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超高赞热帖:“花1500元买一条牛仔裤的中产,才是真的悲哀!”
2022/11/24 22:00:00 实用商业心理学

     点上方实用商业心理学 , 回复"3030"

     获取「20节人际高手课:如何用朋友圈赚钱」

    

     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热门话题: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是怎样的?

     有一条点赞数超7万的网友@喜喜,分享了一个自己看到的故事。

     下图是故事主人公发在某社交平台上的一个计划表。

    

     看到这个计划表,我以为这又是一个关于抠门行为大赏的故事。

     没想到越看到后面,竟然越发感动起来。

     因为这个网友的省钱行为,并不是简单的抠门,或者是把节俭当成是一种有趣的挑战,他竭尽所能地省钱,是因为真的很穷。

     他的父亲身体不好,母亲长期住院,以至于他白天上班,晚上摆摊,还要去医院照顾病人,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思考如何赚大钱。

     所以,他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很多节约的方法。

     比如,为了节省房租,就租一间简单的毛坯房,为了节约出差费用,就带上帐篷去出差的城市露营……

     但生活的重担似乎并没有将他压垮,在他贫穷表象的背后,你能看到他闪闪发光的心。

     仔细看他的计划表,你会发现,虽然按照他的食谱做出来的食物没有美味可言,但他节约得很聪明,不仅省钱省时,还兼顾了营养,更像是一份非常健康的减肥食谱。

    

    文 | 飞白

     来源:精读(ID: Jingdu999)

     他有一个小堂弟,有一天想要吃披萨,他就带上钱,带上小堂弟,到处找披萨店。可是落后的小县城,找不到一家披萨店。

     于是他就买来各种材料,在简陋的条件下为小堂弟做了一个中国版的牛肉披萨,小堂弟、亲戚们,病房的病友们吃了都赞不绝口。

    

     最让我感动的,是关于他的另一个故事:

     有一天他的亲叔叔打电话来,说路过他家,会进去坐坐。

     他和妈妈就想去超市买点水果点心来招待客人,但爸爸死活不同意,为了省钱和他的妈妈吵了起来。

     最后他只好从空荡荡的冰箱里,拿出两个快烂的苹果和一根黄瓜,找来菜刀和剪刀,参照网上的教程,现场制作了一个果盘。

    

     叔叔问他,这个果盘叫什么名字?

     他苦笑着说,叫兔子吃草。

     虽然贫穷,但他一直努力把生活过得体面,你真的很难从他轻描淡写的叙述中,感受到他对生活的厌倦和失望。

     因为他一直都秉持着这样的信念:纵使老天爷给了我一个苦涩的柠檬,也别放弃,因为我可以把它榨成柠檬水。

     01

     2018年,一部叫做《生活万岁》的纪录片在中国上映。

     摄制组用了3个月的时间,记录了15个普通人的生活:失恋的舞女、高空擦玻璃的“蜘蛛人”、自己患癌还给病重孩子扮小丑逗乐的青年医生、在亡妻坟前朗诵朴素情书的抗战老英雄……

     他们的生活充满艰辛、苦涩、无奈,但他们每个人都在默默坚持着、热爱着这样的生活!

    

     导演任长箴在拍完这部片子时说: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别狭窄的角落,眼前只有自己的生活,和认识的三五个人,大千世界里别人都怎么活?你可以看看这片子。

     你不要以为故事里的人都是穷人,有时候,他们所拥有的财富比你多得多。”

    

     有一对盲人夫妻,靠街头卖唱为生,奶奶最爱唱邓丽君的歌。

     虽然外面的光照不进他们的世界,但他们却活成了彼此的光源,心里一直装着彼此,在逆流的人生里自顾自快乐。

     在丈夫心里,妻子是个小朋友,赚到一张新的5块钞票,都可以很开心。

     在妻子心里,丈夫是个保护她的战士。

     下大雨时,爷爷会掏出雨伞,撑好递给奶奶说:“你这个人最怕下雨了。”

     回家时,爷爷会跟奶奶唠叨:“棍子拿在左手,不要拿在右手,注意旁边的车子”。

    

     中秋节这天,夫妻俩特意买了啤酒和肉庆祝节日。

     饭桌上,两人碰杯碰了好半天才碰上。

     但他们仍然觉得,这就是他们最好的生活。

    

     爷爷很豁达地说:

     “我们有幸来到这世上,就是来享受快乐的”。

    

     还有一位上海的老母亲,为了帮儿子还债,卖掉了自己唯一的房子。

     除此之外,她每天还要出去卖油墩子(上海的一种点心),一个只卖几块钱,这样慢慢用赚来的钱还债。

     生活如此艰难,她也不忘心中简单的梦想:换一张大一点的床,去一趟北京看看毛主席像。

     我觉得她比我们很多人都幸福,因为在他们看来,艰难的生活,也可以很有趣。

     他们能够感受快乐的点很低,总能轻易抓住身边的小确幸,享受生活的甘甜与温暖。

    

     02

     《生活万岁》的另一位导演程工在采访中被问到,下一部片子准备拍什么时,他说,下一部打算拍中产,因为在他看来,中产是一群更悲哀的,欲望更强的人。

     “你要花1500块钱买条牛仔裤,这就挺悲哀的。我要花70万买一台车,我们辛苦了一辈子都买不下一套房子,我们天天跟转笼里的耗子似的,你说这不是最大的悲哀吗?”

