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弦和现场辅导《假如我是一只鸟》,播音生为何忽略基调?
2023/2/22 21:58:20 声境界
一个有态度的朗读号
瞿弦和老师第一句话是:“来吧,你可是专业播音的。”
这是朱迅《我的艺术清单》节目中的现场辅导环节,请瞿弦和现场点评几位学生。可谓专业点评,一针见血,机会难得。
所以学生开口之前,我们就已经知道,这位学生是播音专业的,基本功应该扎实,音色也大概率不会差,基本上不需要讨论诸如调值需要准确、吐字需要归音之类的ABC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讲,依然压力山大。
她整体表现还不错,缺点也不是因为紧张导致的。因此,瞿弦和老师的专业点评,清晰准确,敏锐犀利。
难得见到大师现场点评,我们不妨学一下,瞿弦和老师是怎么点评的?点评其实也是一门学问。
即使你不需要点评别人,那你一定需要别人点评你。那么,反过来想,每一个学习者,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点评?
听完朗诵,瞿老师第一句话先说优点:“我从你眼睛里看到了东西,看到了你眼前,你所体味到的环境”。
这是对这位同学优点的肯定。说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都是对的。
这一步是一定要有的。第一是鼓励学生的自信,因为接下来就要说缺点了,说缺点之前先给点信心,不要打击太重。第二是给学生确定一个方向,告诉她什么是对的,对的就要坚持。
紧接着,就要说缺点了。其实,抱着学习的目的来的,最想听的就是缺点;抱着显摆的目的来的,当然喜欢一直听“鼓励”。
我面对过许多许多的“学生”,有的人确实是后者。
缺点一定有很多,但本次点评指出的最大的缺点就是:“你忽略了一点:基调。”
接下来是提问式引导,引导学生说出艾青老师是1938年创作的,那是抗日战争时期,所以,歌唱,是一种激励,激励全民族动员起来,团结一致,保卫我们的家园,“不允许有任何笑容感觉”。
瞿老师说:“假如我是一只鸟,怎么可能是在美好的环境下自由的飞翔的鸟呢?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我是拼命地喊啊,我是呼唤全民族的抗战,怎么可能笑?所以基调不对。”
而学生,确实是有点微笑的感觉。
这其实需要进一步问,她为什么要笑?显然她是做过功课的,对背景多少有所了解。对基调也多少有所准备,可为什么还要笑?
原因可能有很多。我来说可能的一种。注意,我说的是“可能”,不一定是,但可能性不小。
因为这个学生是学播音专业的。播音专业恰好有一节课叫“打开口腔”,打开口腔中恰好有一步叫“提颧肌”,因为这个“颧”不好写,也不容易理解,所以有很多老师就把它简化为“提笑肌”。
在播音专业里,要求学生学会的最主要的技能是播新闻。对绝大多数新闻来讲,“提笑肌”是可以的,特殊新闻(比如讣告之类的)或一些国际新闻除外。但这是播音,不是朗诵。
如果学生片面理解“提笑肌”,不管啥内容也先“提笑肌”,那就会出现朗诵时莫名其妙地先微笑的情形。这反而是学了专业知识之后的负面作用。不是老师教得不对,而是学生没正确理解。
当然,从老师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应该尽量用“提颧肌”三个字,而不要用“提笑肌”,以免学生误会。
这不是得意的笑,这是盲目的笑。
虽然朗诵者本无意笑,但观众却分明看到了笑意。
而且你注意听,她的声音始终温暖的。“打开口腔”这个技巧,终极的目的就是发暖声。可是,这首诗,恰恰不应该温暖。这就是错用了技巧。
当然,这只是我的合理推测而已。如果并非如此,那就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错误。其实,犯了这种错误,更糟糕。把一部如此情感鲜明且强烈的作品理解错了,其实更糟糕。
我觉得这位学生基本功是不错的,基本的备稿习惯也有,不至于如此糟糕。所以才做上述合理推测。
关于“基调”二字,最通俗的解释,请看下面这个视频。这是N年前我的一个线下讲座里截取的一段。不全面,但比较通俗。
所以,好的点评是什么样?我来总结一下:
第一,只点一两点,不及其余。以利于学生集中时间和精力,解决最大短板。
第二,要肯定优点,利于学生坚持优点,但要简短。
第三,重点是指出缺点,且一定要具体,不能说什么“情感再浓一点”、“情感再投入一点”,这种大而无当无法操作的意见,对学生没有实质的帮助,学生必会听得一头雾水。具体才能深入。
并且,一定要有依据。不能简单地“我觉得”,必须从文字里找到依据。你看瞿老师讲的全是文字内容里的依据。
这样的点评,对被点评者,才会实际受益。
最后再补充一下。所谓“打开口腔”,是播音的要求,并非朗诵的要求。二者是有区别的。不懂其中的区别,只能说明你是小白。
所以,不看具体作品,盲目地指出别人没有打开口腔,只能说明小白刚学了一点点所谓“专业知识”,就出来卖弄。属于耍大刀行为。
在朗诵领域卖弄播音知识,显然是找错了方向,用错了力,耍错了刀。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声境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