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冒出小肉粒,可能是它在作怪
2022/9/14 19:55:00 腾讯医典她知

    

     不少女性会在不经意时发现脖子或手臂上长了一些肉色“小肉粒”,手感软软的。

     虽然它们不疼不痒,但奇丑无比,还经常在我们穿衣服、戴首饰时“怒刷存在感”,让人很不爽。

     “小肉粒”为什么会找上自己,又能不能根治?

     今天,知妹就来聊聊!

    

     “小肉粒”最常见的真身是“皮赘”。

     医学上,又把它称为“软垂疣”或“软纤维瘤”,是人正常皮肤形成的小增生组织[1]

     它们有多种多样的外观,本质上的差别不大,共同点就是摸起来比较软、一颗颗的比较分散、都是向外生长

    

    

    

     滑动查看更多

    

     那什么刺激了“皮赘”生成呢?常见的原因有这4类[2]

     1? 皮肤老化

     皮赘往往是皮肤老化的结果。大约50%的成人会出现皮赘,年龄越大,发生皮赘的可能性越大,通常65岁是发病高峰。

     2? 糖尿病、超重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肥胖是“皮赘”的诱发因素,因此这两类人更容易长皮赘。

     3? 怀孕

     少部分女性在怀孕期间会长出很多皮赘,在生完孩子后又慢慢消退,且往往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4? 机械摩擦

     日常生活中,衣服首饰摩擦也可能刺激皮赘生成。

     这里也简明扼要地回答大家最关心的两个问题[3]

     1. 皮赘不是皮肤癌,也不会变成皮肤癌。

     2. 皮赘不会传染,他人接触也没有问题。

    

     小肉粒也可能是“丝状疣”。

    

     丝状疣

     虽然这家伙的外观和皮赘比较相似,但它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肤增生,属于寻常疣的一种。

     它容易发生在儿童和青年群体,经常长在脸上和脖子等部位[3]

     外观上,丝状疣大多有黄豆大小,表面十分粗糙,摸起来比较硬有细小颗粒,有时碰到会疼。

    

    

    

     滑动查看更多

    

     看到这,想必不少人会担心,HPV感染和宫颈癌有关,那丝状疣会癌变吗?

     答案是放心,基本不会。

     首先,它们组织就不同

     宫颈的组织比较特殊,一旦感染高危型的HPV,容易发生癌变;而丝状疣是普通的皮肤组织发生感染,因此风险更低

     其次,HPV病毒是个大家族,有一百多种亚型,各亚型的“杀伤力”也不同,有

     通常,宫颈癌是因为长时间持续感染了“杀伤力”较大高危型HPV,最终发生了病变。

    

     (长期持续感染了高危型HPV)

     而丝状疣,感染的是低危型HPV

    

     属于非致癌基因型,比较温和,引起的病变都可以治愈,癌变的几率非常非常低[4]

     所以大家可以放心!

    

     讲完了小肉粒是个啥,下一步就是怎么解决这个烦人的问题

     一方面,皮赘几乎不会自己消下去,另一方面,丝状疣也会传染,所以处理它们,还是“大快人心”的。

     治疗方法其实有很多,而且都比较简单。

     对于皮赘,直接又有效的是电凝治疗CO2激光等手段[2],前提是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治疗。

    

     (电凝治疗)

     对于丝状疣,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手术刮除,需要医生用特殊的器械操作。

     另外,也可以选择电凝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4]

    

     如果要外用药物,也可以选择5-氟尿嘧啶软膏20%水杨酸等产品[5]

     具体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一定要去医院皮肤科让医生面诊后才知道。

     千万千万不要自己去抠,用线套着去除或自己剪掉也不行。

     因为这么做,会有出血感染的风险,丝状疣还可能因此蔓延。

     一定一定要记住,最省钱又有用的方法,就是去医院,挂皮肤科的号!把问题交给专业人士处理。

     审稿专家

     刘文斌|北京航天总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 Sterling JC, Gibbs S, Haque Hussain SS et al. Handfield-Jones SE. British Association of Dermatologist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utaneous warts 2014. [J]. Br J Dermatol, 2014, 171(4):696–712.

     [2] Pandey A, Sonthalia S. Skin Tags. [Internet]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1. PMID: 31613504.

     [3]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415-418

     [4] Tschandl P, Rosendahl C, Kittler H. Cutaneous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J]. Curr Probl Dermatol. 2014, 45: 92-97.

     [5] Cartron AM, Blaszczak A, Trinidad JC.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5-fluorouracil and salicylic acid in a treatment-resistant case of filiform facial warts. [J]. Dermatol Ther, 2020; 33(2): e13235.

     内容制作

    

     往期推荐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腾讯医典她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