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群体,每年「消失」5 万人
2022/3/16 11:30:33 偶尔治愈

    

     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村医这一群体正在逐渐流失。

     很长时间以来,村医都在农村医疗救治的第一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这种作用正逐渐被削弱。据国家卫健委披露的数据,近年来,中国的村医群体正以每年 5 万人左右的数量不断缩减。

     「近些年,村医流失严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待遇不好。」河南省某乡村村医陈晖(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早在 1993 年,陈晖就成了当地的一名村医,至今他仍是这个村子唯一的医生。近 30 年的村医职业经历,让他感触最深的变化是,村医越来越难了。「本身待遇就不高,『半医半农』的身份也很尴尬,还要承担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人员『断层』很严重。」

     村医的相关问题一直是历届两会的热议话题,今年也不例外。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两会期间,已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此发声,纷纷呼吁完善村医的补贴机制、解决村医养老难题、健全村医在职培训机制等。

    

     2021 年 5 月 10 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镇柯思村,乡村医生柯森海在上门巡诊,为村民检查身体。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老村医在流失, 新村医留不住

     「过去的村医大多是『子承父业』,很多是祖祖辈辈都从事这份职业。」陈晖说,现在他认识的同行里,基本没有这种情况,年轻人都转行了。很多村子仅有 1~2 名村医,大都以四五十岁甚至更高龄的人群为主,二三十岁的村医很少。在离他不远的一个将近 5 万人口的小镇上,下面有 19 个行政村,共有二十多名村医,其中仅 3~4 名在 40 岁以下。

     2021 年 7 月 13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0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 年底,全国 50.9 万个行政村共设 60.9 万个村卫生室,相较上一年减少了 7000 个,相较 3 年前(2016 年)则整整减少了 3 万个;平均每个村子卫生室人员数不足 3 人。

     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2016 年至 2020 年期间,乡村医生的数量持续下滑,这 5 年时间,从 2016 年的 93.3 万人下滑至 2020 年的 74.7 万人,减少 18.6 万人,其中 2018 年相较上一年大幅减少 5.6 万人,创下近几年的下降峰值。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曾对村医人数锐减做过调研。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村医老龄化现象较为普遍,40 岁以上的乡村医生占了大多数,还有不少 60 岁以上的,每年都有村医因年龄原因退出工作;此外,由于待遇低、无编制、养老退休缺乏保障,使得一些年富力强的村医流失。

     现在的村医大多以公卫服务为主,给村民看病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整理门诊病例和药品记录、健康宣教、各种慢性疾病管理、每个月对贫困户进行家访(测量血压、血糖等指标)……这些也都在村医的工作范围之内。做了这么多年村医,陈晖基本上是 24 小时连轴转,无论多晚,只要有人来看病,都要及时接诊。

     与此同时,村医工作强度大且考核要求高,基本没有抗医疗风险的能力,加上社会上普遍认为村医无前途,年轻的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不愿意进入村卫生室工作。

     据报道,2020 年 5 月 18 日,甘肃省卫健委在官网公示了一份 2015 年至 2019 年期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违约名单。在这份名单中,5 年间共有 251 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违约,占总违约人数 65%。

     河南省通许县、黑龙江省依兰县等地都曾曝出过村医集体辞职事件。2019 年,河南朱砂镇 36 名村医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贴迟迟未能发放,发出一封集体辞职信,这次「集体辞职」几乎涉及了朱砂镇下辖的所有村,该事件一度引发广泛的舆论关注和媒体报道。其实扩大范围来看,在村医每年平均 5 万人的流失数量背后,这只是一个缩影。

    

     湖北宜昌,村医正在给老人看病。

     图源:视觉中国

    

     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在医改以前,村卫生室的药品采购由村医自己做主,根据村里患者的使用情况,采购药品的范围广、品种多,医生的主要经济来源除了服务费,药品差价获得收入是村医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推行后,村卫生室只能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村医因为在医疗体系中级别低,只能开少量的简单用药,无法再靠药品加成作为收入来源。

     而这直接影响的就是村医的「钱袋子」。

     目前村医收入主要来自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补助、药品零差价销售后的基本药品补助、村卫生室建设补助等。数据显示,大部分村医的年收入在 2 万元左右,还有部分村医月收入仅有 400 元,一年不到 5000 元。很多地方的村医没有基本工资或定额补助,只能依靠公卫经费、基药补助、诊疗费和务农来维持生计。

     陈晖每个月收到的补贴费用会根据治病的人数有所变化,并不固定。「因为这些补助费用不足以支撑家庭生活开支,很多村医都是『半医半农』,家里种了几亩地,出不了门,也就一直做下去了。刚毕业的年轻人不一定能养活得了一家人,这就导致更多的年轻人踏出这个行业。」他说。

     「以前大部分的村医是赚钱的,如今全国大约 60% 的村医都达不到『有钱可赚,有饭可吃』的水平,形势非常严峻。」医药专家史立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实行零差价售药后,村医的收入骤降,各项补贴也不能及时发放到位,两三个月、1 年甚至 2 年拿不到工资,并不是新鲜事。

