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2021/7/7 16:41:17 中医学友会

     每个脏器里都藏有一个“神”。神是什么呢?就是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当五脏生病时,实际上,它所对应的情绪也肯定受伤不浅。

     其实,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相通的。比如说,有的人经常性地头痛、没精神心里不舒服。

     但您如果把头痛治好了,精神自然会好,相应地,心里也会舒畅无比。

     01.没有心病,心肝脾肺肾才补得进去

     心脏掌控人的情绪。所以,心脏必须先稳定、平和下来,这样人才会长命百岁。

     《黄帝内经》讲:“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意思是说,如果心里不平静,人体所有的脏腑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眼下正是夏天,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自然界的四季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

     心对应“夏”, 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功能最强,此时利于人心脏的生理活动。

     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而夏季阳气极旺,烈日炎炎,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外发,伏阴于内,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饱满,情绪向外,使得“人与天地相应”。

     因此,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避免暑邪侵袭,避免热毒积于体内,建议可以适当多用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食材,或煲汤或泡茶,让自己清爽度过夏天。

     那么夏季养生具体该怎么养?看这里!

     02.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早起晨练养阳养心

     晨练促进阳气升发,但切记不要起床后立刻锻炼。建议适量饮用一杯白开水,再进行短时地晨练,运动不要太剧烈。

     午时养心宜小睡

     午时是指11时~13时,这个时候心经当令,是养心的关键时刻,最好的做法是小睡片刻。

     中医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宰。午睡不但有利于补足睡眠,而且能够增强体力、消除疲劳。

     下午喝杯养心茶

     夏季炎热,人体所需的钾元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易随汗液流失,所以夏季应多喝一些茶水,既可消暑又能补钾。

     傍晚放松利身心

     夏季心神易扰,养心宜静。夏季傍晚可以做一些伸展性、放松性的运动,以放松骨骼肌肉为主,可以促进夜间睡眠。

     运动方式推荐散步,或者做扩胸运动:双手上举过头,频率为每分钟10~15次即可。舒展肢体的运动能够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夜间养心要泡脚

     夏季湿气较重,湿邪最易侵袭人体的脾脏。湿邪困脾,久之易伤心阴。

     夜间泡脚配合按摩涌泉穴,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具体方法为先将双手掌搓热,以右掌按摩左脚涌泉,左掌按摩右脚涌泉。

     此外,养心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保持好心情、平和心态。

     炎热的天气难免使人心情烦躁,注意保持笑口常开,不仅有利于改善血管功能,还能协调人体各脏器,保你健康度过炎炎夏日。

     03.两种食材清燥气

     绿豆

     中医认为绿豆清热泻火,可促进机体正常代谢。

     金银花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

     04.牢记“三要三不要”

     要天天蔬果、不要油腻食物

     夏季蔬菜瓜果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市面上常见的苦瓜、冬瓜、番茄、丝瓜、南瓜、黄瓜、西瓜等都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胡萝卜、芒果、红黄番茄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天天食用,可增强免疫力。

     要注意的是,夏季如吃过多油腻食物则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有可能导致腹胀、不思饮食、疲倦感加重。

     要吃熟食、不要生冷食物

     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喜欢生吃一些蔬菜、海鲜等食物。夏季气温高,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容易繁殖,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很有可能会染上疾病。

     有人在天热时喜欢将一大碗冰镇啤酒、冰镇饮料一饮而尽,这种“过山车”式的降温行为会刺激脾胃,影响胃液分泌导致食欲减退,最终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腹部胀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

     立夏以后天黑得晚、亮得早,人们往往容易晚睡早醒,造成睡眠不足,白天容易出现“打盹”的现象。因此应根据节气变化,过规律的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

     条件允许的话,中午最好小睡一会儿,尤其是老年人可以通过午睡来补充睡眠。如果你没有午睡的习惯,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体力。

     关于夏季养生的知识,大家了解了吗?在这个万物生长、生命力旺盛的季节,养生防病可不能大意哦!

     (图文源于网络,侵删)

     声明

     如转载本平台内容须标明来源。

     本平台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往期热门推荐

     RECOMMEND

     为什么湿气重会发胖?看完这篇文章,恍然大悟!(附祛湿药方)

     这6种疾病冬病夏治正当时,快快收藏!

     艾灸长强穴,通络防痔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中医养生推荐健康分享需要“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