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秋老虎”!立秋后如何养生?注意这5件事就够了!
2021/8/16 16:43:07 中医学友会

     立秋过后,天气仍然炎热。

     尽管天气依然炎热,但终究进入了由热转凉的交接期,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养生宜“润”勿“燥”。

     按照四季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理论,立秋标志着阳气进入收的乐章。人体养生要跟自然界同步,起居、运动遵循收敛阳气的原则。

     除此之外,立秋养生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立秋养肺

     立秋的起居应该早睡早起,既顺应阳气的收敛,又能舒展肺气。

     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为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立秋少吃瓜

     谨记“秋瓜坏肚”。不论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

     夏季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会随之发生。

    

     立秋防燥

     秋天人们有时会感到烦躁,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

     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

     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立秋谨防“空调病”

     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持续开空调,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

     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立秋运动要适量

     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注意。

     注意运动前要有5~10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

     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在高温湿热中不宜剧烈运动。

     中华养生有一句名言:善养生者养心,不善养生者养形。

     这里所谓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中国文化中最常用的概念,即思想、意念、心理、情感的总称。

     养心的标准是把人的思想、意识、情感、心理等调整到最佳状态。

     如何将这四者调整到最佳状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调整好情志。

     如何调整好情志?道家养生的“养心六大法”可谓提纲挈领——心广、心正、心平、心安、心静、心定。

     立秋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寒,人的心情也会感伤,所以古人会说“秋之为气也,悲也”。

     这种情绪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

     所以,从立秋开始,要注意调养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的宁静,适当延长夜间睡眠时间;积极与人交流,进行户外活动,在娱乐中一扫悲伤,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收心敛神,既不受秋季肃杀之气影响而心神不属,也不要遗留夏季热燥之气而心神不安,而是要调适心情,乐观豁达,自然能够保持内心宁静,健康长寿。

     (图文源于网络,侵删)

     声明

     如转载本平台内容须标明来源。

     本平台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往期热门推荐

     RECOMMEND

     血糖新标准,不是原来的3.9-6.1,或许你血糖并不高!

     女人肾虚的七大表现!你有吗?

     骨刺产生的原因与预防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中医养生推荐健康分享需要“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