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励志”的离职群,你有几个?
2019/4/3 20:08:17脉八君 脉脉

    

    

     离职如毕业,世界顿时变成另外的样子。

     没了任务和DDL的催逼,上司板着的脸似乎也生动起来,在岗时连薪酬都不敢交流的离职同事们瞬间脱离了食物链底层,恢复了自由人的高贵身份,彼此间的交流摘下面具,竟然更有一番滋味。

     一起吐槽前东家的种种,再共同畅想一下前景,互联网人的“跳一跳”圈其实很小,这么优质的职脉资源,你加入了么?

     “离职”群又谐音“励志”群,离职后肯加到一个群里聊天的前同事,才有向着“朋友”转化的趋势——所以也有了这种说法:离职群,是另一种校友会。

    

     你的离职群,名字叫什么?

     脉脉职言区某热帖提问:听说高德的离职群叫“高老庄”,你的呢?

     脉友们纷纷踊跃作答:

    

    

    

     还有百度离职老员工的群叫“百老汇”,腾讯的名叫“单飞的企鹅”,开心网叫“老开心了”。

     阿里巴巴的比较朴实,就叫做“曾经的阿里人”,新浪的“毕浪”让人会心一笑,Google的名字XGoogler还是那么高大上。

     有的公司则更加轻松调侃,比如新蛋的“旧蛋”,京东的“东京不热”,太平洋的 “大西洋”,相比起来,金山公司的“旧金山”要比《新京报》的 “旧京山”更加贴切……

     离职时不幽他一默,简直天理难容,更何况是靠创意吃饭的互联网人?

     江湖再见,请打招呼

     我们在工作中学到了太多,挣扎过太多,也付出了太多,职场就像我们的另一所大学,所以离职群=校友会,完全没毛病。

     职场上的EX,是最宝贵的人脉资源。挥手离别公司,带不走平台也带不走资金,留给自己的,唯有人脉。根据一项关于离职的社会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互联网人认可“前同事”是自己最重要的职场关系网之一。

     人海茫茫,曾经相遇总是缘分,日后还要在同一个行业圈子里打转,能在一个群里聊天吐槽打屁,说点在职时顾虑重重不敢出口的真心话,不亦快哉!

    

     曾经工作上的事情,在离职面前渺如微尘,当时的艰辛除了自己,大概只有处境相通的前同事能懂。聊得好了,出来一起撸个串灌两杯扎啤,说不定又多了几个兄弟。

     退一步说,就算没能打得火热,在一个群里也会有几分香火情,只要在可能的时候尽量伸出援手,星罗散布在互联网江湖中的前同事们,与你之间自然会增加一点点相互了解和基本信任,而这一丝牵绊,已足以让他们在关键时刻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回答你无从下手的问题,八卦某些行业动态,甚至为你做一次纯友情的内部推荐。

     什么是人脉?这就是人脉,这就是职脉。

     EX并未远去,化身变形校友会

     离职群意味着工作圈和生活圈的边界更模糊了。

     曾坐在隔壁格子里共事的人,会通过它形成一种新的联系,有时候比现在的同事更加亲密。经营这份人脉不是为了维护客户,而是为了建立属于自己的人脉网络。

     离职后,世界更宽广,友谊更自由。开启这段路比想象中更容易,有时仅仅一个心领神会的表情包,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如何将离职群里潜在的人脉发展为自己的资源和财富?有时候其实很简单:

     ◆尝试更友善也更敞开的社交态度,开放你的感受,用真挚的喜怒哀乐达成情感上的链接;

     ◆助人者,人恒助之。你可能不是互联网大佬,也没有惊人的财富,但当群里的前同事遇到困扰时,仍然可以尽己所能,伸出援手;

     ◆和志同道合的人成为朋友,并保持联系,微信群是建立关系的开始,却不是唯一的交流渠道,当朋友遇到困境或陷入不良情绪,一个及时的电话,会是令人难忘的温暖。

    

     当我谈离职时,并不是在说一切都完蛋了。没有谁不得不为公司殉葬,你要记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离职的确意义非凡,它非但会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更会为你带来说不定是工作中最珍贵的收获——一份,或几份靠谱的友谊。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讨论,扒一扒贵公司离职群名!

     ? end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脉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