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变异奥密克戎,这次是否用封国?
2022/2/28 偶尔治愈

    

     11 月 29 日,在日本读大三的中国留学生如凯,看到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新闻后,立即感觉寒假回家过年的计划泡汤了。也是在当天,日本宣布「封锁国境」,30 日起暂停外国人新入境。

     「从大一新生算起,已回本国的同学都不能入境,我们也在等学校消息。」如凯说。

     新冠疫情再起波澜,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防控态势或将更严峻。11 月 28 日,世卫组织在致成员国的技术简报中指出,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相关的全球总体风险,被评估为“非常高”。

     不少人在社交媒体哀叹: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目前,日本、以色列、摩洛哥等国已采取暂停外国人入境等措施,想以此将奥密克戎挡在国门之外。

     但情况也未必有那么糟。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李兰娟均表示,其危害性还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判断。

    

     奥密克戎是「毒王」吗?

     据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截至目前,香港已出现 3 例奥密克戎感染病例。11 月 29 日公布的一例奥密克戎感染病例信息显示,病人是 37 岁男性,11 月 24 日从尼日利亚经埃塞尔比亚,搭乘航班飞抵香港。

     今年11月24日,南非首次向世卫组织报告了 B.1.1.529 变异株。短短两天后的 11 月 26 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称,决定将新冠病毒 B.1.1.529 变异株列入为最高级别的「需要关注的变异株」(VOC),并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

     奥密克戎引发了许多人的担忧。在网络上,不少媒体、自媒体将奥密克戎称为「毒王」。

    

     图源:IC photo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媒体表示,奥密克戎的刺突蛋白突变的数量是前所未有的,其中一些突变令人担忧。奥密克戎有很高风险使全球范围内感染数量激增。不过,目前还没有出现与新变种有关的死亡病例。

     针对奥密克戎,国家卫健委 11 月 30 日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解答说,目前,全球尚无奥密克戎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数据。但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时具有前 4 个 VOC 变异株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玛(Gamma)和德尔塔(Delta)刺突蛋白的重要氨基酸突变位点,包括增强细胞受体亲和力和病毒复制能力的突变位点。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数据显示,奥密克戎病例数激增,部分取代德尔塔变异株,传播力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包括钟南山、李兰娟在内的专家认为,对于奥密克戎,公众不用过于惊慌和担忧。

     香港大学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 11 月 29 日对「偶尔治愈」表示,香港新增的奥密克戎病例属于突破性感染,患者此前已在非洲接种过新冠疫苗。这能说明奥密克戎毒株具有免疫逃逸的潜力,但并不意味着疫苗 100% 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无效,「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低」。

     「香港 3 个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中,有 2 个无症状,1 个是轻症。从报告数据看,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患者没有病得很重,也没有出现很多死亡病例,多是无症、轻症病例。」金冬雁说。

     当地时间 11 月 26 日,从南非飞往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两架航班上,600 多名乘客中有 61 人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其中至少有 13 名乘客确诊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

     对此,金冬雁分析,奥密克戎毒株在南非并未占据优势。「在全世界范围内,奥密克戎毒株还处在传播的早期,出现的都是一些散发病例。所以是不是有原来设想的那么严重,还要打一个问号。」

     南非专家的说法,也印证了金冬雁的分析。

     首先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南非医生 Angelique Coetzee 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表示,她最早在 11 月 18 日时就发现,有些患者的症状与感染了德尔塔变异株的患者症状非常不同,不过都非常轻微。她接诊的感染者中多为轻症患者,出现了干咳、喉咙发痒、乏力等症状。

     南非流行病学专家 Salim Abdool Karim 也表示,虽然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所在的豪登省出现了较多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例,但与许多欧洲国家相比,南非整体的感染率仍较低。

    

     会全球大流行吗?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已蔓延至全球多个国家。

     目前已有 17 个国家及地区出现了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以色列、南非、西班牙、英国、瑞典以及中国香港等。

     公众关切的一个问题是,它是否会取代德尔塔成为下一个优势毒株,并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

    

     当地时间 2021 年 11 月 28 日,意大利罗马,民众接种新冠疫苗。

     图源:IC photo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对媒体表示,病毒变异是客观规律,病毒为了适应环境和人体,更好地生存下来,会发生变异甚至进化,有可能增强传播力和毒力,增加致病性,但变异也可能相反地减弱致病性。

     香港大学教授金冬雁告诉「偶尔治愈」,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非洲南部传播范围有多广、所占比重是多少,需要尽快进行溯源,调查清楚。因为,目前尚不了解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传染性、免疫逃逸能力如何,「短的话 2 到 3 个星期,长的话 4 到 5 个星期,就能做出清晰的判断。」

