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骂曹
2023/3/23 23:00:00 美在高处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出戏,名叫《谗臣当道谋汉朝》。出自京剧《击鼓骂曹》,是其中最精彩的一个唱段,也是历代老生名家都会表演的一场。

     戏的主角是三国时期,一个叫祢衡的狂士。有多狂呢?他曾和孔融互捧胡吹。祢衡称赞孔融是“仲尼不死”,意思是你孔融就是当代的孔子啊;而孔融则回誉祢衡是“颜回复生”,意思是你就是孔子的大弟子颜回啊。

    

     俩人臭味相投,惺惺相惜。可偏偏就是祢衡这样一个狂人,被孔融引荐给了曹操。曹操自然知道祢衡是个目空一切,恃才傲物的家伙,所以就故意轻慢了他。

     这下可惹恼了祢衡。要不说他是狂士呢,祢衡一气之下他把曹操手下,有头有脸的文臣武将,都骂个狗血淋头。可曹操城府多深啊,面子上没有发火,却命祢衡去当个小鼓吏,借机羞辱他。

    

     祢衡也当然不是吃素的。在一次宴会上,曹操命祢衡击鼓时,他居然脱的一丝不挂,引得“坐客皆掩面”,一片哗然。祢衡还不解气,又大骂曹操“不识贤愚,不读诗书,不纳忠言,不通古今,不容诸侯,常怀篡逆”。把曹操也贬的一文不值。

     这段《谗臣当道谋汉朝》,就是祢衡在击鼓前,情绪激昂之下所唱。他越唱越快、越唱越高,将怒气节节上升,把尽情泄愤的情景表达得淋漓尽致。

     《谗臣当道谋汉朝》

    

     谗臣当道谋汉朝,楚汉相争动枪刀。

     高祖爷咸阳登大宝,一统山河乐唐尧。

     到如今出了个奸曹操,上欺天子下压群僚。

     我有心替主爷把贼扫,手中缺少杀人的刀。

     主席坐定奸曹操,下坐文武众群僚。

     元旦节与贼个不祥兆,假装疯魔骂奸曹。

     我把这蓝衫来脱掉,破衣褴衫摆摆摇。

     大摇大摆上中道,帐下的儿郎闹吵吵。

     你二人不必呵呵笑,有辈古人听根苗。

     昔日太公曾垂钓,张良拾履在圯桥。

     为人受得苦中苦,脱去了褴衫换紫袍。

     你二人把话讲差了,休把虎子当狸猫。

     有朝一日时运到,拔剑要斩海底蛟。

     休道我白日梦颠倒,时来就要上青霄。

     身上破衣俱脱掉,赤身露体逞英豪。

     怒气不息往上跑,你丞相降罪我承招。

     将身来在东廊道,看奸贼把我怎开销!

    

     今天选取的这个唱段,来自当代老生名家王佩瑜。我想即使不了解京剧的,对这个名字恐怕也不陌生。作为京剧大师余叔岩的第四代传人,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奇葩说》和《吐槽大会》的节目中,也圈了不少年轻人的粉。

     相比之下,认识余叔岩的反倒少了不少。作为京剧一代宗师谭鑫培的高足,余叔岩位列京剧界北派四大须生之首座。余派老生的突出特点,就是唱工精致,讲究吐字发声、四声五音、准确得当。

    

     其实这段《谗臣当道谋汉朝》,余叔岩也曾在天津唱过。当时,凡是唱京剧的演员想成“名角儿”,就必须过天津这关。因为天津的观众懂戏,品位高,容不得演员在台上出错。

     说到这里,还有个插曲。有一次,余叔岩到天津演出京剧《击鼓骂曹》。演到第三场时,余叔岩在幕内唱“谗臣当道谋汉朝,楚汉相争动枪刀”一句。

    

     按照传统唱法,唱完“刀”字之后,要有一个尾腔。可不知为何,那次余叔岩就没唱这个尾腔,这就把天津观众惹急了,整个剧场的观众都开始震天响地般嚷开了倒好。

     事后,余叔岩发誓再也不来天津演出。但是,第二年秋天,余叔岩还是来天津了,因为他太热爱天津了。

    

     那么,余叔岩被天津观众叫倒好的那个“尾腔”,到底错没错呢?在台湾学者李炳莘编著的《余派戏词钱氏辑粹》一书里,他提到了这个“尾腔”的问题,说“楚汉相争动枪刀”是西皮回龙腔,从结构上讲是不应该刹住的,余叔岩没唱出那个尾腔是不正确的。

     余叔岩是一个内心极其好强之人,从不肯轻易向任何人、任何事服输,但对于这个“尾腔”,他后来在教弟子《击鼓骂曹》时,却再也没这么教过。

     本文插图为关良作品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美在高处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