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吃一次鱼最好?答案是……
2022/6/24 19:55:00 腾讯医典她知

    

     鱼,是个好东西。

     但我们或许并没有吃对它。

     你吃的什么鱼,每周吃几次,每次吃多少,是怎么做的?

     这些,都关系到你的健康。

     近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联合发布“吃鱼建议”,把怎样健康吃鱼说得明明白白。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提醒:本建议说的鱼是广义的鱼,将生物分类学的鱼和虾、蟹、贝类统称为“鱼”)

    

    

     因为,吃鱼的好处太多了!

     很多你都不知道?

     好处1:

     鱼肉的营养太丰富了,相比猪肉、鸡肉更有优势[1,2]

     ①优质蛋白质高(15%~22%),口感柔软细嫩,比畜禽肉更好消化;

     ②脂肪含量低(1%~10%),主要是有益健康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欧米伽3脂肪酸(包括DHA和EPA),有助神经系统发育,还有助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硬化;

     ③矿物质(铁、钙、锌、碘、硒等)含量多,还是维生素B12、维生素A、维生素D、胆碱的好来源。

     好处2:

     “多吃鱼的健康饮食模式”有助[1]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促进骨骼健康,减少髋骨骨折的风险;

     降低超重和肥胖的风险;

     降低结肠癌和直肠癌的风险;

     降低死亡风险,延长寿命;

     ……

     (“多吃鱼的健康饮食模式”,除了要经常吃鱼类之外,还要摄取充足的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全谷物,也要有适量的乳制品、瘦肉和禽肉、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好处3: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适量吃鱼带来额外的好处:

     对于孕妇、哺乳女性、婴幼儿,鱼类能提供支持胎儿和婴幼儿大脑发育所需的关键营养素,尤其是欧米伽3脂肪酸[1]

     一项针对中国学生的调查发现,吃鱼的儿童,智力评分更高,睡眠更好[3]

     华中科技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吃鱼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4]

    

     吃鱼的好处不止这些,相关研究还有很多,说不定过两天科学家们又有了新发现。

    

     人无完人,鱼也一样。

     生活中的鱼类,做不到“出淤泥而不染”。它们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富集水体中的污染物,尤其是甲基汞。

     甲基汞进入人体后,排出速度非常慢,长期接触过多会导致蓄积性毒害,对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20世纪50年代,日本“水俣病”事件就是甲基汞导致的[2]

     “吃鱼建议”提示,一定要选择汞含量低的鱼。

     根据甲基汞含量的高低,将鱼类(包括鱼和贝类)的安全性分成3个等级[1]

     最佳选择:低汞,每周可以吃2~3份。

     _

     良好选择:汞含量略高于前者,每周只能吃1份。

     避免选择:汞含量较高,能不吃就不吃。

     (1 份怎么计算?大人小孩都不一样。我们会在后文解释。着急的可以直接下滑到part5查看?)

     3个安全等级的鱼类清单(根据FDA推荐)

     (不要看到很多不认识的鱼类就担心,后文还会给到中国人常吃的鱼类清单哦~)

     最佳选择

     鳀鱼、大西洋黄鱼、大西洋鲭鱼(青花鱼)、大口黑鲈(加州鲈鱼)、金线鱼、鮰鱼、蛤蜊、鳕鱼、蟹、淡水小龙虾、比目鱼、黑线鳕、无须鳕、鲱鱼、美洲龙虾、梭鱼、牡蛎、日本鲭(鲐鱼、青花鱼)、淡水鲈鱼、澳洲棒鲈鱼、鲽鱼、青鳕、三文鱼、沙丁鱼、扇贝、鲥鱼、对虾、鳐鱼、香鱼(胡瓜鱼)、舌鳎鱼、鱿鱼、罗非鱼、鳟鱼(淡水)、金枪鱼(罐装)、白鲑鱼、狭鳕(明太鱼)

    

     良好选择

     竹荚鱼、水牛鱼(牛胭脂鱼)、鲤鱼、智利海鲈鱼/南极犬牙鱼(银鳕鱼)、石斑鱼、大比目鱼、鲯鳅、鮟鱇鱼、岩鱼、裸盖鱼(银鳕鱼)、红鲈鱼(羊头鲷)、隆背金鲷、康氏马鲛鱼、条纹鲈(海水)、方头鱼(大西洋)、长鳍金枪鱼/白金枪鱼(罐装、新鲜、冷冻都可以)、黄鳍金枪鱼、海鳟(石首鱼科)、白姑鱼

     避免选择

     大西洋马鲛、马林鱼(旗鱼)、大西洋胸棘鲷、鲨鱼、剑鱼、方头鱼(墨西哥湾)、大眼金枪鱼

     结合我国的测定数据,中国人日常吃得最多的水产品,推荐如下:

     每周可以吃2~3份的鱼类:带鱼、草鱼、武昌鱼、小黄鱼、鲽鱼、河鲈鱼、罗非鱼、鲟鱼、鳕鱼、三文鱼、沙丁鱼、对虾、扇贝、鱿鱼、虾蟹等。

     每周可以吃1份的鱼类:海鲈鱼、鲭鱼、石斑鱼、鲷鱼、大比目鱼、银鳕鱼、黄花鱼、青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

    

    

     所谓“1份”鱼类的数量,因年龄而不同。

     (注意,建议里所说的1份,指的是烹饪之前的生鱼的重量)

