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排寒就晚了,这套排寒方案赶紧用起来!
2021/8/18 16:47:29 中医学友会
三伏即将结束,再不排寒就晚了!!
三伏天是天地间阳气最充足的时节,人体的阳气也达到高峰,体表毛孔大开,很多在里的寒、湿、痰被排出的几率就比平时更大一些。
就像晾衣服,大太阳底下暴晒几个小时就干透了。对于虚寒的、阳虚的、体内寒湿重的人,三伏天是个黄金调理期。
先来看看您是不是虚寒、寒湿、阳虚体质:容易怕冷,不敢吹空调,舌质淡,舌苔白,有齿痕,唇色不红润,容易手脚冰凉,有痛经,一吃寒凉的食物就腹泻,经常大便不成形或者便秘......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那你还等什么,三伏天里赶紧排寒!不管是寒在皮肤,还是在肌肉,解决它们的方式都是“解表散寒”,将寒气透过毛孔发散出去。
寒气入侵到皮肤:刮痧、搓揉大椎穴
头痛,或者头晕——寒气最先侵袭的位置
怕冷,出汗不畅——寒气导致毛孔闭塞
打喷嚏,流鼻涕——身体抵御外寒的反应
手脚冰凉——寒气影响身体气血运行
寒气入侵并停留到皮肤时,及时刮痧、搓揉大椎穴是最适合的的方法。

从大椎开始,沿着脊柱一直刮到命门的位置,督脉总管一身阳气,也是寒气最容易入侵的地方。刮痧能够疏通体表经络,使毛孔张开,让寒邪排出体外。
如果不会刮痧,也可搓揉大椎穴,一直到大椎穴微微发热为止,休息一会,再连续搓热两次。也有的朋友选择用吹风机吹热大椎穴,程凯教授还推荐可以洗澡时用温热水冲洗大椎穴,目的都是为了让大椎穴发热。当然,会艾灸的朋友可以艾灸大椎穴。
寒气入侵到肌肉:艾灸、热敷
肌肉僵直,如抽筋——寒气导致气机收敛
赘肉多,尤其是后背、大腿——寒气使气血变成废液
后背怕冷,腰酸背痛——寒气与湿气纠缠在一起的表现
关节痛,遇寒加剧——寒气导致气血运行受阻
如果寒气已经入侵并停留在肌肉时,最好借助药物来温暖经络,如此才能有效的排出肌肉内的寒气。

小编首推艾灸,艾草温通经络、祛湿散寒的力量非常强大!寒性体质或受到寒邪导致的病痛,不选择艾灸可就亏大了!
在三伏里艾灸,正好可以借助天地间旺盛的阳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小编推荐中脘、肚脐和关元,您也可以去咨询本地中医,辩证选择适合自己的穴位。
【注意事项】
寒性体质的人灸后可能会有排寒反应,如开始咳白痰、流清涕、大便变稀、某个部位冒凉气等,不必惧怕,如果没有其它不适,可继续施灸。
热证慎灸或不灸,如舌质红、舌苔黄、怕热、爱喝凉水、手心烫、大便干结等。
若灸后出现口干咽干、咽痛易渴、易出汗、大便干、眼屎多、眼睛红等上火、津液不足迹象,请暂停施灸。
《黄帝内经》记载:“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不方便艾灸的朋友,还可以热敷。用盐+艾草,是最好的选择。
艾草是纯阳之物,盐可通经络补肾阳,两者结合、加热后作用于肌肤,真是功效翻倍!
【制作方法】艾草和盐一起放入锅中炒热后倒入布袋中。也可直接把艾草和盐混合放入布袋,放进微波炉里加热15~30秒左右取出热敷。
【热敷时间】药包温度要高于皮肤温度才有效果,如果冷了就要再加热使用,可反复加热2~3次,不宜一次热敷太久。热敷时要谨防烫伤,可以先垫上毛巾来隔热,等热敷包温度下降了再直接放在皮肤上。
另外,三伏天也可以用艾草煮水泡脚来排寒湿。
每次用20-30克艾草,加入适量水煮开后放温,捞走艾叶,把汤汁倒入洗脚盆里,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以身上微微出汗为佳。
双脚泡在药汤里,能明显感觉到血流加快,暖意从每个毛孔进入身体,体寒、失眠、关节疼痛等困扰都会迎刃而解。部分人群泡脚的时候,会感觉膝盖很凉,说明体内的寒湿正在被逼出体外。
【注意事项】
气血亏虚的人,不能天天用艾草来泡脚,可能会头晕(泡脚后头晕的人,不妨在泡脚前后喝一碗红枣桂圆羹来缓解下,日常要注意补足气血)体内有实热的人不适合用艾叶泡脚。
秋天来了,三伏也快要结束了,体寒的朋友请抓住三伏的尾巴赶紧排寒吧!
(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声明
如转载本平台内容须标明来源。
本平台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往期热门推荐
RECOMMEND
小心“秋老虎”!立秋后如何养生?注意这5件事就够了!
艾灸的这些铁规,请一定要知晓!
立秋后培补元气,这个穴位是大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中医养生推荐健康分享需要“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