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夜解封: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样
2022/12/2 17:19:15 爱天涯学地理

    

     粉丝福利:关注本微信号后在后台回复:高中地理,高中历史,高中政治等高中xx,即可获取相应学科高中全部电子课本。回复:国家地理,可获取国家地理杂志电子版1-12期。

    

    

     作者 | 刘娜

     首发公众号 | 闲时花开

     广州大面积解封的消息,一夜刷屏。

     据了解,11月30日下午,因疫情被封多天的广州市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从化区等多区,陆续发布解封通告。

     街头红色挡板被当即拆除,不少核酸点已悄悄撤掉,密接可以居家隔离,高风险区只封控单元楼,商场也不再看核酸报告……

     闻讯,很多群众跑上街头,振臂欢呼:“解封啦,解封啦。”

     喜悦之情,堪比过年。

    

    广州多区解封@网络

     大数据平台显示:

     广州多区解封后,旅行平台搜索量骤增300%以上,周边景点浏览量增长255%

     从广州出发的航班、火车票搜索量,也出现暴涨。

     不仅仅是广州。

     重庆、北京、郑州、武汉等很多城市,也同步调整防疫政策。

     这?

     是要完全放开了吗?

     不。

     解封不是躺平。

     调整防疫措施,也不是选择放任不管。

     而是在国家“20条优化措施”的框架下,因地制宜地推行“个人防护,拒绝聚集”的防疫举措。

     是以更人性化的抗疫,让更多人得到出路,看见希望。

     大疫三年,事情正在悄悄起变化。

     这是怎样的变化?

     大政方针方面,咱不懂,也不能乱说——说不好就被封文。

     但心理情感层面,咱可以聊聊,这里面藏着时代选择和人心背向——

     01

     大疫三年,

     从集体到个体,都苦不堪言。

     疫情三年,我们的心理,大致经历了这么三个阶段:

     2020年,是恐慌中带着小兴奋。

     因为对病毒未知,而新冠的传染性又特别强,李文亮等医护人员的去世,还有素昧平生的同胞,痛失至亲至爱后传来的遥远哭声,都让我们在恐惧悲恸中,觉得病毒太可怕,太狡猾,太防不胜防。

     但恐慌中,又夹杂着那么一丝小兴奋。

     这兴奋,是往常波澜不惊的生活,突遭改写人类命运的大事件的小振奋。

     这兴奋,也是疲惫不堪、连轴运转的琐碎日子,因疫情和封控不得不摁下暂停键,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喘口气、歇歇脚的小确幸。

    

    武汉封城@工人日报

     2021年,是迷茫中陷入焦虑。

     我记得疫情最初爆发时,我们媒体爱说的一个词,叫“拐点”。

     我们特别爱听这个词,因为它代表高峰之后,终于迎来了病毒开始屈服的低谷期,我们有望在“拐点”之后,解封,出行,恢复正常生活。

     但渐渐地,“拐点”这个词就消失了。

     一同保持沉默的,还有那些曾经时不时给我们带来“好消息”的科学家和专业人士。

     疫情反反复复,神出鬼没,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断升级换代,毫无投降迹象。

     我们很多人在反复封控、反复停工、反复停课的无休止拉锯战中,陷入了间歇性抑郁:

     一会儿乐观地预测,疫情很快就能结束了。

     一会儿又悲观地叹息,疫情估计这辈子都不会结束了。

     2022年,是肉体和精神的耗尽。

     古人说,大疫不过三年。

     所以,2022年,我们一开始是充满了极大期待的。

     期待这一年的某一天,我们一觉醒来,得到一个确切的好消息:

     新冠病毒已经彻底从这个世界消失,或已彻底被人类制服。

     我们怀着这极大的热望,盼着这一天快点到来。

     没想到,等到的却是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

     病毒以加速度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次变异,全国很多千万级人口的城市,疫情不断出现。

     我们又回到了原点:

     城市停摆,快递停运,学校停课,人们停工……

     百姓苦,国家难,所有人被病毒折磨得筋疲力尽,所有人都焦躁不安。

     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开始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苦涩味道。

     从植物动物,到大人孩子,都在不自由中,变得不舒展。

    

    排队做核酸,成了日常生活的标配@网络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是质疑,更是呐喊。

     抱怨,厌倦,怀疑,愤怒……

     种种负面情绪,开始滋生蔓延,并投射到距离我们最近的那些人身上。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好人。

     但三年疫情,让我们都变得易怒易躁,情绪败坏,疯疯癫癫。

     这种情绪,是情绪基础,也是如今政策一步步优化的现实语境。

     02

     大疫三年,

     痛苦中,我们也被病毒驯化。

     私下里,我和朋友们讨论疫情结束后的生活时,曾开过一个玩笑:

     “等疫情结束了,我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吃啥就吃啥,想见谁就见谁,不需要做核酸,也不需要看绿码,更不需要戴口罩,会不会还不习惯?”

