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首批新冠治疗口服药连夜登陆!这个产业链上都有哪些公司?
2022/3/18 18:12:30 价值线

    

    价值线

    有用、有料、有趣

     好消息,治疗新冠的口服药来了!

     昨夜,全国首批新冠治疗进口药“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进关了,正火速运往全国抗疫一线。

     仅仅两天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Paxlovid刚被纳入抗病毒治疗。行动之快,令人赞叹。

     围绕着新冠治疗药,哪些上市公司进入到这个重要的产业链中来呢?

    

     (诊疗方案第九版与第八版对比)

    

    


     A

     Paxlovid是啥来头,

     还有哪些治疗药

     3月17日22时30分,2.12万盒进口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经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验放后,办结全部进口通关手续,火速运往全国抗疫一线。

     自去年年底美国上市以来,Paxlovid一直被受市场关注!它到底是啥来头呢?

     Paxlovid是美国辉瑞公司研发的一款新冠病毒治疗口服药,去年年底在美国国内上市。据辉瑞临床试验数据显示,Paxlovid可降低90%的重症或死亡风险。一个月前,国家药监局已附条件批准了Paxlovid的进口注册。

     随后,各方面进展神速!3月9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下属公司中国医药(600056)发布公告,称与辉瑞公司签订协议,将在协议期内负责Paxlovid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商业运营。

     不到10天时间,第一批药已经到了国内,运往全国抗疫一线。

     为何各方如此重视口服药呢?相对于昂贵的抗体药,口服药的优势在于使用便利性和患者依从性高,定价也更有优势。

     除了辉瑞的Paxlovid,目前市面还有两款新冠病毒治疗口服药,不过均来自国外。一款是去年年底上市的美国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另一款是今年2月底日本上市的盐野义制药的S-217622。

     从治疗效果来看,众说纷纭。主流的说法是:S-217622优于Paxlovid,Paxlovid优于Molnupiravir。

    

    


     B

     哪些公司进入到产业链

     就新冠口服药这条重要的抗疫产业链上,中国不少公司已渗透其中,同时还有一些公司也蓄力待发。

     第一类:治疗药商业化公司

     截至目前,仅中国医药一家发布公告,明确披露与辉瑞就新冠药物达成合作。

     该合作自3月初就有市场传言流出,也是自3月2日起,中国医药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3月7日晚,中国医药发布股价异动公告,表示相关合作正在沟通洽谈中,能否顺利签署尚存在不确定性。

     3月9日,中国医药发布公告,称与辉瑞公司签订协议,将在协议期内负责Paxlovid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商业运营。

     3月以来,中国医药股价走出了13个交易日11个涨停板的火爆行情。

     第二类:CDMO(代生产)公司

     3月17日,日内瓦药品专利池(MPP)已与35家药企签署协议,允许其生产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成分之一奈玛特韦原料药或制剂。其中,包括5家中国企业,分别是上海迪赛诺、华海药业(600521)、普洛药业(000739)、复星医药(600196)与九洲药业(603456)。除迪赛诺外,其余4家公司均为A股上市公司。

     此外,在一个月前,即2月11日,博腾股份(300363)发布重大订单公告,表示收到辉瑞旗下公司新一批《采购订单》,为其提供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服务(即CDMO服务),订单金额高达6.81亿美元。

     尽管博腾股份多次表示因涉及商业秘密,无法单方面对外披露该订单涉及的产品,但从订单金额、合作时间等细节推测,业内近乎一直认为该重大订单即为辉瑞的新冠药物。

     另一方面,凯莱英(002821)于去年11月签订的一份重大合同也被认为指向辉瑞的新冠药物。2021年11月17日凯莱英发布公告,与美国某大型制药公司签订小分子CDMO订单,金额为4.81亿美元。此后11月29日,公司再次发布公告追加订单:新签合同金额约27.20亿元。今年2月公司再签人民币约35.42亿元的供货合同。三次签订大单金额合计100亿人民币。因交易涉及保守商业秘密,根据公司与客户签订的相关协议,凯莱英并未披露交易对手方基本情况、产品相关信息。但通过各方面验证,这些大单就是辉瑞新冠口服药。

