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上的今天 || Hello, VC !
2018/4/4 中科院理化所

     1932年4月4日

     查理·格伦金分离出维生素C

    

     美国化学家

     查理·格伦金

     Charles Glen King

     1932年的今天,美国匹斯堡大学的查理·格伦金教授和他的团队成功分离出了维生素C,并证明了它的构造。

    

     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素,然而,它的发现确实人类的一部血泪史。

    

     坏血病,在几百年前就被发现,由于以前对它发生的原因不了解,曾被称作不治之症,死亡率很高。

    

     在18世纪,在远离陆地、缺乏新鲜水果蔬菜的远洋航行的水手中,在长期困战的陆军士兵中,在长期缺乏食物的监狱和劳工营中,坏血病往往十分猖獗,很多人不幸死去。

    

     20世纪初,对坏血病的研究有了突破进展,人类确定它是因缺乏维生素C而起。

    

     萌萌哒~~(?ω?)

     1931年开始,查理·格伦金开始用天竺鼠来做实验,企图提取出柠檬汁内能够治疗坏血病的物质。

    

     这得耗费多少柠檬啊……

     1932年4月4日,他终于提取出了维生素C,并证明了它的化学结构为己糖醛酸。

    

     艾尔伯特·哲尔吉

     很快,匈牙利生理学家艾尔伯特·哲尔吉(Albert Szent-Gy?rgyi)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

    

     维生素C的发明和研究获得了193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奖项却只颁给了哲尔吉,理由是他对维生素C的后续研究更加深入。

    

     直到今天还有人为格伦金叫不平,认为他应该和哲尔吉共享诺贝尔奖。

    

     But…科学史上的争议又何止于此…牛顿和莱布尼茨因为微积分的发现权导致几十年的恩怨,成为科学史上的著名公案。

    

     但是,我们会永远记得这些科学家,永远记得他们对全人类的贡献。

     好了,今天的推送就到这里。小长假即将开始,大家在好好休息的同时,记得多吃水果蔬菜补充VC哦~

    

     参考:

     “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

     百度百科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中科院理化所”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理化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