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都在升级打怪,创业从没想象中简单
2019/7/22 21:53:39 脉脉

    

     "我想多吸收一些新的东西,也想给自己更多的挑战……"在被问及为何从工作多年的新浪离开时,翁晓莹这样回答。

     近几年来,媒体人屡屡辞职创业,从央视系统下的罗振宇、马东、张泉灵、郎永淳,到《南方都市报》的首席编辑马凌(咪蒙)、前网易网站总编辑唐岩、腾讯网首席记者雷建平,他们都在创业的道路上拔足狂奔。

     离开媒体圈、闯入创业口的风潮越演越烈。

     如今,翁晓莹也是其中的一员,离开了从小梦想的媒体行业,离开了工作六年的新浪,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创业者。

    

    

     "从小我就想做媒体,一直很喜欢这个行业"。

     因为这个原因,作为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的翁晓莹,虽然在本科期间选了政治经济学专业,但同时也上了很多新闻系的课,并作为交换生到香港大学新闻系学习了半年。

     顺理成章的,从北大毕业后,翁晓莹就继续在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中心完成了硕士学业。

    

     (读书期间,参加港大教授退休party)

     硕士毕业之后,翁晓莹成功踏入媒体圈,成为了自己梦想中的媒体人。

     在彭博财经电视台待了一年多,翁晓莹以驻港记者的身份加入了新浪财经,负责采访与报道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宏观经济新闻、香港上市公司新闻,并关注内地赴港上市公司的动态等。

     做驻港记者的经历,为翁晓莹之后做财经主持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内地经济快速增长,各种各样的机遇也越来越多。在香港待了6年后,翁晓莹决定回到北京,在新浪财经总部担任制片人和主持人。

     而之后的经历,可以称得上是她媒体生涯中最紧张最充实的一段时间,但同时也是她最欢喜最有收获的一段时间了。

     在这期间,翁晓莹制作了新浪财经的多个视频栏目,参与主持了包括新浪金麒麟论坛、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等众多的论坛大会,也采访了很多政商界名人,与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著名投资人徐小平等都有过交流和沟通。

     这其中有许多的交流机会都是她主动争取得来,她讲述了采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过程,这是让她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

     “每年3月份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是所有论坛里级别最高的一个,嘉宾都是诺贝尔奖得主,著名企业家等等,那次也是我第一次去参加论坛。参会之前就一直非常敬仰斯蒂格利茨,特别想有机会跟他亲自交流。但是他的日程安排得十分紧凑,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

     “我很巧合地发现他的学生助理是我学姐,就拜托学姐帮我多问问能不能有机会,每次会议的茶歇都去询问,我也一直在等消息,从论坛第一天等到第二天结束,别的媒体下午5点都走光了,所有媒体采访间和会场都空无一人,但是我和团队还是一直在等。终于等到他晚上九点多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就再询问可不可以给我们10到15分钟的时间交流,他们也是被我们执着的精神打动了吧,他说OK,没问题,所以后来就有了一次非常宝贵的采访机会。”

     采访结束之后,翁晓莹发了条朋友圈说: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采访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

    

     2016年6月,雷建平离开腾讯网的时候曾表示:媒体人最好的逆袭机会已经到来!

     2016年底,翁晓莹离开已经工作6年的新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新浪给了我最好的平台和机会,在新浪那几年的工作经历,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的经验,让我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成长。但是,我骨子里是一个需要新鲜感的人,我想去吸收一些新的东西,给自己更大的挑战。"

     就在那一年,自媒体迅速崛起,内容的商业化越来越受重视。一直以来都在负责财经视频的翁晓莹,也想在内容的商业化方面做更多的尝试。

     就这样,辞职后的翁晓莹做了一个短视频内容商业化的项目,但很不幸的是,这个项目只存在了3个月。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短视频项目虽然失败了,但在那段时间里,翁晓莹认识了三点一刻的CEO蔡浩宇。

     "短视频项目失败后,我休息了一段时间。当时也和蔡总聊了几次,聊得非常投机,也很认同三点一刻“想要在未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这件事。

     当时我就想,创业也不一定就要做创始人,如果能加入一家很有前景的公司,大家一起努力把它做好,也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

     就这样,2017年3月,翁晓莹加入三点一刻,开启了另一段不一样的创业路。

     创业之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新产品新项目启动前,翁晓莹常常为了研究国外类似的产品通宵熬夜。

     “有时候我想研究某款国外的产品更透彻一些,就会假装客户给他们的销售打电话,但他们的工作时间是美国时间,我就得熬夜一直熬到12点、1点,到了美国的工作时间再去打销售电话,有很多问题想问,一打可能就一两个小时。这样两三点钟,三四点钟就很正常。”

    

     (熬夜打越洋电话中的翁晓莹)