     第三类:潜在入局者

     今年1月20日,药品专利池组织MPP已与27家药企签订协议,允许全球105个中低收入国家或地区获得默沙东新冠药物的仿制权。更早之前,辉瑞也与MPP签署许可协议,允许获得授权的仿制药生产企业能够在除中国以外的95个中低收入国家生产并供应新冠药物。

     有分析认为,海辰药业(300584)存在获得药品专利池组织(MPP)授权预期,二级市场上该股已急迫上扬。

     而随着MPP授权申请的落实,国内仍有部分企业将成为入局者。如美诺华(603538)就在3月9日股价异动公告中表示,正在推进国际MPP授权申请。

     第四类:国产替代

     不可否认,新冠口服药的研发被国外药企抢到了先机,但国内一些创新药公司仍在努力。

     上海的创新药龙头公司君实生物(688180.SH、01877.HK)与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口服核苷类抗SARS-CoV-2药物VV116跑在最前面,有望下半年上市。

     此外,先声药业(02096.HK)、开拓药业(09939.HK)等创新药公司也在积极研发新冠口服药。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不少医药公司的产品在治疗新冠上也有积极的效果。例如,红日医药表示,公司主力产品血必净注射液在救治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的临床实践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纳入抗疫中医药的“三药三方”,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自疫情发生以来连续多次被国家方案推荐用于治疗新冠肺炎。

    

    


     C

     抗疫闭环已形成

     两年多来,我们在抗疫已形成了检测-疫苗-治疗的闭环。治疗上大众所期的口服药来了;疫苗从无到有到接种普及;检测上形成了核酸检测与抗原自测的互补。

     疫苗:从无到有,再到接种普及。

     目前,中国新冠疫苗接种量超30亿剂次,预计首轮加强免疫进度即将过半。截至2022年3月15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20368.8万剂次。从这个数据来看,这一轮8成以上人员已经完成接种。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我国人用疫苗(预计大部分为新冠疫苗)出口金额超1100亿元,其中北京(国药+科兴)910亿元、天津和江苏(康希诺)共计42.7亿元、安徽(智飞龙科马)12.7亿元、广东(康泰生物)10.8亿元。

     目前康希诺(688185)Ad5-Cov,智飞生物(300122)ZF2001正在推进WHOEUL审查,有望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关注的是疫苗未来是否有持续的需求,特别是疫苗出海情况及疫苗是否需要每年都接种。

     检测上:形成了核酸和抗原的互补。

     国家药监局消息,3月17日,经国家药监局审查,批准1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截至3月17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14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

     3月16日,鲁晋联盟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专项集中采购中选结果出炉,5家公司产品中标,中标均价为8.5元/人份。这距离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文宣布将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补充,仅过去5天时间。5家公司承诺单日供应量合计为2010万人份,单家公司一天收入最高可达7200万元。

     从价格来看,此次集采中标单价多在8元上下,最低价格为华大因源的7.9元/人份,最高价格为博奥赛斯的9元/人份。中标均价为8.5元/人份。有机构预测,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的成本单价可能低至2元。

     诺唯赞(688105.SH)在进入名单后,连续发布了两份涉及子公司重大合同的公告,合同金额合计4.39亿元。其中,3月15日,诺唯赞医疗与某境内制造用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于近日签订三项设备采购合同,总金额共计人民币2.24亿元,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成本的50%。3月16日,诺维赞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南京诺唯赞公司与上药医疗签订《经销合同》,采购总金额为人民币2.15亿元(含税)。

     国内抗原检测开放,相关股票市场表现并不及预期。主要因为,抗原检测产品壁垒其实并不高。随着获批公司越来越多,供应量越来越充足,整体市场的空间也许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且竞争越来越激烈。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价值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