    

     重庆黔江,村医行走在去往村民家的崎岖山路上。

     图源:视觉中国

     严格执行基药目录,也催生了另一个问题——很多地方出现「少药」现象。耿福能在调研中发现,基药药品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药品价格异常变动导致村医用药过于局限,很多村医的设备还局限于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这「老三样」,往往导致误诊漏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乡村医生执业存在专业能力欠缺、基本医疗设施配备缺失等在内的多个问题。2013 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严格医生依法进行乡村医生的准入管理,乡村医生必须具备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获得相关执业许可。

     这意味着,如果村医不考证将会被淘汰。陈晖说,他认识的一名 60 多岁村医仍在学习,准备参加乡村全科医师考试。像他这样早在 1992 年就拿到乡村医师证的一批人,也需要重新统一考试。

     「提升村医的专业技术能力非常必要。」史立臣说,目前村医整体的诊疗能力十分有限,对于医疗行业的前沿动态和重大医疗技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了解。遇到一些重大疾病,村医基本上是让病人直接到县级、市级医院诊治。

     不过,培训也并不总是那么行之有效。一些村医表示,有的培训方为了应付差事而草率为之,临床实用技术少,对村医诊疗帮助不大,导致村医不愿意参加培训。

     数据显示,2018 年国内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者占比仅 26.4%,在西部仅 19.5%,许多偏远贫困地区很少有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耿福能在调研中发现,乡村医生队伍广泛存在学历较低,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较低、技能配置不能满足临床所需的情况。

     「因为受限于地域差异和医疗资源等客观因素,村医更多的是在一些常见病上发挥力量,例如指导高血压患者用药、肠炎、腹泻、腰腿疼痛等。」陈晖说。

    

     浙江金华,村医给从田间回来的村民量血压。

     图源:视觉中国

    

     应逐步纳入体制内

     今年 50 多岁的陈晖到 65 岁才能退休,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取 300 元(国家最低生活标准)的补贴费用,一年下来才 3600 元。这对于需要养家糊口的村医来说,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现在需要让大批的村医先活下去,但现状是在很多农村地区,连最基本的补贴工资都保证不了。」史立臣说。

     2020 年,史立臣曾与一名西北地区的村医交流,这名村医当时表示,不奢望能保证每个月的工资,1 年的工资到头来能发下来就不错了,养活一家人都费劲。后来这名村医从村医群体中退出,自己开了私人诊所。「这种情况并非个例。」他说。

     去年 11 月 10 日,中国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的吴华章等人发布过一项《我国乡村医生流失现状研究》的研究。这项对全国 6 省(江苏、福建、吉林、江西、陕西、云南)12 县的村医队伍现状进行调研,每个省按经济发展水平高低选取 2 个县,一共调查了 12 个县。

     在 2554 名在岗村医中,有离职意愿的共计 1541 人,占比 60.3%,收入满意度是影响其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收入低、医患关系紧张、工作强度大则是导致离职的主要原因。另外,调查地区近 5 年村医流失 499 人,流失率为 10.7%,且流出的村医中超过 60% 的人有初级及以上职称。

    

     安徽六安,村医划着小船为留守在岛上的老人出诊。

     图源:视觉中国

     「政府村医管理政策体系的不完善是村医流失的根本原因。」研究人员指出,村卫生室既不能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卫生事业单位,也不能简单划为个体户。村卫生室下面的村医虽然负责整个村的医疗卫生服务,但政策上仍将其置于体制外,对其的劳务补偿也采用「补助」而非「工资」的形式发放,医保、养老等保障也由于无单位挂靠只能参照普通农民身份参保。这些都是导致村医对其待遇不满进而辞职的原因。

     「政府应逐步将村医纳入体制内管理,多措并举切实提高村医收入。」该研究团队建议。

     「如果村医的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和解决,直接伤害的将是整个农业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在史立臣看来,中国基层医疗的「底盘」非常大,远超城市三甲医院的体量。从这个层面看,村医的存在对基层医疗的意义和价值很大。

     史立臣认为,应该进一步明确村医的工作是什么,很多形式性的事务不应该被列为其工作事项,例如去各家各户一一登记填表等,这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有效时间。他建议,国家或地方医保局可以统筹整个村医群体的收入状态,统一发工资,让这些村医自负盈亏。此外,可以考虑逐步取消对基药目录和药品零差价的限制,这样才有利于盘活整个乡村医疗。

     耿福能也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应明确乡村医生身份,让村医走出「半医半农」的尴尬境地;将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统一管理。提高村医基本工资待遇,从而吸引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进入村卫生室工作,为农村基层卫生事业注入新鲜血液,牢固农村基层卫生网「网底」。

     记者:牛荷

     值班编辑:王琳

     首图来源:视觉中国

     — Tips

     如果您有与医疗健康相关的线索

     或与疾病、衰老、死亡有关经历

     欢迎投稿给我们

     邮箱:features@dxy.cn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返回 偶尔治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