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后,她们失去的不只月经 | 给更年期女性的 5 个建议
2022/9/26 19:55:00 腾讯医典她知

    

     作者|陈丽华编辑|陈沉沉

     “一开始并不明显,只是有点胸闷,烦躁。”“我四十五了,最近常常半夜会醒,出汗,我是不是抑郁了?”“大姨妈拜访次数少了,每次的量越来越少,多少有点担心了。从前最讨厌的那几天,现在竟然有点盼望,好像大姨妈在,青春还在。”在贴吧有18万的帖子,是关于更年期的求助与分享;在知乎浏览、参与该话题的,也超过200万人次里面有为人儿女、有为人丈夫……更多的是正在经历其中的中年女性本人。

    

    

    

    无论是接近而立之年的90后,亦或已到不惑之年的80身边,身边都会有快年过半百的70后或60后。他们或是你的同事、朋友,或是你的父母…..但因为缺乏了解,当更年期一声不吭的到来时,当事人和家里人往往措手不及。很多女性到了这个阶段盲目反抗,导致陷入更严重的焦虑、抑郁;子女或伴侣,因为无法理解母亲/妻子在这个阶段的煎熬而产生嫌弃,也会对家庭关系造成打击。因此,对更年期的了解和应对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你或是亲友正经历其中,还是即将面对,都请你一起来认真聊聊消失的大姨妈,关怀这个阶段的中年女性。来看看今天的文章

     01先普及一下:什么是更年期?更年期是指女性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一段时期,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的时期。一般始于40岁左右,历时10-20年;「绝经超过一年」是其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生理症状包括:潮红,出汗,失眠,心慌,手抖等等;心理特征主要有:易怒,容易发火,情绪管理失控;会出现类似于抑郁的一些状况,譬如沮丧、情绪低落;还会有焦虑、易紧张,或者焦虑状态比往常加重;严重的会有绝望感、厌世感、濒临死亡感。这是为什么更年期令人煎熬的原因——不仅身体不舒服,内心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

     02

     更年期的丧失与哀悼

     更年期,是每个女性的必经阶段,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时光的列车一定会把你载到这里。无论你是一声不吭就度过了,还是被各种症状“前呼后拥”,更年期都是“来势汹汹”。这个来势汹汹指的是——我们的人生,迎来了首个仅次于“死亡”的巨大丧失。

    

     1)看得见的丧失,在身体:

     白发嗖嗖嗖的“平地而起”,看个手机都要举得远远的老花眼的到来,偶尔熬个夜便像病了一场的精力下降……无不在提醒你:“嗨,你不同了。”无论如何坚持健身,无论如何精进化妆技术,无论做多少次美容,无论抱着多大一瓶枸杞保温杯,都无法停止时光的脚步。只不过有一些人时光的脚步轻一些,有些人时光的脚步重一些。

     2) 看不见的丧失,在心里:

