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流口水别大意,当心这4种病
2022/10/5 19:55:00 腾讯医典她知

    

     成年人,总有一些尴尬时刻逃也逃不掉……

     穿新衣服到处逛,回家发现吊牌没拆;

     喜气洋洋下班离开公司,发现和不熟的同事回家顺路;

     趴桌子午睡,醒来一脸口水,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到……

     前两个,知妹只能替你用脚抠出三室一厅,但流口水这件事,还真有办法救一救!

    

     据统计,每个人平均每天会分泌约0.5~1.5升的口水(你没看错,就是大约1~3瓶矿泉水那么多)[1],来帮助我们吞咽、消化食物、保护黏膜等。

     可为什么我们平时感受不到呢?

    

     (来源:网络)

     这是因为,人在清醒时会主动吞咽口水,不会流出来。而睡觉时吞咽动作减少,如果口水再继续分泌较多,积累下来自然会出现“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场面。

    

     (来源:soogif)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睡姿,侧卧和俯卧时受重力影响会压迫腮腺,使口水分泌增加,再加上这时半边脸被压着,不好做吞咽的动作,口水就会流出来。

     但还有一些疾病也会诱发睡觉时流口水,如果是以下这些情况,就要小心了。

    

     1. 口腔疾病

     蛀牙、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假牙不适合等,都会刺激口腔分泌过多的口水[2],加上睡觉时吞咽动作减少,口水就“泛滥成灾”了。

     咬合不正,比如龅牙、地包天,会导致嘴巴难以自然闭拢,入睡后肌肉松弛,嘴巴这个“大闸”失守,口水也可能“一泻千里”。

    

     (来源:网络)

     2. 胃食管反流病(GERD)

     胃食管反流病,可以简单理解为胃里的食物、胃酸等内容物,倒流到食管及其他胃以外的部位。

    

     (来源:nucleus)

     胃酸的异常可能会引起口水反射性分泌过多,因此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会出现唾液过多的症状[3]

     此外,胃食管反流病还有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4]

     3. 鼻炎

     鼻甲肥大、鼻息肉、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以及感冒引起的鼻塞,都会让呼吸道不顺畅,人入睡后就会不自觉地用口代替鼻呼吸,嘴巴敞开,也就更容易流口水了。

    

     一般这种情况,除了睡觉流口水,还可能出现打呼噜、早上醒来口干等状况。

     4.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脑部特定区域缓慢发生“老化”的疾病,它会影响到身体的多个方面,包括咀嚼和吞咽功能。

     患上帕金森病后,吞咽功能会变差,不能及时咽下口水;部分神经发生损害,会导致口水分泌过多,因此帕金森病的患者很容易流口水[2]

     静止时手抖、脚抖,嗅觉减退,活动困难,睡眠障碍,便秘,脾气变差也是帕金森的早期症状,发现这些情况,建议赶快去神经内科就诊,越早发现越能早控制病情。

    

     (来源:网络)

     除此以外,怀孕、一些神经系统药物也可能让人口水变多。

    

     01

     如果仅仅是趴睡、侧躺时才流口水,那么把睡姿改成仰睡就行。

     02

     如果睡觉流口水还伴有口臭、牙疼、牙龈出血,很可能是由口腔问题诱发,建议尽快到口腔科治疗,同时注意:

     饭后尽快漱口

     早晚都要刷牙,每天至少用牙线清洁1次牙缝

     使用含氟牙膏

     定期洗牙

     发现自己咬合不正也建议及时矫正,因为它不仅仅会导致睡觉流口水,还会让牙齿受力不均,压力集中在某些牙上,增加牙齿松动、牙龈受伤的风险。

    

     (来源:DentalArt3D)

     03

     如果出现反酸、烧心、胸痛,可能是胃食管反流,但具体需要医生评估,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法来改善[5]

     抬高床头(注意不是枕头),形成15°~20°左右的斜坡

     戒烟,尽量不吃高糖高脂、浓茶咖啡、巧克力这些容易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

     少量多餐,睡前3小时尽量不要进食,餐后站立或适当走动

     04

     感冒引起的鼻塞,可以选择含盐酸伪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缓解鼻塞,马来酸氯苯那敏则可以缓解感冒流涕的症状,避免睡觉鼻塞、口呼吸。

     但要注意严格按医嘱及说明书提示吃药,同时不要各种感冒药混吃

     我们平时总觉得 “流口水不可怕,被人看到才尴尬”,但是看完这篇文章,也要记得多关注一下流口水的背后原因哦~

     顺手转发给你身边爱流口水的朋友吧

     审稿专家

     柏智刚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Binnal, Almas & Ahmed, Junaid & Shenoy, Nandita & Denny, Ceena & Mallya, Laxmish. (2014). Dent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drooling: Review and upda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2. 615-18.

     [2]Bavikatte, Ganesh. (2012). Management of drooling of saliva. 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Practitioners. 5. 5071.

     [3]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2019 NICE guideline update: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nd dyspepsia in adults: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EB/ OL].[2020-02-03].https://www.nice.org.uk/guidance/ cg184.

     [4]汪忠镐,吴继敏,胡志伟,等.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 共识[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1(9):30-56.DOI:10.12037/YXQY.2019.09-06. WANG Z G,WU J M,HU Z W,et al.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the Frontiers of Medical Science (Electronic Version),2019,11(9):30-56.

     [5]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专业委员会 . 胃 食管反流病外科诊疗共识(2019 版)[J].中华胃食管反 流 病 电 子 杂 志,2019,6(1):3-9.

     内容制作

    

     推荐阅读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腾讯医典她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