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齐聚合肥 最强大脑为创新创业建言献策
2018/1/22 千人智库

    

     导读

     上周末,“千人计划”专家合肥行活动让省城大腕云集。1月20日,“千人计划”联谊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近300名国内专家齐聚合肥。21日,合肥“创新之都”高峰论坛举行,潘建伟院士等专家学者掀起头脑风暴,为合肥发展建言献策。

     综合整理自市场星报、安徽商报

    

     1月19日至21日,“千人计划”专家合肥行活动、“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合肥举行,本次活动是经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三届执委会2017年秋季执委会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中央部委、省、市有关领导以及来自海内外的近300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到合肥参会。

    

     活动期间,近300名“智库”围绕合肥创新型城市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就经济发展、人才建设、科技创新、自主创业等话题进行互动交流。1月21日上午,“最强大脑”们举行了一次合肥“创新之都”高峰论坛,在“创新之都”高峰论坛上,中科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潘建伟从“爱因斯坦的好奇心”说起,回顾了量子发展的历史进程。谈到最新的研究成果,潘建伟介绍说,“我们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首次实现距离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并利用共享密钥实现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该成果标志着‘墨子号’已具备实现洲际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为未来构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

     “‘千人计划’中,有一批是像潘建伟这样搞创新的,还有一批是我这样搞创业的!”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姚力军说。“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这个词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很陌生。但如果提到芯片,如二代身份证里的芯片等,就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高技术的制高点,更是未来智能装备控制系统的核心。十多年前,中国还没有生产半导体工业用溅射靶材的先例。 2005年,姚力军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带领7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让第一块超高纯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产品在国内成功下线。凭借优良的质量,产品大量出口,宁波江丰成为行业内能与美、日跨国公司竞争的中国企业。“创业是一件豪迈的事情。现在,我们的工厂也在合肥扎根落户了,合肥的工厂正在安装设备阶段,未来必将大有作为!”姚力军说。

     【现场对话】

     吴晨:新西站将突出“站城一体”理念

    

     吴晨

     人物名片:北京市政协常委、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会长、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合肥南站就是我领衔设计的,传承了安徽历史,突出四水归堂五岳朝天的理念,而去年初,我还开始参与合肥新西站的设计工作。”来自设计界的“千人计划”专家吴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合肥西站将推出“第四代高铁车站”的概念,更倾向于车站枢纽和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

     吴晨说,合肥蕴藏了大量的科技思想和创新机遇,作为省会城市,发展速度十分可喜,特别是在创新上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未来在创新基础、创新平台等方面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

     “这次将进一步对合肥这座城市加深了解,加强学习。”吴晨介绍,2003年以来,他主持了中国四大枢纽火车站中的北京南站、广州南站和南京南站站房设计工作,之后又主持设计了合肥南站等站房设计工作。

     而在合肥新西站的设计过程中,他透露,将突出中国第四代火车站“站城一体”的设计理念,以城市设计为技术平台,构成以车站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空间网络,“形象更面向于未来,融入多种新技术,包括绿色建筑、智慧建筑以及多种高新技术等。”

     陈大可:合肥可在“创业”上多发力

    

     陈大可

     人物名片:卫星海洋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物理海洋学家。1989年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获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学研究所多尔蒂高级研究员和拉蒙特研究教授。2008年入选首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

     这一次,“千人计划”专家陈大可第一次来合肥,但对合肥的印象特别深刻,“之前听说合肥有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基础研究人员,我特别羡慕。”

     陈大可表示,合肥在国家大科学装置上发展迅猛,是全国科技创新的高地之一,引才方面做得特别好,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跟他所在的杭州相比,创业却显得稍微有些薄弱。

     “杭州创业者特别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更直接,所以合肥可以在创业上所发力,让创新和创业的关系平衡一点。”陈大可建议,中科大的吸引力很大,合肥可以此为契机,更多地引进创业人才,打造高端人才汇聚的基地。

     陈正哲:合肥文化原矿需要能工巧匠雕琢

    

     陈正哲

     人物名片: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院长。

     作为一名文化行业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陈正哲更希望,合肥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树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化艺术的发展对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人类的精髓,会永垂不朽。”陈正哲告诉记者,跟科技发展、经济发展不同的是,文化艺术发展会留下一些瑰宝,而且是永远不会淹没的。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最优势的资源,要把它挖掘出来,就像是宝石原矿一样,再请人精心雕琢,经过专家或专家团队的提炼,整合成一个文化特色,这样才会形成自己的文化自信。”陈正哲介绍,这其中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需要能工巧匠对素材进行雕琢和加工,“我看到合肥人认真、专注、热情,希望合肥文化艺术能蓬勃发展。”

     刘科:短时间内要关注化石能源清洁化

    

     刘科

     人物名片: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兼首席科学家。

     刘科是一名关注清洁能源的“千人计划”专家,他认为,华东地区存在雾霾现象,这是大气质量向我们敲起的警钟,“总的排放量差别不大,发生雾霾主要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刘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合肥经济发展到今天,更应该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容量的平衡,没有什么是比空气、水等更重要的。

     “太阳能、地热、天然气等所有的清洁能源都要发展,任何一种清洁能源都不可能形成主导地位。”刘科觉得,在10-20年时间内,化石能源不可能退出历史的舞台,所以应该着重解决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的问题,一方面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一方面重视化石能源清洁化,形成技术积累,共同为低碳环保做贡献。

     刘青松:合肥是个人才“强磁场”

    

     左二:刘青松

     人物名片:青年“千人计划”专家、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磁共振生命科学部副主任。

     刘青松不是合肥人,也没有在合肥读过书,2012年,学成回国后,他去了几个城市,就相中了合肥的“人文环境”。

     “合肥有科大,是个人才汇聚的地方,用另一句话打比方,合肥市人才的强磁场。”刘青松说,来合肥市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除了感觉到温暖外,也感觉到合肥乃至安徽对人才非常重视。

     用刘青松的话说,安徽是一个吸引人才的地方,可如何让更多的人才来合肥扎根?刘青松建议,在引才引智上的观念可以拓展,世界上有用的人都可以为合肥所用,把安徽迎客松的好客文化变成欢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合肥扎根,成为真正的合肥人。

     “我们小区有个外国人,想在合肥买房子却因为户籍制度买不了。”刘青松觉得,合肥可以改进相关户籍制度,让外国人更好更快地来合肥扎根。

    

     【“千人计划”简介】

     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08年12月,中央决定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用5到10年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有重点的引进并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截止目前,国家“千人计划”共分13批次引进7000余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科技创新、技术突破、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正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千人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