     首先,是被抛弃感。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人生阶段,家中长者的离世是常常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丧失,有些人因此感到被抛弃,忧郁久久不能散去。再者,“青春不在,容颜易老”是最直接的冲击。没有了月经的女人被称为“老女人”,这样刻薄的话语似乎把更年期女人从原来的社会归属中扔了出来,成为了被抛弃的群体。而对于那些原本女性自身价值低,又或者自我价值大部分依赖于外在的容貌身材或者所能提供的生育功能的女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抑郁与焦虑瞬间并驾齐驱,设法阻挡自身价值的崩塌。这样大家是不是可以更理解那些“中年少女”的努力呢?整容、健身、美颜等行列,对于中年女人们都几乎等于有机会紧紧抓住青春这辆列车的末节车厢:害怕自己没用了,害怕自己不再值得被爱了。尤其小时候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或氛围中长大的女孩,处于更年期的被抛弃感会更加强烈。因为害怕被抛弃,就会想方设法抓住。抓住的方式,常见的比如拼命留着赖以生存的外表或功能;以及表现出对“身边人的反应是否及时”的敏感,稍不回应或回应不到位就会觉得天要塌下来了。这个时候的女性内心世界因害怕而脆弱,不得不在外在现实世界中通过表现强势来保护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常常有人会说:“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时间妈妈总是莫名奇妙发脾气,怎么做都不对。”“我爱人不是小气的人,可是近来稍不顺心,就脾气大的很。”“我老听到妈妈说累,有时候还会对我吼,她不是病了吧。”…当你现在能够读懂她们的这种反向“表达”,会不会多点理解与体贴?更年期对于女性来说,内外两个巢,都空了:空了卵巢再空“家巢”。家庭中角色的变化,让更年期女性体验到被孩子“抛弃”的感觉,长大的孩子越飞越高,渐渐地,不那么需要你了。孩子的独立自主,让从前大量的时间精力投注在孩子身上的母亲,一身功夫变得没有了用武之地。被需要越来越少,让很多母亲很难适应;同时,伴侣关系因为长期投注在孩子身上而无暇顾及,忽然夫妻俩一起共处的时间多了,变得无所适从,甚至只有两个中年人的大眼瞪小眼。其次,是被剥夺感。内心的被剥夺感来自于「人生选择的狭窄」。首要表现在职场。且不说晋升机会少,有些人还会因此被劝退,被迫提早退休。刚刚过了45岁的A女士,一直是公司骨干,最近她感到很容易沮丧,脾气难以控制,好像变了一个人,结果在晋升华南地区副总裁的节骨眼上,因为脾气火爆丢掉客户而被劝调原来的岗位,明升暗降。还有不惑之年的B女士,在竞争上岗中被淘汰,好像一个浪头被拍到沙滩上的活鱼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竞争的大潮。别以为退休是一种幸福,对于这个时期的女性来说,退休是一种剥夺。“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不是风凉话。职业对于一些人来说,意味着长期的存在感与关系稳定感。工作,让她们持续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相对减少焦虑。而失去工作,意味着社会价值被剥夺——存在本身遭到冲击,焦虑便油然而生。另一个重要的被剥夺感,来自于「生育的能力」。据了解,二胎的需求高峰往往在40岁以后的女性。这个阶段的女性,雌性激素的降低,卵巢功能的退化……一个女人渐渐丧失生育这项权利,这在心理上带来强烈的紧迫感。“没了,很快就没有了”。尽管一些女性原本并不期待生孩子,但她们会说——“我没有”和“我有,而我不用”是两回事。意识到内心的被剥夺感是如何操纵我们之后,或许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盲目对抗。害怕被抛弃,让一个人担忧、焦虑;恐惧被剥夺,让一个人愤怒、无力;

     这两种内心感受常常出现在更年期阶段,此起彼伏。

     03

     丧失之后,如何度过?

     关于如何去应对更年期,我们准备了一份「更年期应对指南」,里面包括了你如何认知它,以及给出具体的小建议。此外,更年期只有女性才会有吗?更年期中的男人又是怎样的呢?……

     建议大家去收藏一份,以备不时之需?

     点击下方名片回复「更年期」获得指南?

    

     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

     说这句话的人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心理学家,他对人性洞察深刻,敢说真话,直戳要害。

     可能你也猜到了,他就是武志红老师,今天特地向你推荐他的同名公号【武志红】。

     这人世间最难的事,其一就是搞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

     武志红老师研究心理学已经超过 25 年了,他每一次心得分享都令人眼界大开。他的文章,能带给你真正有用的心理学。

     如果你也对「自我探索」有兴趣,推荐你关注这个心理学公号。

     关于如何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发掘自己看不见的潜能?如何让自己内心不再内耗?

     你都能在这找到答案。?下面是他们平台的原创文章,推荐给大家。?

     心理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曾下过一个著名的论断:所有的母亲从一开始就厌恶自己的宝宝。

     这部日剧《坡道上的家》展现了东亚女性在成为母亲后,遭受家中不公平的压迫和待遇,

     而那些,却没人在她做母亲之前提醒她……

     长按下方二维码回复「日剧」获得全文?

    

     中国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这种功利式的思维:

     孩子会认为,只有我优秀,父母才会爱我;伴侣会认为,只有我条件好,爱人才不会离开我。

     但是,长期陷入这种功利式的认知误区里,反而会离爱越来越远…

     长按二维码回复「优秀」获得全文?

    

     什么样的人最累?

     从事高强度劳动的人,很累;拼命工作的白领,也很累。

     但大家一定想不到,还有一种人非常累——就是什么都不做的人。

     长按下方二维码

     回复「累」获得全文

    

     公告栏

     腾讯医典她知不定期会推荐一些

     优质公众号

     推广文案由对方提供 并非收费广告

     可根据个人喜好关注

     —感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谢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腾讯医典她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