     但是身体上的挑战还不是最严重的,翁晓莹表示心理上的压力更大。

     “创业和打工感受真的很不一样,作为公司合伙人的压力非常大,每天上班要面对那么多员工,我是要对他们负责的,而他们的背后又有很多家庭,很多人都是要养家糊口的。

     经常会觉得很难或者好像熬不下去了,但也要硬着头皮往前走。总之创业的艰难,没做过的人很难想象,但也是一个不断自我挑战的过程。

    

     三点一刻成立于2015年,最初做的是垂直于营销行业的开放平台,对接有营销需求的企业和专业的营销人,并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精准匹配,让营销广告人能够自由接单赚钱,同时也让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得到更匹配、性价比更高的营销服务。

     2019年,三点一刻在原先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将这种开放的平台模式从营销行业扩展复制到12个行业,推出新产品“技聊”平台,用户可以抛开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随时随地在平台上接收合适的工作项目邀请并获得报酬。

     企业也可以按需用工,快速找到最需要的人才。

     翁晓莹表示:"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许多企业都在寻求低成本高效率的灵活用人方式,最好能够根据实际的用人需求来招聘,随时使用随时停止或按项目雇用。

     有数据显示,到2025年,整个灵活用工行业的收入规模将达到120.4千亿。"

     基于此,三点一刻才正式将产品升级到“技聊”,并将开放平台的模式从原先的营销行业复制并拓展到其他行业,为企业市场部之外的其他部门也同时提供服务。

     在经济放缓的当下,这种“逆经济周期”的模式受到了热烈欢迎和追捧。

    

     (庆祝公司成立两周年)

     "如今,技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品链,包括PC端、APP、以及监督工作流程的PC端监屏软件。

     所有的流程都可在线上完成,包括线上发布需求,线上沟通、线上签约、线上执行、打款,签收和互评等,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寻求高效、精准、高性价比的服务,而平台也能帮助更多拥有专业技能的人获得更自由、更长足的职业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有技能的人都能充分发挥,实现自我价值,并在未来真正地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在很多人看来,媒体人的优势在于认识很多不同领域的人,在创业时,可以将人脉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事实也确实如此。

     但是,总有一些人是你没有接触到、但又希望接触的。

     "在创业之后,我想招一些人,也想认识一些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的人,但这并不容易。

     我有一个朋友,当时我就觉得他招人特别厉害,总是能快速认识不同领域的人。

     问他取经,他就说是在脉脉上'勾搭'别人认识的。"

     在朋友的推荐下,翁晓莹下载了脉脉APP。

     而在加入三点一刻之后,出于工作的需要,翁晓莹对于拓展人脉的需求更加强烈,希望认识更多营销和资本方面的人。

    

     基于此,翁晓莹开始深度使用脉脉APP,也开始在脉脉上广交好友,每天都囤一些人脉,方便有需要的时候联系。

     在翁晓莹看来,平时就应该注意积累人脉,这样在需要用人的时候才容易找到;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人脉,那么,等到想用人的时候,就只能感叹"人到用时方恨少"了。

     如今,翁晓莹已然成为了脉脉的重度用户,通过脉脉,也认识了越来越多的、不同领域的人。而在脉脉上认识的一些朋友,翁晓莹也会约其在现实中见面,或在工作中创造一些合作的机会。

     "总之,我越来越觉得脉脉好用,平时也会介绍给朋友使用,或者在微博上推荐,可以说,我算是脉脉的‘自来水’了。"

     聊到“职场是什么”的话题,翁晓莹认为职场其实就是一个可以不断发现真我的地方,尤其对她来说,她是一个极具好奇心的人,喜欢不断地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做一些新的挑战。

     在不同的挑战中,不断发现自己更大的潜力,并且迅速成长。

     “可能刚入职场你会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但当你不断地去尝试的时候,慢慢地就会发现你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你擅长做什么,什么是你的优势。

     成长也一样,你可能原来在进入职场前,虽然已经二十几岁了,但从心理上还是一个小孩,但在职场当中,你需要为自己负责,然后为公司负责,然后为客户负责,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整件事情,我觉得慢慢地就长大了。”

     无论是离开央视创办紫牛基金时,张泉灵所说的"生命的后半段,我想重来一次";还是离职腾讯时,雷建平所说的"想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和事业",无不都显示了创业浪潮如此汹涌澎湃,很难让人自已。

     而如今,翁晓莹也踏上了创业的新征程,身影越来越清晰,脚步也越来越坚定。

    

     2018年,脉脉将品牌使命更新为“成就职业梦想”。

     2019年,脉脉进一步丰富品牌内涵,以“职场就是两个脉字”传递“人脉连接机会、职脉打造自己”的双重价值。

     脉脉要做的不仅是帮助大家找工作促合作,更想帮助每一位职场人实现职场成长,达成职业梦想。

     即日起,脉脉正式启动“灯塔计划”。深度探索脉脉用户的职业成长故事,描绘职场真实一面,展现中国职人精神。

     如果您或者身边亲友,有或感人或励志的职场故事,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参与感动脉脉的职场故事,用你的故事照亮8000万中国职场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脉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