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亿的科学探索奖,能否改变中国青年学者的未来?
2018/11/12 14:16:25魏潇 千人智库

     导读11月9日,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邬贺铨、李培根、陈十一、张益唐、施一公、高文、谢克昌、程泰宁、谢晓亮、潘建伟等科学家,共同发起设立“科学探索奖”。

     转载自科研圈(ID:keyanquan)

    

     11月9日,腾讯公司在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向科学界投下了一枚“礼花弹”——马化腾与饶毅、杨振宁等十数位拥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科学家,共同发起设立“科学探索奖”,腾讯基金会将投入10亿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该奖项将于2019年开始首轮评选和颁布,旨在评选出50位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领域内表现优异的4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获得连续5年、每年6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奖励。

     据了解,科学探索奖的资助范围将集中在: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天文和地学、化学新材料、信息电子、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交通建筑技术、前沿交叉技术这九大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领域。它的初衷也很明确:支持青年学者,为他们“雪中送炭”。

    

     为了青年学者

     这并不是中国科学界内的第一个民间科学奖项,2016年诞生的“未来科学大奖”开创了企业家与科学家联手建立非官方科学奖项的先河。未来科学大奖分为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项,时至今日已经颁发了三届,目前共有12位科学家获奖,独享或分享了100万美元(约600多万人民币)的奖金。

    

    

    

     未来科学大奖历届获奖者。图片来源:未来科学大奖官网

     未来科学大奖的目的,是“奖励为大中华区科学发展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这12位已获奖的科学家也多为各自领域中的学术权威:光两院院士就有8人,占比67%,其中不乏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官方荣誉获得者。以今年获奖的7位科学家为例,他们年龄都超过了50岁,生命科学奖的三位获奖者更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成为了中科院或工程院的院士。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青年科学家的缺席:数学家许晨阳2017年获奖时36岁,看上去似乎是获奖者中资历最浅的“后辈”,但是他在2013年获得了求是杰出青年奖和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被评为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2016年获得拉马努金奖——这些成就,恐怕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在三十出头的时候达成。

     这样看来,准备只授予4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并且每年都计划评选出50名获奖人的“科学探索奖”,无疑是想为广大青年学者提供一个专属他们自己的“舞台”。根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内的优秀青年学者已经有一部分人能够在5年内获得1000万左右的研究经费支持,但这笔钱无法用来缓解他们面临的生活压力。对于他们来说,用一笔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奖金来填补这个生活中的“缺口”,可能是最为理想的解决方式。

     有趣的是,科学探索奖的发起人中,不论是企业家马化腾,还是饶毅、施一公、毛淑德、谢晓亮等著名科学家,都是(或曾经是)未来科学大奖的发起人、科学委员会成员或捐赠者。

     当科学家成为百万富翁

     假如,将来出现了一位未来科学大奖和科学探索奖的双料得主——那么 TA 最高可以获得总计超过900万人民币的奖金。青年科学家因此变成百万富翁,这在激励年轻人的同时,是否会造成不良影响——这会不会让一些年轻人用功利性的态度去对待科学研究?

     其实这个问题在2013年就引发过全球范围的讨论:当时号称科学界第一巨奖的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诞生不到2年,这个由俄罗斯互联网巨头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等知名企业家创立的民间奖项正以其300万美元的单项奖金及其堪比奥斯卡晚会的颁奖典礼轰动世界,甚至有人认为突破奖会威胁到诺贝尔奖的地位。

    

     国际上的一些科学大奖(数据统计于2013年)。图片来源:《环球科学》2013年9月期

     根据《自然·新闻》的报道,突破奖创始人米尔纳表示之所以设立高额的奖金,既是为了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创新进步,还是为了鼓励那些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科学家,让他们坚持下去不要放弃。

     而反对声音则表示获得这类大奖是概率极小的事件,它不能够左右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大部分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并不是为了赚很多钱——这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还有些人认为,既然设奖是为了鼓励创新、推动科技进步,那么把奖金直接投入科学研究的效果会更好。譬如2011年,身为遗传学家和企业家的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联手X奖基金会和英国美可保健公司,为最先准确测出100位百岁老人的基因组的团队提供100万美元的奖金。文特尔表示 :“通过奖励推动创新, 而不只是认可过去的成就,更令人兴奋。”

     不过,利用高额奖金激励事业刚刚起步的有前途的科学家仍然获得了大多数学者的支持。这个阶段正是科学家比较脆弱的时期,他们既要艰难地争取研究经费,又要努力支撑自己刚刚建立的家庭。让科学家可以由此获得解放,从而有精力去从事更多研究工作——这是花小钱办大事。

     相对起步较早的突破奖等国际科学大奖,不论是未来科学大奖还是刚刚设立的科学探索奖,都还处在一个“成长期”。中国科学事业能否从它们身上获得“动力”,青年学者能否借此机会改变自己的未来,都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研圈”。如需转载,请在“科研圈”后台回复“转载”,或通过公众号菜单与我们取得联系。

    

     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千人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