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炼金术与中国炼丹术的区别 | 短史记
2019/8/9 11:05:42 短史记-腾讯新闻

     隋风/文

     在外国的小说、漫画中,经常会出现一个极为神秘的职业——炼金术师。见到“炼金术”三个字,很多人都会联想起中国的炼丹术。

     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关注物质变化

     先来看炼金术和炼丹术各自的定义。

     在古代西方,人们认为金属是一种复合体,即由不同物质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那么只要改变某种金属中各项成分的比例,就能使之变为另一种金属。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不少人致力于将铁、铜等“贱”金属,变为昂贵的黄金,于是有了我们常说的炼金术。①

    

     图:1716年的一枚金质奖章,据说是由铅嬗变而来

     同时,炼金术师们相信,“贱”金属是不完美的,通过药剂(所谓“哲人石”)作用,成为黄金,才能恢复完美。他们由此推论,炼金术同样能治愈人体疾病,让人延年益寿。

     古代中国的炼丹术也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黄白术”,即通过药剂作用,将铅、锡等变为黄(金)、白(银)之物。炼丹家葛洪说,“真人作金,自欲饵服之致神仙,不以致富也。”意即,通过“黄白术”炼出的黄金,是为了服用成仙,而不是发财致富。

     另一部分是“金丹术”,指将黄金、朱砂、雄黄等,在炉或鼎中反复炼制,生成某种金、赤色化合物——“金丹”。炼丹家声称,服用金丹能使人长生不老,乃至羽化登仙。②

    

     图:葛洪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炼丹家

     炼金和炼丹的目标相似,但有所不同,前者关注现实的物质转化,后者则更在意虚幻的长生不老。两者手段也有共通之处,炼金术师和炼丹家们在对原材料进行炼制的过程中,都会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某些新物质。

     例如,汞和硫是炼金和炼丹都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按照炼金术的通行理论,所有金属都是由不同纯度、比例的汞和硫组成。通过不断实验,西方的炼金术师们注意到,汞有红色的硫化汞(丹砂)、黑色的氧化亚汞(甘汞)、白色的氯化汞(升汞)等;硫也包括黄色硫(硫元素)、红色硫(雄黄、雌黄),及白色硫(白砷)等。

     同样,中国的炼丹家们,很早就知道通过烧炼丹砂,可以得到汞。反过来,他们也用汞和硫磺合成丹砂,用汞、硫磺、盐、硝石炼制升汞(炼丹家门称为“粉霜”)等。③

     炼金术更“科学”

     炼金、炼丹的区别,主要在对物质的具体认识和操作上。

     首先,从实验工具上说,炼金惯用玻璃器皿,而炼丹常用的是丹鼎和陶瓷器皿。玻璃器皿最大的特点是透明,炼金术师用它可以方便地观察到正在进行的化学反应;炼丹家们受限于工具,无法直接观察物质的反应过程,只能借助想象,把反应过程神秘化。④

     观察对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时至今日,在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烧瓶、烧杯、试管等,无不是方便使用者观察的玻璃制品。

     其次,对于构成世界的元素,西方人曾认为是“土、气、水、火”,而中国人的总结是“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两种理论最大不同在于,“气”的有无。西方将“气”作为一种物质,炼金术师在实验中,会注意搜集气体;中国的炼丹家大都无视其存在。

     在燃烧硫时,炼金术师搜集到了三氧化硫气体,将它溶于水中,就得到了硫酸。由于对气体重视不足,中国炼丹家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⑤

    

     图:希腊人使用的蒸馏设备示意图

     第三,炼金术更加重视计量,注意记录反应前各种物质的配比,以及反应后生成物质的情况。比如,著名的阿拉伯炼金术师阿尔—拉兹,他记下的制备多硫化钙方法是:

     “取生石灰两份、硫磺一份,在重四倍的净水中煮解,直至呈现红色。过滤,再加水煮至红色。最后将全部滤液合并一起,加热蒸发,直至减到一半,即可使用。”⑥

     在现存的有关炼金术的大量手稿中,常见此类详细配方。不管配方正确与否,炼金术师都会标明反应物的质量、变化等,仿佛有一种自觉的科学意识。

     我们在唐代的《龙虎还丹诀》《九还金丹妙诀》中,也能找到一些详细列有原材料质量的配方,但在众多炼丹著作中,这仅仅是一种个别情况。⑦

     由炼金术到化学

     炼丹术在唐代达到鼎盛,并迅速走向衰落。其可能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服用金丹的危险性。白居易有一首名为《思旧》的诗,说韩愈、元稹、杜牧等人服用丹药,“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而他不食丹药,“老命反迟延”,成为长寿者。

     这种情况下,崇尚个人修养的“内丹术”崛起,传统炼丹家的活动空间急剧缩小。用学者朱诚身、杨吉湍的话来说,

     “中国炼丹术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处于经验技术阶段,在没有达到科学理论性阶段之前,由于内在发展动力的消失就消亡了。”⑧

     在中国的炼丹术式微后,西方的炼金术继续发展,出现了一批“现代”炼金术师。

     比如16世纪初的瑞士人帕拉塞尔苏斯,是“医疗化学”的先驱,他将炼金术的原理应用于医学,先从矿石中提取纯金属,再对它们进行蒸发、沉淀和蒸馏。帕拉塞尔苏斯研制的药品,率先在植物提炼物外,加入砷、铅、硫等金属元素。

    

     图:炼金所用设备示意图

     帕拉塞尔苏斯还提出,炼金术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把“贱”金属转变成黄金,也不局限于制造药物。在他看来,“把天然的原料变成对人类有益的成品的科学。”⑨

     此后,被后世称为化学家的炼金术师越来越多。他们从前人繁杂的手稿中,翻查有关采矿、冶金、合金制造、化学反应、制药等各方面的有益知识。⑩那些信奉神秘主义的炼金术师,或者借炼金敛财的骗子们,都在无意中推动了现代化学的诞生。

     注释

     ①(美)劳伦斯·普林西比:《炼金术的秘密》,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159、160页。

     ②容志毅:《中国炼丹术考略》,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1页。

     ③姚强:《在STS视角下的中国金丹术与西方炼金术比较》,西北大学2010年。

     ④张培富:《中西方炼金术起源的比较》,《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第2期。

     ⑤李晓岑:《中国金丹术为什么没有取得更大的化学成就》,《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第03期。

     ⑥(美)亨利.M.莱斯特:《化学的历史背景》,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73页。

     ⑦郭正谊:《从<龙虎环丹诀>看我国炼丹家对化学的贡献》,《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年第2期。

     ⑧朱诚身、杨吉湍:《古代中西炼金术之比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

     ⑨马龙闪、王维:《世界历史 第32册 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1年,第29页。

     ⑩(美)薇姬·莱昂:《西方古代科学与信仰趣事杂谈》,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年,第273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短史记-腾讯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