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长答记者问,谈了哪些重大问题?
2016/3/11 千人智库

     高效引才,科学决策!关注请点击蓝色“千人智库”

     导读

     3月10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就“科技发展创新”的热点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屠呦呦拿了诺贝尔奖,国家怎么奖励?科研经费要增加,该怎么花?中国会不会有人机对战?一起看看科技部部长回应了哪些社会关切。

     一、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国家咋奖励

     针对去年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引发社会热议的问题,万钢表示,屠呦呦先生获得了诺贝尔奖,全国科技界各位同仁都感到十分振奋、十分高兴。屠呦呦先生经过40多年的努力,在青蒿素的研发、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我们所敬重的科技人员。李克强总理第一时间就向屠呦呦先生发去了贺信。在征得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同意后,用屠呦呦先生来命名我国科学家发现的小卫星,作为科技界对她为科学事业、人民生活改善所作出的贡献,做一个永久性的纪念。

     二、科研经费多了,该怎么用

     有记者问,如何用好未来几年大幅度增长的科研经费。针对经费的使用和支出问题,万钢称,我们高校和院所承担的研发项目大概有两类,一类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的科技计划项目,这些项目的管理首先要符合研发规律,能够激发起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近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一系列文件,重点解决科研人员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说研究生、外聘人员工资能不能在直接经费中开支,比如科研直接费用预算的调整,比如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费的调剂使用,包括科研人员的绩效激励,这些在文件中有明确规定。

     对于高校院所接受企业的横向委托项目,去年8月份通过、10月份颁布实施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案和最近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实施促进成果转化法的若干规定》,都明确规定属于市场委托行为。其实施按照合同约定和会计法的规定来做,而且结余分配可以按照科技成果转化法当中的约定来实施。政策已有规定,但是我从这次两会委员、代表的反映中感觉到,似乎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落实到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面的工作就是一步一步把它落实到位,使科研人员能够有获得感。

     三、科研成果怎么走出实验室

     记者还问到如何保证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万钢说,人大在去年2月份开始审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案,8月份二读以后通过,主要是在这几方面破除了障碍:首先,取消审批程序。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步骤,由高校院所自主决定转让。第二,收益权、分配权由高校自己按照规定程序自主处理。直接参与这些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可以享受转化受益的50%以上,这里特别提出“以上”。第三,要促进企业和高校的紧密合作,鼓励高校科技资源的开放,为企业提供技术的研发服务、检测、试验、咨询等一系列的活动,来推动技术创新领域成果的落地转化。最后还要加强技术市场的建设,培育一支既懂产业又懂科研的专门从事转化服务的队伍。为了落实这部法律,国务院最近又颁布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该规定也已经在网上公布。

     四、民企能否参与国家重大项目

     有记者问,“十三五”期间会有很多重大的工程和项目,但有些可能会涉及机密。国家部委是否会有政策允许民企参与这样的项目?

     万钢就此指出,这个问题要分两段回答。第一段,“十二五””期间我们实现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取得了载人航天、深海潜器、超级计算机等重大成果。很多朋友说,这些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其实重大项目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前些年黑龙江发大水,就是用资源卫星来监控,减轻了一些灾情。

     第二段可能就是军民融合。军民融合目前确实有一些协调不够、连通不够的问题,这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正在着力解决。我们会从高技术的战略布局,比如航天、潜海、超算,包括量子通讯、信息技术应用,来进行统筹布局,共同谋划。第二个是相互参与。我们已经有很多民营企业参与了国防装备的研究和采购。第三个要从科研设施的互通互用来促进军民融合。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即人才培养要促进军民融合。

     五、中国会不会有人机对战

     当被问及昨天的人机对战,万钢称昨天听到这个消息自己也很高兴,谷歌的AlphaGo和李世石九段对弈,获得了首场胜利,这次对弈一共要打五场,对后面的情况我们也很关注。我们国家在超级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前天,中山大学的罗校长对他讲了天河二号的应用,比如在地震模拟、大飞机设计、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筛选、宇宙起源模拟、广州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双创周时,百度的小度回答问题也是妙语连珠,我们的科技人员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努力,如果大家有时间,也可以按照兴趣,搞搞中国象棋的对弈,这一方面是一种新领域的尝试,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

     六、中国距离德国“工匠精神”有多远

     有记者问中国人如果要达到“德国制造”的工匠精神需要多少年?万钢认为,工匠精神实际上是一种敬业精神,就是对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锲而不舍,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对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放松。

     在当今这个创新时代,我们也要加强基础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使更多产业一线的工人能够得到更系统的教育,使质量为上的要求变成企业发展的文化,使每个人都把产品的质量和创新作为自身的需求、自身的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它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使每一个人都满意、都喜爱,这样品牌才能建立起来。

     来源:中国政府网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千人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