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世界万般繁华,而我独爱这里宁静的自由||国科大首届本科生说
2018/7/10 22:54:39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
四年大学生活结束后,我问自己,最爱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什么?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国科大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她没有虚荣浮躁、急功近利,她安静、沉稳的学术氛围让灵魂自由安放,我爱她宁静的自由。
作者简介
董亦楠,2014年通过综合评价方式,从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她的科学家班主任为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陈运法研究员,学业导师为中科院半导体所牛智川研究员。
董亦楠大一在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参加“认识、探索大脑的奥秘”暑期学校;大二在中科院物理所N04组跟随杜世萱老师进行材料模拟计算方面的暑期短期实践;大三在国科大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史祎诗教授的指导下,带领同学完成“科创计划”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案项目,大四在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光电材料与量子器件课题组进行毕业设计。
曾任国科大玉泉路学生会学术部副部长,班级宣传委员,129合唱团钢琴伴奏等。曾获一等学业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毕业论文和一些数学建模竞赛奖项。2017年秋季学期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2018年将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董亦楠与导师牛智川在玉泉路校区合影
玉泉园的静谧
我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园度过了大一、大二、大四,住过二公寓、一公寓、五公寓。
记得入校时,我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学习生活。校园不大,三点一线的生活和有趣、博学的老师,满足了我们畅游知识海洋的单纯心愿。我选了所有物理类课程的A班,上课过程很愉快。每学期课表下来,最精挑细选的便是两三门人文选修课,这些授课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来自北京大学的老师授课内容开拓思维,十分有趣;来自台湾的龚鹏程老师讲授中国历史与文化,期末考试题型为论述小文章,让人写来很是酣畅;朱孝远老师讲授西方历史与文化,轻松幽默,让大家享受快乐学习的同时又能陷入批判的哲思。
在导师牛智川的实验室
此外,数理课堂让人在“折磨“中享受,锻炼思维。我在大学第一门物理课是由田光善老师讲授的,他总在合适的时候讲些科学史段子,给下午略显闷热的课堂带来丝丝凉意,有趣的让人打不起瞌睡。还有我钦佩的冯琦老师,很有学者风范,用数理逻辑的方法讲线性代数。他布置的作业有点多,但是写完却颇有收获。
在我看来,国科大的老师很可爱,包括爱写诗的丁爷爷(国科大前任校长丁仲礼院士)、童心童趣的Lewis…… 很多美好的回忆,都从高水平、热爱教学的老师和课堂那里得来。
在大学前两年里,我经历了人生的头三次通宵。第一次与天文社的同学去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参观,度过了兴奋且难忘的一天,在寒冷的观测台上看了一夜的银河、星座、流星。大家躺在冰冷的屋顶上,用望远镜的罩子挡风,放着音乐,沉醉于满天繁星、畅谈着未来的快乐情形,这份经历让我至今难忘。第二次、第三次通宵是参加数模比赛,在这里要感谢大神队友carry在选题争执与头脑风暴中的机智。通宵经历让我在窗外夜色和黎明曙光交替的昏昏沉沉中体味出奋斗的滋味。
在玉泉路校区的
校园美食节上体验自己炒菜
回忆中无数美好的场景点缀着发生在校园里的青春故事。比如每周四中午在人文楼小教室举办的英语辩论,育英亭附近排练的法语课小短剧,与好友在四食堂舞厅的琴房偶遇,离校前参加的摄影比赛……漫步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洒落满地的生动时光,点滴成长。
雁栖湖的开阔
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我度过了大三上学期的时光。雁栖湖校区自由开阔,湖光山色尤其适合恋爱。没有了烧脑的数学物理课,这半年过得平淡且充实。喜欢那里的游泳馆、羽毛球场,喜欢通往雁栖湖畔的小路,也喜欢周边的长城、烧烤摊。我们听过温总理的讲座(2016年9月,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曾给本科生讲授入学第一课),参加实验室的组会,浸泡在图书馆给大脑补给智慧,设计过金工实习的工艺品,亲近了湖畔的美景。从雁栖湖西校区骑车到东校区上课的时候,要经过一个大上坡,蹬自行车很费劲。每次用力爬坡时,脑海里都会思绪连篇,那种感觉就像突破障碍前的最后冲刺。