     谁说不是呢?一旦上了那个不停转动的轮子,就再也下不来。

     供房养车会成为“房奴”、“车奴”,甚至养孩子也能成“孩奴”。

     一个“奴”字,足以让白领中产们疲于奔命。

     而众“奴”加身的白领们,有多少是真正幸福的呢?

     经济学上有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意思是:

     消费者在消费逐次增加同一个单位的消费品时,体验到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十分饥饿的时候,看到包子会非常想吃。

     吃完第一个包子后,我们会感觉它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但吃到第8个的时候,不但不会觉得好吃,可能还会觉得恶心。

     也就是说,每一个包子带给我们的效用和满足感都不相同,第一个包子带来的满足感和效用最大,然后依次递减。

     将这条经济学定律用到描述“幸福与金钱的关系”中也非常适用。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物质产生幸福感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想要拥有与以前同样水平的幸福感就得赚比以前多很多的钱。

     经济学家Daniel W. Sacks通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对财富是越来越贪婪的,不是增加一块钱的收入,就会增加一块钱的幸福感。而是财富必须成倍增加,才会产生与以往相同的幸福感。

     所以说,“等我有钱了,我就能幸福”这句话,实际上并不成立。

     与其在追求更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中迷失自己,不如降低欲望,提升幸福的能力。

    

     03

     那些生活在底层的穷人,之所以能够轻易感受到幸福,是因为他们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这种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乐观的心态,将境遇转逆为顺。

     比如,环境重塑就是他们常常会用到的一种心态改变方法。

     《心态制胜》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农民,养了一头老驴。驴子掉进了农民的井里。

     农夫听到那头驴的呼救,经过简单的评估后,他觉得这头驴和这口井都不值得他花费时间与精力。

     于是叫来自己的邻居,告诉他们事情的经过,并请他们帮忙铲土,把老驴埋在井里,使它不用再感受痛苦。

     起初,驴子强烈地反抗。

     但是当农夫和他的邻居们继续铲土,泥土击中驴子的后背时,一个念头击中了他。

     土落在驴子的背上,它会把土抖落,然后上一个台阶……

     没过多久,那头被折磨得精疲力尽的老驴胜利地从枯井里走了出来。

     看似埋没它的举动实际上救了它,这一切都是因为它处理逆境的方式。

     心理学家史华兹有一个“史华兹论断”,说的是:所有的坏事情,只有在我们认为它们是不好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成为不幸事件。

     往井里填土,可以是灾难,也可能是转机,关键是我们怎么想、怎么看。

     就像那些底层的穷人们,你看到的是贫穷,但他们看到的,尽是生活的点滴美好。

     命运给他们安排了一道窄门,门里一片漆黑,他们却能一边摸黑走着一条看不到未来的路,一边把自己变成光源,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既没有光鲜亮丽的工作,也没有高远伟岸的志向,却活成了我们羡慕的样子。

     《三十而已》片尾的煎饼摊一家,就是这样的存在。

    

     他们是最底层最普通的家庭,妈妈摊煎饼,爸爸送快递,一辆小小的流动推车,一间简陋的出租房,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他们没有顾佳、王漫妮体面光鲜的工作,生活的艰辛刻在他们粗糙的脸上,但你始终都能看到他们春风满面的笑容。

     顾佳十分疼爱儿子,为他背债买豪宅,放下尊严去讨好楼上的太太。

     煎饼摊夫妇也疼爱儿子,但他们无法给儿子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就用自己的方式给予爱和关怀。

     妈妈一天要摊无数个鸡蛋,自己不舍得吃一个,但她会把用过的蛋壳仔细地倒一倒,将里面残留的蛋清一点点聚在一起,煎给儿子吃。

    

     爸爸会在送快递的途中来看望儿子,给儿子一本亲手做的小画书,让他心满意足。

     他们给孩子的爱,一点也不比顾佳少。

     出租屋里,一家三口会轮流当理发师,开心地笑成一团。

    

     所有他们一家三口的画面,都让人心头一暖。

     看到他们这一家,你会发现,生活还有另一番样子。

     周国平曾说:“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愿你我都能发现身边的幸福,把简单平凡的生活过圆满。

     - The End -

     *作者:飞白,精读主创,个人微信公众号:飞小白有话说(ID: feixiaobai2018)。本文首发于精读微信公号(ID:jingdu999)

    

     樊登,一年读50本书,公司年收入过亿。

     为什么拆书市场会那么火爆?

     因为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需要从书籍中汲取知识,但是没有那么多时间专注看书。

     学读书变现,却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只要有书,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课程安排

    

    14节读书变现课系统学习,读+写+练三管齐下九大技巧+三类书实战↓不怕你学不会,就怕你错过它↓

     14节读书变现课

     学完马上赚回本带100倍利息↓就一步,迅速成为别人口中的佳话!↓

    (课程可永久保存,随时回放)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实用商业心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