     金冬雁认为,此前贝塔、伽玛毒株也具有免疫逃逸能力,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最后都在和德尔塔的较量中处于下风,最终无声无息。德尔塔病毒在美国传播速度很快,在短时间内成为了优势毒株,而奥密克戎的传播势头更像贝塔、伽玛变异毒株,且现在全球各地对其保持警惕,「严防死守,也能起到作用」。

     金冬雁说,最坏的情况是奥密克戎像德尔塔那样大流行,也具有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但就算是这样,不需要很长时间,针对它的疫苗也能被研发出来。而且病毒传播力越强,致病性很有可能就越差,因此民众不需要过度忧虑其「大流行」的问题。

     「现在要做的就是加强疫苗接种工作。以我国内地为例,要加快对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速度。因为新型的变异毒株,很可能是从免疫缺损病人的体内变异出来的,」金冬雁说。

    

     疫情阴影下,还能出入境吗?

     肆虐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此次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出现后,以色列、日本、摩洛哥等国相继宣布封锁国境,直接受影响的就是留学生群体。受各地政策影响,不少留学生今年恐无法出境。

     今年 11 月 8 日,日本放宽了入境政策,开始对留学生发放签证。已推迟半年入学的卡卡马上着手准备签证材料,并挑好了在日居住的房源,一次性交付了 35 万日元的房租。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出现后,日本开始暂停外国人新入境,卡卡赴日必须延后了,只能跟房东再交涉退租事宜。此外,他也不得不再次做好延迟毕业的打算。

    

     11 月 30 日,日本东京街头戴口罩的人们。

     图源:IC photo

     在金冬雁看来,如果能做好防控工作,并不一定要采取封锁边境的措施。

     「以香港为例,做到来一个检测一个,早发现早隔离,切断传播链,那么这就是一条病毒传播的『死胡同』。外防输入必须做到位,不能懈怠,这也符合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常态防控的要求。」他说。

     张文宏在其发布的微博中也说,奥密克戎对中国目前还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中国目前的快速响应与动态清零策略,是可以应对各种类型的新冠变种的。

     面对人们对奥密克戎的担忧,国家卫健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解答说,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

     专家称,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开展病毒基因组监测。上述措施将有利于及时发现可能输入我国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此外国家卫健委也建议,减少非必要的出入境。

     对于中国这次是否会采取一些边境限制的问题,11 月 29 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注意到有关新冠变异病毒的情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始终密切关注全球疫情形势变化,对来华人员采取科学的、必要的防御措施,并保持动态调整。

    

     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有效吗?

     世界卫生组织将奥密克戎变异株确定为需要密切关注的毒株,这意味着,世卫组织认为它可能具有更高的传播力,或者提高重症风险,或者降低目前诊断、疫苗和疗法的有效性。

     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否会影响我国接种疫苗的有效性?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认为,冠状病毒有 2.99 万多个碱基,目前奥密克戎有 30 多个变异,「还不算大,不必惊慌,要继续加强监测和测序」。

     李兰娟还说,新冠病毒一直都在变异,我们应该持续性加强针对新冠新变异株疫苗和药物的研发。

     美国药企莫德纳(Moderna)公司 CEO 斯特凡·班塞尔(Stéphane Bancel) 11 月 30 日公开表示,现有疫苗在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时可能「没那么有效」,不过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数据,来支持这一观点。

     班塞尔在另一次采访中说,他们不排除针对此次变异研发新疫苗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南非首先被发现和报道,并不代表这一毒株是在南非演变形成的。变异株的发现地,不一定是起源地。

     国家卫健委的通报说,奥密克戎变异株存在其他多个可能降低部分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的突变。突变的叠加,可能降低部分抗体药物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效力 。但奥密克戎对现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基因组分析显示,它的突变位点,并不影响我国主流核酸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文中如凯、卡卡均为化名)

     撰文:李华良、潘闻博、杜雪涵、刘树琼、杨宇英子、张瀚允

     监制:李晨

     首图来源:IC photo

    

     参考文献

    

     1、新华社, 11 月 29 日,《关于奥密克戎,卫健委权威解答来了》

     2、新华社,《多国升级防控措施!奥密克戎为何“需要关注”?》

     3、WHO 世界卫生组织:奥密克戎(B.1.1.529)的分类:SARS-CoV-2 值得关切的变异株

     4、澎湃,11 月 29 日,奥密克戎,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最新研判

     5、新华社,11 月 30 日,《世卫组织:奥密克戎风险非常高 接种疫苗是王道》

     6、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46036

     7、http://www.ftchinese.com/interactive/54988?full=y&exclusive

     8、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5kz5eeSary

     9、http://newsxmwb.xinmin.cn/world/2021/11/30/32072445.html

     — Tips

     如果您有与医疗健康相关的线索

     或与疾病、衰老、死亡有关经历

     欢迎投稿给我们

     邮箱:features@dxy.cn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偶尔治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