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夜曲,浪漫了一整个夜空
2024/4/1 美在高处
如果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那么夜曲就是情感的最好语言。大约在 1812 年左右,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创造了夜曲,召示着肖邦的到来。而肖邦发扬光大了夜曲,把夜曲发挥到了极致,也成就了夜曲的隽永流芳。
钢琴之王李斯特曾经这样说:“肖邦在所有《夜曲》所赋予的出类拔萃的灵感与形式,是我们永远无法超越或与之并驾齐驱的。”
可以说,肖邦的 21 首夜曲,包含了他短短 39 年生命中的全部。这里面有他的爱情、他的思乡、他的惆怅、他的快乐,甚至也有他的病态和他的苍白。聆听肖邦的夜曲,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活生生的肖邦,就在我们面前:那个藏在花丛中的“炮手”;那个忧郁却激情的诗人;那个贵妇日记里的“情种”;那个文弱又优雅的“浪子”……
著名作家肖复兴在他的《音乐笔记》中,谈到肖邦的夜曲时说:“即使是暴风骤雨,也被他一柄小伞统统收敛起来,滴出一支支雨珠项链。如果说那真是一种境界,便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果说那真是一幅画,便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在肖邦的夜曲中,有一半以上是题献给至亲好友的作品。也正因为如此,肖邦的夜曲浸透着浓浓的,真挚的情感。今天分享的这首《降 b 小调夜曲》,就是题献给了波列意夫人(Camille Pleyel,1788-1855)的一首作品。
肖邦初到巴黎时,使用的是一台笨重的伊拉德钢琴。想要弹奏节奏明快的乐曲,无法得心应手。于是肖邦的好友波列意夫人慷慨解囊,赠送了肖邦一台触键灵活的钢琴,而这台钢琴也伴随肖邦直至 1879 年辞世。肖邦为了感念这份友谊,便将这首《降 b 小调夜曲》题献给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美在高处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