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梁祝有关的岁月故事
2023/3/30 23:00:00 美在高处

    

     1959 年 5 月 27 日,一个 18 岁的女孩站在上海兰心大戏院的舞台上,缓缓拉着一首悠扬的小提琴协奏曲。当最后一个泛音过后,台下一片寂静。女孩紧张得心扑扑直跳。这时,暴风雨般的掌声忽然响起,一直止不住……

     这首曲子就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台音乐会是后来更名的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这个女孩就是俞丽拿。

    

     当时的俞丽拿是个大二的学生,她谢幕了一次又一次,但是台下的掌声依然有增无减。如何收场?指挥与俞丽拿对视,她重新夹起琴,柔美的旋律再度响起。这就是《梁祝》的首演,完完整整地拉了两遍,长达 50 分钟。

     人们没有想到,在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从四根琴弦上竟然能流淌出如此柔美、贴近人心的江南曲调。人们更没有想到,《梁祝》的曲作者何占豪与陈钢,完成这部作品时只有 26 岁与 24 岁。

    

     20 世纪中叶,中国老百姓最常听的只有一种音乐,那种激昂的、嘹亮的与政治生活结合紧密的军歌式的音乐。在这种环境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奇迹。

     已有太多文章描述过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的诞生。1958 年,上海音乐学院的一个创作小组,准备创作一首民族化的小提琴曲。浙江越剧团来的进修生何占豪,提议把越剧《梁祝》改成弦乐作品,这一提议得到了校党委书记孟波的支持。

    

     然而,管弦系的学生演奏是没问题的,但是并不具备创作协奏曲的能力,于是正在作曲系念大四的陈钢加入进来。

     其实,陈钢起初并不情愿参加这个创作小组,因为那时候他正在准备他的毕业作品。而且生在音乐世家的陈钢,对管弦系的师弟师妹鼓捣的东西,多少还有点看不上。

    

     但是他的老师丁善德说服了他,丁先生说:“这部《梁祝》,是要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做好了,也可以算你的毕业作品。”于是,不会拉小提琴的陈钢,与越剧团演奏二胡的何占豪,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

     1959 年 5 月 27 日的首演,在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之前,一直站在幕后的陈钢心里还非常没底。直到听到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陈钢才热血沸腾了起来。首演获得了巨大成功。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下陈钢的父亲,那就是素有“歌仙”美誉的陈歌辛。当年,陈歌辛创作的歌曲,说是风靡全国一点也不为过。

     他的代表作包括《夜上海》、《恭喜恭喜》、《风雨中的摇篮曲》、《永远的微笑》、《玫瑰玫瑰我爱你》等,至今大家都耳熟能详。

    

     陈歌辛是一个涉猎广泛的杂家,他教育陈钢说,要用三只耳朵听音乐:“一只耳朵听古典音乐,一只耳朵听现代音乐,一只耳朵听流行音乐”,这种视野与概念的影响伴随着陈钢一生,对陈钢在作曲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或许正因如此,在《梁祝》之后,陈钢不断写作出脍炙人口的小提琴作品,如《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这些创作于“文革”中的作品,在那个年代也都大受欢迎。

    

     要知道,在那个特殊时期,国外经典作品被禁演,流行歌曲也不让唱。陈钢用他那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人们的关注点。

     “那个年代是抑郁的,我就写光明,写《苗岭的早晨》;那个时候是寒冷的,我就写温暖,写《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这些音乐温暖了一个时代的人的心灵,它们怎么会不受欢迎呢?”

     本文插图为艺术家手塚雄二作品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美在高处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