     没想到,朋友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说:“肯定不习惯。”

     这让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赎》中,那句经典的台词: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

     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

     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这就是驯化。”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新冠肺炎,相当于把整个地球的人类,都关进了一座不自由的监狱里。

     我们都逐渐被驯化:

     层层加码的某些基层抗疫人员,之所以引起公愤,是因为他们在驯化中,习惯了“严防严控”那一套。

     而就算国家优化防疫政策,我们可以慢慢走出家门,依然有不少人希望待在屋子里,不要出来。

     他们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个服刑一辈子不愿出狱的老人一样,在被驯服的习惯里,认为只有监狱才能给他安全感。

     一想到这一点儿,我就很伤感:

     这世上最无形最可怕的东西,就是潜移默化的驯化。

     所以,就算疫情结束,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漫长时光的修复,才能渐渐找到自洽的自己。

     这样的我们自己,不是2019年之前的自己,而是穿越暴风雨之后,比2019年更沉实的我们自己。

     03

     大疫三年,

     活着,才是大于一切的终极愿望。

     大疫三年,民生维艰。

     确切地说,是普通百姓太难。

     城里的普通百姓,要还房贷车贷,要给孩子缴学费,带老人去医院,还要提防自己人到中年,不能倒下。

     这哪一项,不需要钱?

     农村的普通百姓,不管是种粮种菜,种花种果,还是牧羊喂猪,目的都是销往城里去,挣点血汗钱,供得起一家老小的吃饭穿衣。

     因为疫情,村庄静默,道路封控,连田地都没法去,又如何把辛辛苦苦操劳一年的粮食、蔬菜、瓜果和牲口,换成钱?

     世人慌慌张张,都为那碎银几两。

     偏偏那碎银几两,能解万般惆怅。

    

    农民因为菜滞销而崩溃大哭@网络

     2022年,活着,挣钱,吃饭,已经是普通人最迫切的需要。

     抗疫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让更多人活着,而不是把人死死控住。

     疫情早期,我们采取严防严控,是为了大多数人更好地活着。

     现如今,奥密克戎的致病率已经呈几何级数下降,但它带来的次生灾害正毁掉很多人的活路。

     为让更多人活下去,国家才不断优化抗疫政策。

     只是,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多,脆弱人群基数大,医疗基础设施不完善,新政策落地需要时间,国家调整步子要缓慢。

     我们要给国家耐心和时间,不要被情绪裹挟、被别人利用。

     国家也会给我们保障和托底,不要再给外人可乘之机,也不要让更多人丧失希望。

     04

     大疫三年,

     极端事件,破坏了宝贵的信赖。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心。

     这人心,体现为两种:

     一种,是为了金钱和利益,大发国难财的那种歹人之心。

     比如,近段时间频频暴发的核酸公司造假事件。

     为了金钱和利润,他们故意搞乱疫情,甚至扩大传染,只为利用动乱和纷争,实现资本利益的最大化。

    

    刚刚石家庄一核酸公司又曝造假丑闻@网络

     一种,是最听话最懂事的百姓,为了抗疫一次次退让,一年年忍耐,一回回牺牲,一遍遍服从大局。

     他们原本相信万众一心,相信同仇敌忾,相信善良诚实。

     但,不断曝光的层层加码和核酸造假,让他们曾信誓旦旦的信念,开始一点点瓦解。

     甚至陷入绝望崩溃中。

    

    中国百姓,是最听话的人民@网络

     这两种人心的碰撞,也推动了国家防疫政策的调整:

     不能再让资本为所欲为,浑水摸鱼,草菅人命。

     也不能再让百姓信念丧失,信心倒塌,信赖难再。

     失望和崩溃,是一件件小事叠加的。

     信心和希望,也是一件件细节构筑的。

     从现在开始,亡羊补牢,维护民心,善待弱小,才能渐渐重塑信赖。

     05

     大疫三年,

     我们失去甚多,也得到甚多。

     2019年的时候,我们怎么也无法想象:

     不久后的某天,我们最大的心愿,并不是挣多少钱,有多少套房,开什么车,而是毫无顾忌地自由出行,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

     2022年年底,我们再回首看2019年:

     三年前坐飞机见的人,跑到美食街吃的美食,出门旅行看过的风景,以为岁月永远都这么静好的心愿,竟然成了灰色记忆之前的黄金时代。

     大疫三年,我们失去了很多,包括物质的损耗,精神的蹂躏。

     但我们也得到很多,包括对无常的接纳,对当下的珍重,对父辈的理解:

     原来,所谓岁月,都是苦难和辉煌共同编织的历史。

     原来,所谓人生,都是闯关和忍耐共同写就的传奇。

    

    新冠时代的爱情@网络

     大疫三年,一切都已改变。

     我们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和书写者,也势必成为子孙的领路人和守望者。

     但愿,不管时光过去多少年,我们都记得这些恶意与善意、绝望和希冀、极寒与极暖交织的日子。

     这些日子里,有足以警世的教训,也有足以传世的厚德。

     — E N D —

     -END-

     下载本系列资源

     长按二维码加入知识星球即可

     加入后请联系微信:ly591921299 入群

    

     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如侵权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下载海量资料请加QQ群:45557625。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爱天涯学地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