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朋友圈5大养生谣言,你中枪了么?第二条最坑人…
2021/6/7 16:50:11 中医学友会
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意即伏天养生做好了,一整年都少生病。于是伴随入伏,各种养生的传言满天飞。尤其现在这种微信、微博十分发达的即时通讯时代,社交信息传播非常迅速,面对朋友圈里的各种养生文章,我们要小心辩证才对。
01夏季喝中药会上火
关于这个,恐怕得有一多半人都这么认为的吧?但这种说法是毫无理由的。
中医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临床用药都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如果不经辨证用错了药,不只是夏天服错了中药可以上火,冬天用错了药同样也会上火。
中药有其独有的药性,所谓:寒、热、温、凉。中医对病人的辨析也是要区分虚、实、寒、热。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显然,中医临床是最讲究因人而异,对证下药的。
如果病人是热证,那么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中医也可以用凉药;倘若病人是寒证,即使是在炎热的三伏天,也可以用热药。
所以,中医治疗不分季节,重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选准药用对药,如果病人夏天患了寒病,也必须用热性药寒者热之。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准确,就不会出现吃中药上火的现象。因此,夏天生病要及时治疗,不要被这无谓的谣言而延误病情。
02藿香正气能解暑
中暑是夏季中的高发病,防治中暑,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喝藿香正气水。更有甚者,直接将藿香正气水当做夏天里的万能神药,头疼脑热、上吐下泻、咳嗽气喘无一不用!
藿香正气水配方以紫苏叶油、苍术、茯苓、半夏、厚朴,大腹皮等中药为主。
紫苏叶油用以解表去风寒;苍术、茯苓、半夏以祛湿;陈皮,厚朴,大腹皮导气行滞。其适应的症状一般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感冒。
所以因为风寒、湿、滞导致的各种中暑症状,使用辛温解表的藿香正气水确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而夏季大多数人的中暑是因为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的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以高热、口渴、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
很显然,用温热的藿香正气对治这种暑热是不对的。
03服中药不能吃绿豆
绿豆汤是夏季消暑解渴神器,并且做法简单,很多家庭都可以自行煮绿豆汤来喝。可是,在服用中药时是否还能够喝绿豆汤来解暑呢?
中医认为,绿豆其性寒、味甘,归心、胃经,有清热解毒、消暑生津、利水消肿的功效。
《本草纲目》中有“绿豆煮食,可消肿下气、清热解毒、消暑止渴”之说。《本草汇言》:"清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毒热"。众多记载都肯定了绿豆有清热解毒去暑的功效,但并没有绿豆不能与其他中药同服这一说。
那么,服中药时能吃绿豆吗?
对于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和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关:如患有中暑、咽喉疼痛、咳嗽且咳吐黄痰、口干、口苦、便秘等热症实症时,在服中药的同时服用绿豆汤(粥)或绿豆糕等,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服中药时能否服用绿豆,还和所服中药的药性有关:在服用黄连、黄芩、黄柏、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金银花、石膏等清热类中药时,可与绿豆同服,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在服用人参、黄芪、肉桂、附子、丁香、高良姜等温补类药物及桂枝、干姜、细辛等温经散寒类中药时,未经医生许可,不要擅自服用绿豆,以免降低药效,影响治疗效果。
最后,由于绿豆偏寒,对脾胃虚寒、身体阳虚者会有一定损害,如患有慢性胃肠炎、肢体关节冷痛、麻木、活动不利、腹痛、腹泻、痛经等虚症寒症时,在服用中药治疗的同时应禁食绿豆。否则,不仅会降低中药的药效,而且会加重病情。
04伏天喝羊肉汤
最近,微信朋友圈热传一则养生帖“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称三伏天吃羊肉、喝羊汤俗称“伏羊”,可以“以热制热、发汗排毒”。
羊肉,性温。它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等阳虚之人,确实能及时有效地补充体内消耗,对于一些体质虚寒及久坐空调房的人来说也比较适合。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夏季呈阳盛状态,喝多了羊肉汤或吃多了羊肉,反而会导致大便干燥、上火。因此,伏天喝羊汤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有发热、牙痛、口舌生疮等上火症状时,在伏天应尽量少喝甚至不喝羊肉汤。
05肾虚了就要壮阳
所谓春夏养阳,肾为先天之本,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于是整个夏天都充斥着补肾壮阳的广告,各种“妙方”霸占着我们的朋友圈,其实补肾≠壮阳。
许多人认为既然肾掌管着人体的生殖功能,那么用点增强性功能的药物肯定就能补肾。其实不然,从中医来讲,人体的肾虚分肾阴虚、肾阳虚,如果是肾阴虚而使用补阳药,反而会补出毛病。所以在不确定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的时候,别把补肾当成壮阳了。
此外,中医强调的脏腑功能的平衡,在应用补药的时候也多以温补为主,而“壮阳”药物多为药性猛烈的虎狼之药,长期服用有戕害人体正气的副作用。
因此,一旦大家出现“肾虚”,最好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依据个人的体质进行调养。
(图文源于网络,侵删)
知识拓展:
中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本医典圣经《黄帝内经》,堪称中国人的健康生活指导百科全书,它到底神奇在哪里?
在中医们眼中,它是中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本医典圣经。所有中医知识,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根源:
“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食疗、穴位经络、刮痧、针灸等治疗方法生物钟(天干地支)、四季养生、五脏调理、六邪驱除、七情控制、男/女人的生理周期抗衰老等养护方法
上面这些耳熟能详的养生方法,其实都来自于《黄帝内经》。只可惜很多人看不懂这本“天书”,错过了很多宝藏。
在此学友君为大家推荐的这本《白话皇帝内经》让您轻松读懂全书
▽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白话黄帝内经》原文选自公认最佳的唐代王冰编辑版本,完整162篇无删节。内页左边是原文,右面是白话翻译,下面有注释,读起来非常方便、直观。


该书更是由国家著名中医张登本,率领30多位专家,花了近10年功夫,对《内经》原著逐字逐句重新校订、翻译、注解。
往期热门推荐
RECOMMEND
夏季艾灸的6个忌讳,千万不要这么干!
人体第一“ 消炎穴”,就长在手上!
为什么背上长痘?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中医养生推荐健康分享需要“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