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和“移民”,哪个更时尚?
2014/9/2 千人智库

     回国前夕,我只是跟美国的朋友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我要回国发展了”,却意外地见他们都带着羡慕的目光感叹“你一定在国内有好的机会了”。似乎在许多同仁的眼里,如今有本事的都想着回国,美国的吸引力已所剩无几——清新的空气、不太贵的教育和医疗养老,仅此而已。他们都认为,中国才是真正干事业和施展人生的大舞台,“海归”是一大批海外学子和华侨的“时尚”。

     然而,等我回到了国内,国内的老友一上来就问:你干吗要回国?尤其是京城那帮“洋小资”的朋友,他们对于我和我的家人的归来特别不理解。仔细了解之后,我才知道原来他们中的许多正忙着移居海外呢!

     一般情况下,移民的花费还不是小数目,投资移民花去好几百万都算是低的,至少得准备卖一套房子。钱还只是一方面,繁琐的程序更费时费力,中国这边的关过了,还有美国、加拿大那边移民局的层层审核。忙乎这些的动力何在?回答是:国内的教育、环境、食品安全、医疗等等问题都太突出,而他们十分向往是欧美那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福利,当然还有“人性化”的教育。对于国内的一大帮富人和中产阶级,拿绿卡还是入外籍,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时尚”。

     能够成为“时尚”的多半都有夸张的成分,冷静的客观分析还是必要的。从海外人士的角度理性地讲,“海归”确实是需要很大的魄力和勇气的,得有付出,得放弃美国相对优越而熟悉的环境。国内的机会是多,但大多数情况下,薪酬和职位是达不到在国外学习和工作多年的华侨所期望的。如果举家回国,国内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是否习惯?孩子能否适应从美国式教育到中国式教育的转变?配偶的工作事业问题又如何解决?

     而对于向往移民的富人和中产阶级,落户国外,多半就意味着在工作和事业上的告一段落,没有国内广阔的人脉和土壤,在异国重起炉灶,要想做大做强是相当难的。我看到许多曾活跃在国内的运动员、艺术家和作家学者在美国社会渐渐地变得默默无闻,顶多就是上一上非主流的华文报纸。况且,移民后的生活环境可能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世外桃源。近年来,美国的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费用大幅攀升,私立学校的学费多数都远远高于国内的一流大学。枪支问题、种族问题、金钱政治……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你的直面。

     什么东西都是需要试一试的,谁也难以料定机会如何落到一个人的头上。与其把“海归”和“移民”说成是一种“时尚”或者“潮流”,倒不如把它们看做一种“梦寻”。当年我选择出国留学,就是因为怀揣着一个理想:近距离地体验西方的思想文化。当然,在美国这样一个充斥着物质的社会,这种理想渐渐地受到“美国梦”的浸染:找份好工作,拿到绿卡或入美国籍,拥有自己的“single family house”。

     但一旦这些都拥有了,空虚之感便油然而生。

     如今,我的“海归”也算是另一种“梦寻”。不得不承认自己已不再是当年20多岁的毛头青年,心中虽还有志向,但被一大堆现实的考虑所搅扰。做个理想主义者需要强烈的执着和忘我的精神。但有时反问自己,“海归”不就是实现另一种人生的境界——对国家和社会做出更有影响的贡献么?

     现在“移民”一词在很多国人的心目中也是一种追求。过惯了国内的生活,想去体验海外田园式的环境,让孩子接受西方教育思想,他们的心情与我们当年出国时没有什么两样。对于他们,同样需要勇气,得牺牲一部分事业和工作,得在中年之际重新去适应异国的生活,其过程想必比我们留学时的走得更艰辛。希望这些努力最终能换来另一种自我和家庭生活的实现。

     在我眼里,“海归”和“移民”同等时尚。不漂洋过海,不会真正了解外边的世界;不踏回国门,也永远无法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愿这种双向的流动会让中国更加开放和大度,更加富强与文明。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千人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