雁栖湖校区的食堂也好吃,品味烤鱼、酸菜鱼时,总会津津乐道,这鱼是不是师傅在湖里抓来的。最近得知雁栖湖校区的隧道墙面可以涂鸦了,咖啡厅也建起来了,只有横跨东西两个校区的“国科大桥”,守望着不变的岁月。
果壳隧道里的涂鸦墙
纽约城的喧嚣
大三下学期,我们一行11人作为国科大第一批出国访学的本科生来到繁华的大都市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访学的半年里,有学术的进阶熏陶,有文化的交流碰撞,也有自力更生的生活轶事。这半年里,我选修了四门物理系的高级课,除了老师口音带来偶尔的理解障碍,多数时候,觉得与在国科大上课没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是我们的小班和大班气氛差不多,但哥大的小班课上同学特别活跃。我在哥大主要参与了电镜方面的制样,也在大牛实验室学习了二维材料的知识,收获颇多。
向诺奖得主冯克利先生请教
印象深刻的两个小细节,一是在我觉得自己做实验表现的很差时,Hone教授鼓励说“super excellent”,二是在Barmak教授办公室,看到桌上的一双精致的芭蕾舞鞋,以及挂满墙壁的名画复制品。
在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见到星空真迹
哥大的学生证也是张通行证,学生可以优惠或免费地享受着纽约丰富的文化艺术瑰宝。闲暇时,我们也去当代艺术博物馆寻找了出现在美术书里的真迹,去百老汇看了震撼人心的歌剧魅影,去科尼岛感受了电影里的摩天轮,去卡耐基音乐厅听喜欢的柴可夫斯基……生活可以忙碌,但不可以单调。
在纽约科尼岛海岸
2017年6月,董亦楠曾发回她的放学随笔,详细介绍了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习与生活:UCASer访学随笔||如果你爱一个人,请让他来纽约
宁静的自由
回忆总是优先留下美好的碎片。脑力“折磨”、体力疲倦早已化作曲径通幽的喜悦。其实大多数时候的我们,还是坐在图书馆和自习室,一遍遍啃着大部头的教材,恐慌着自己的渺小无知,在作业里挣扎和升华,然后来年继续争先恐后地选“虐人”的道路。但好在有国科大带给我内心的宁静,灵魂的自由,探索未知的无限机会,这样的大学生活,怎能让人不回味、感慨、留恋?
拓展阅读:董亦楠在2018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发言稿
在国科大,我们为梦想找到了支点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2014级材料专业的董亦楠,很荣幸能够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四年前,我们以首届本科生的身份,幸运地踏入国科大这所学术殿堂。还记得入学时丁校长“万里长纵目,朝海日、任飞举”的期望;也记得雁栖湖畔聆听白院长开学第一课时内心的澎湃,那是对未来的期许,是对科学的向往,是懵懂的家国情怀。在这四年里,我们经历了兴奋、迷茫、沉淀和求索,终于为自己的梦想找到了支点。
梦想的支点依托于探索的平台。在古朴厚重的玉泉路礼堂,我们曾与大师对话,仰望星空的魅力;在清新雅致的雁栖湖畔,我们“刷夜”做实验,打下扎实的根基;在各具风情的异国校园,我们交流学习,培养国际视野。国科大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我们在前沿的实践中自由地探索。虽然是材料系的学生,但我也曾在大一参加过脑科学的暑期学校,在大二用计算机模拟过分子界面的奇妙现象,在大三设计过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在大四重回导师实验室研究量子光源材料。学科交叉、兼容并包的理念让思维的火花在这里激荡。
梦想的支点更来源于初心和热情。这不仅是对于科研的态度,也是对于人生的态度。记得大一大二时,教我们数学分析的丁彦恒老师,每天都带着笑容和感悟走进课堂,在黑板上即兴赋诗一首,或勉励,或抒情,给严谨的数学学习带来了诗意和快乐。还记得有一次,师姐带我参加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我们在学生海报会场上,竟然看到了认真阅读海报的诺奖得主、发现量子霍尔效应的冯·克利钦老先生。我至今难忘,聊天时他那兴奋而好奇的样子,和他那反复说的,“Keep asking questions!” 我想正是这不断发问的初心和热情,让科学和人生有了更美好的注解。
作为“黄埔一期”,我们的成长吸引了很多关注,也面对过一些质疑。但我们用努力和拼搏,交上了一份无悔的答卷。在这里,感谢老师们的辛苦耕耘,感谢亲友们的鼓励陪伴,感谢母校给我们了梦想的支点,让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
明天,我们将带着“国科大首届本科生”的称呼,走向人生的下一段旅程了。但国科大留给我们的烙印是永远的,首届本科生之间的情谊是永远的,“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教诲是永远的。最后,祝愿同学们乘风破浪,横济沧海;祝愿母校永续辉煌,再谱华章。
谢谢大家!
文图:董亦楠
美编:王 聪
责任编辑:王 聪
给国科大的宁静与自由点赞~
------转载自公众号《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 出品
责编 | 王浩宇
投稿邮箱:ucasxmt@163.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