     1.普通成年人

     建议进食量:每周吃2份鱼类,也就是两个手掌心大小。

     成年人的1份大约120克(4盎司),大约是成年人掌心大小。

    

     (来源:美国 FDA 官网)

     2.孕期及哺乳期女性

     建议进食量:每周吃2~3份“最佳选择”鱼类,或者每周1份“良好选择”鱼类。

     注意:是二选一,不是“和”的关系。

     3.幼儿及儿童

     建议进食量:每周2份“最佳选择”鱼类。不要吃“良好选择”鱼类。

     1~3岁,约30克(1盎司)

     4~7岁,约60克(2盎司)

     8~10岁,约90克(3盎司)

     11岁及以上,约120克(4盎司)

    

     (来源:美国 FDA 官网)

    

     要想从吃鱼中获得好处,烹调方法很关键。

     1

     推荐做法:清蒸、烤箱控温烤制、电压力锅炖煮

     清蒸是最好的选择之一,可以保存鱼里的欧米伽3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

    

     包起来用烤箱控温烤,或放在电压力锅里密闭炖/烤,也是不错的方式。

     2

     不推荐的做法:明火烤、煎炸

     尽量不要明火烤制,以免产生多种致癌物质[5]

     油煎、油炸等方式也不推荐,因为高温下,欧米伽3脂肪酸被大量破坏[6]

    

     红烧、做汤,一般要先用油煎,建议少放油,煎的温度尽量低,时间尽可能短。

     温馨提示:

     淡水鱼一定不能生吃!

     可生吃的海水鱼,一定要到可靠的商家购买。

     不推荐孕妇和儿童吃生的鱼类和水产,包括寿司和生鱼片也不能吃。

    

     (熟的三文鱼味道也不错哦)

    

     (感兴趣的可点击查看更多阅读)

     Q1

     海水鱼和淡水鱼,哪种更好?

    

     从营养角度来看,两者差别不是很大。

     尤其是大家普遍关心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含量,它的高低不完全取决于是河鱼还是深海鱼,主要与鱼的品种有关。

     比如,鳗鱼的DHA含量高达471毫克/100克,比小黄花鱼、带鱼、海鲈鱼、鳕鱼等海鱼都高。鲈鱼、鳙鱼、鲶鱼、鲢鱼等所含的DHA也较多[7,8]

     因此,大家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就好。

     Q2

     有没有办法减少汞的残留?

    

     很遗憾,清洗或烹调方式,并不能减少汞的残留量,因为它分散在鱼的体内,而且非常稳定。

     减少鱼类汞摄入的唯一方法只能是:按照上面的建议,从“最佳选择”中选择安全的鱼种,并控制进食量。

     Q3

     不在列表中的鱼能吃吗?

    

     能吃。

     尽量选择体型较小的、处于食物链底端的鱼,比如淡水鲈鱼、草鱼、武昌鱼等。

     Q4

     鱼的哪个部位不能吃?

    

     “最佳选择”和“良好选择”列表中的鱼,无论鱼头、鱼皮、鱼籽等部位,都可以吃。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鱼胆是有毒的,不能吃。比如鲫鱼、草鱼、鲤鱼、青鱼、鲢鱼、大头鱼、鲮鱼等,其胆汁中有一种名为“鲤醇硫酸酯钠”的毒素,毒性很强,加热也不能让其失活[9]

     鱼胆位于鱼的腹部,一般呈淡淡的青黄色或青黑色,在烹调前一定要将其清除干净,注意不要弄破。

     Q5

     可以用鱼油代替吃鱼吗?

    

     不能。

     鱼油补充剂中只含有欧米伽3脂肪酸,不含蛋白质、欧米伽6脂肪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孩子的健康发育,离不开这些营养素。

     因此,建议还是通过吃鱼的方式,来获得包括欧米3脂肪酸在内的各种营养素,而不是单纯服用鱼油。

     另外,关于鱼油对健康的益处仍存在一定争议,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服用鱼油能提高儿童智商”的说法。

     Q6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给宝宝吃鱼?

    

     婴儿6月龄左右、开始添加辅食后,就可以吃鱼了。

     千万记住,要把鱼刺去干净,别扎到宝宝。

     给小宝宝吃鱼,鱼肉要切碎一些,慢慢吃,避免呛咳、窒息等风险。

     记得转发到朋友圈哦~

     审稿专家

     陈舜胜|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主任、教授

     参考文献

     [1]https://www.fda.gov/food/consumers/advice-about-eating-fish

     [2]中国营养学会编著,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2016)[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 Pennsylvania U O . Weekly fish consumption linked to better sleep, higher IQ, Penn study finds.https://www.nursing.upenn.edu/details/news.php?id=991

     [4] Wang Y, Liu K, Long T, et al. Dietary fish and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take and cancer surviv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Jan 24].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22;1-17. doi:10.1080/10408398.2022.2029826.

     [5]杨月欣,葛可佑著.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6]李楠楠,范志红.烹调加工对鱼类营养价值的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02):82-85.

     [7]杨月欣主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编著,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M].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

     [8]祖丽亚,罗俊雄,樊铁.海水鱼与淡水鱼脂肪中EPA、DHA含量的比较[J].中国油脂,2003(11):48-50.

     [9]伍汉霖,陈永豪.鲤科鱼类急性胆汁中毒的动物实验研究[J].动物学研究,1999(06):474-475.

     内容制作

    

     推荐阅读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腾讯医典她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