有机物还没有纳入总量控制,氨的治理还没有实质性动作,这会对整个大气环境治理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氨是大气细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其排放量的增加有可能抵消其它措施的减排效果。

    

     2016年12月16日,北京民众戴口罩出行。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6什么时候才能一直呼吸到洁净的空气?

     “雾霾是几十年的发展积累形成的,必须要有中长期的防治战略和科学措施”

     贺克斌:如果京津冀一体化顺利推进,能够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方面有所突破的话,减排会加速。但是,北京等地PM2.5浓度要降到35微克/立方米,需要10到15年,要到2025年以后。

     治霾,没有一招制胜的办法,需要较长期和多方面的努力。

     常纪文:经过治理,目前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有所下降,但PM2.5前体物的浓度仍然是发达国家的10倍左右。总的来看,今后10年,中国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上处于跨越峰值并进入下降通道的转折期,到“十三五”末期和“十四五”初中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拐点可能全面到来。

     补齐生态环境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既要有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紧迫感,在战略部署上也要有必要的耐心,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方式、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在发展中科学、稳妥、分阶段地解决环境问题。雾霾是几十年的发展积累形成的,不是一年两年可以根治的,必须要有中长期的防治战略和科学措施。

     7治理雾霾,还需要哪些更有力的措施?

     “减排必须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上下更大功夫”

     贺克斌:头三年的减排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目前各地更多是在末端治理上使劲,包括超低排放、提标改造等,要找新的减排量,必须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上下更大功夫。现在排放量有所减少,但留在空气中的污染物还足够多,因此效果还不明显,必须进一步大幅度削减污染物。

     目前有30多个城市正在进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的编制试点工作,对各种排放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PM10、PM2.5等9种污染物进行调查,做到大气污染物全覆盖。这对搞清楚并控制住污染源非常重要。

     环保部每次开展空气重污染督查时,都能发现不守规矩的企业。有减排技术、设备,如何保证技术、设备得到充分使用,还需加大监管力度。完全靠人的“自觉”是靠不住的,抽查也不容易。监管需要好的技术手段,国家应该多投入一些资金研究监管技术。排污总会留下痕迹,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追踪,把漏洞、歪路堵住。否则,可能纸上统计减了很多污染物,实际上大打折扣。

     常纪文: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应通过科学管理等手段,缓解雾霾问题。比如,优化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结构,遵循地理、气象、生态等基本条件,开展“多规合一”,打非治违,形成科学的、可持续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以最坚决的态度执行城市开发利用边界制度,防止各城市主城区、各区县城区等的范围继续膨胀,超过区域生态环境容量。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股票投资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